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汪训前 通讯员 赵辉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省林业局近日印发《〈湖北省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纲要〉林业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底线思维和系统观念,严守生态安全底线,突出林水结合,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统筹源头区、上中游、左右岸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系统治理,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实施六大重点工程,完善五大支撑体系,助力四化同步发展。
省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昌友表示,林业在贯彻落实《湖北省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中地位重要、责任重大,省林业局坚决扛起统筹发展和安全的政治责任,以林业实施方案推动落实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为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提供基础保障、贡献林业力量。
充分发挥林业的基础作用
《规划纲要》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统筹推进四化同步发展,充分彰显了系统观念和全局思维,是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生动实践,是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行动纲领。
丰富的林地、草地、湿地等林业资源构筑起湖北绿色发展的坚强保障,成为美丽湖北的亮丽色彩。
数据显示,全省林地面积937.97万公顷,其中长江流域林地面积388.83万公顷,汉江流域林地面积326.26万公顷,清江流域林地面积222.88万公顷。全省湿地面积174.69万公顷,其中长江流域湿地面积120.17万公顷,汉江流域湿地面积49.44万公顷,清江流域湿地面积5.08万公顷。对接生态保护红线和“三区三线”划定成果,全省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后为270个,总面积201.93万公顷,约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10.86%。
“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林业在推进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事业中有着不可替代的责任和作用。
“严守生态底线,统筹发展和安全。”王昌友说,在推进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过程中,必须坚持山水共治,做到依水兴林、以林治水,充分发挥林业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调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生态功能;充分发挥林业提供绿色产品、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增收致富等多种经济功能;充分发挥林业美化环境、游憩康养、促进就业等多重社会功能,推动构建江河安澜、山川灵秀、协调有序、美丽宜居的国土空间格局和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
准确把握林业的任务要求
王昌友介绍,《实施方案》明确了林业推进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的任务要求。
守住生态安全底线。要明确并守住各流域林业生态安全底线,分区分类建立林业生态安全管控负面清单,强化刚性约束,落实管控措施,严格管控国家级公益林地,加强自然保护地分区管控,加强重要湿地保护管理,守护“三江四屏千湖一平原”的自然生态格局,夯实流域生态安全。
推进流域综合治理。要从流域整体性和生态系统性考虑,打破过去条块分割、单一要素的治理模式,以流域为基本单元,聚焦流域内林地、草地、湿地等林业资源,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聚焦重难点区域,加强区域和部门之间协同配合,统筹开展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综合治理,着力打造布局合理、系统完整的林业生态体系。
助力社会经济发展。要按照“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碳库”的功能定位,科学开展林业资源多功能、可持续的经营和利用。要依法依规加强林地要素保障,增加林业资源供给,加快林业特色产业发展,助力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四化同步发展大局。
加强现代林业建设。要聚焦流域综合治理的重要领域和关键技术,着力推进林业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大关键技术、先进装备科技攻关及推广应用,建设全省智慧林业综合平台,建立林草生态网络感知系统平台,全面提升流域综合治理数据化、智能化、机械化和一体化水平,全面提高流域综合治理的工作效能。
实施六大重点工程
《实施方案》提出,以长江干流、汉江、清江3个一级流域及16个二级流域片区为治理单元,实施六大重点工程,助力流域综合治理和高质量发展。
水源涵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在长江、汉江、清江一级流域和二级流域源头区及上游加强水源涵养林保护和建设,促进水生态保护修复。积极开展自然保护地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保护重要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完整性、稳定性,筑牢生态安全底线,提升建设管理水平,统筹好保护与发展。
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围绕稳固“三江四屏千湖一平原”生态安全格局,加大干流中游两岸可视范围内山体防护林建设,推进沿江、沿河、沿库绿色生态廊道建设,引导平原湖区建设高标准农田林网,推动我省构建互联互通、结构稳定、功能完备、景观优美的防护林体系,积极保障区域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
湿地保护修复和利用工程。科学布局和组织实施湿地保护修复工程,着力提高湿地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切实增强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显著提升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全面扩大优质湿地生态产品供给,提升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水平。
森林城市、森林乡村共同缔造建设工程。立足城市生态空间格局,高质量开展森林城市、森林城镇和森林乡村建设,统筹城乡一体绿化美化,推进森林进城绕村入户,着力营造“城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城乡宜居环境。
林业产业及强县建设工程。树立“大食物”观,全面推进油茶产业扩面提质增效行动实施落地,加快建设油茶产业发展优势区,加强林产品精深加工,促进林业产业体系全链条发展,切实维护国家粮油安全。充分发挥全省林业生态资源,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换路径,大力发展森林康养、特色经济林产业,助推乡村振兴和强县工程实施。
荒山造林攻坚工程。对土壤侵蚀强度大、生态条件脆弱、造林难成林等立地条件差的荒山荒坡、火烧迹地、破损山体开展造林绿化攻坚,强化科技支撑,采取科学绿化方式,加强造林管护,加快山体生态修复。
完善五大支撑体系
《实施方案》提出,完善五大支撑体系,塑造发展新动能。
完善智慧林业管理体系。打造智慧林业一体化信息平台,推进林业大数据整合应用,完善林业生态感知体系,不断提升林业现代化水平。
完善林业装备体系。积极搭建林业装备研发平台,加大以户外轻简机械为主的林业实用装备研发力度,加强林业实用装备推广应用,聚焦林木育种、良种生产和林产品储运、加工、质量检测等重点领域,积极发展设施林业。推进林业资源监测设施装备现代化,合理运用智能视频监控设备、无人机、激光雷达、互联网、物联网、卫星遥感等新技术、新设备,提升林地、湿地、自然保护地现代化管理水平,提高监测效能和时效。
完善科技支撑保障体系。突出应用导向加强科技攻关,形成覆盖流域治理和统筹发展的林业技术和标准体系;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构建有利于原创成果不断涌现、科技成果有效转化的林业科技创新生态;加大科普和科技推广力度,依托中央财政科技推广示范项目,积极推广流域综合治理林业新技术、新模式、新良种;提升林木良种供给保障水平,加大良种选育攻关和品种审定力度,统筹林木种质资源库、良种基地、保障性苗圃建设,提升林木良种生产质量和供给能力。
完善政策支持体系。推深做实林长制,充分发挥林长引领作用,科学推进林业发展的大思路、大项目、大工程,解决一批制约林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问题,实现林业突破性发展。持续深化林业改革,优化林业营商环境,围绕林业放管服改革,梳理规范权力清单事项,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服务效率,强化建设项目用地要素保障,进一步降成本、增效能。深化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推进落实政策性森林保险扩面提标,探索开展“核桃险”等特色保险,推动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生态产业,实现林业增效、产业增值、群众增收。推进现代国有林场建设,以种苗良种化、营造林标准化、生产机械化、产业市场化、管理智慧化为目标,开展现代国有林场建设试点示范,大力发展绿色产业,打造一批林业现代化的示范样板。
将《实施方案》落到实处
王昌友说,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采取切实措施将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林业实施方案落到实处。
细化实施方案。各市州要对照《规划纲要》和《实施方案》科学制定本级实施方案,坚持因地制宜,突出亮点特色,研究制定符合本地实际、操作性强的措施,在本地区开展流域综合治理中作出林业贡献。
精心组织实施。各地要扎实推进流域林业综合治理,实行项目责任清单化管理,做到责任到位、措施有力、重点突出。要突出重点区域,着力解决好影响流域安全和区域发展的“卡脖子”问题;突出重点环节,严格开展事前指导、事中检查、事后验收,确保圆满完成各项建设任务。同时,要积极开展流域综合治理林业示范工程建设,探索典型经验模式,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强化资金保障。要强化工程项目的支撑作用,围绕地方流域综合治理建设需要,合理规划并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工程项目,强化资金管理,提高使用效率,确保“好钢用在刀刃上”。要充分发挥好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创新投融资机制,拓宽筹资渠道,广泛吸纳社会资本参与林业生态建设。
切实加强领导。省林业局成立林业助推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工作推进中的重大问题。各市、县也要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加强统筹协调,推进任务落实。省林业局将建立考核评估机制,将《实施方案》落实情况纳入林长制考核内容,奖优罚劣,推进工作开展,确保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在林业系统落地见效,推动林业事业高质量发展。
本版图片均由省林业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