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雷巍巍 通讯员 曹梦雯 胡诗萌
从至喜长江大桥、伍家岗长江大桥的新建工程,到黄柏河大桥、长江溪大桥的重建工程,再到即将来临的夷陵长江大桥斜拉索更换工程……
10多年间,他们奋进的足迹与峡江为伴,辛勤的汗水洒向江河,续写“天堑变通途”的精彩故事。他们是宜昌城发所属大桥集团桥梁建设班组,317个“星火城发”班组之一。
班组紧跟党旗走,党员带领群众干。他们充分发挥冲锋一线的老党员、全国知名桥梁专家、城发集团桥梁技术总顾问周昌栋在业界的“定海神针”作用,上下拧成一股绳,造就一座座精品工程、民心工程。
在宜昌,大家称他们为“桥梁保姆”。
40天“磨”出两桥墩底座
宜昌西陵区,平湖半岛区域,栈桥横卧碧波,钻机轰鸣作业。眼下,黄柏河大桥拆除重建工程建设进入攻坚期。
黄柏河大桥全长270米,地处G348道路黄柏河处,是宜昌主城区外围路网经三峡快速路,经小溪塔城区进出平湖半岛、西陵峡口至一峡坝区主要陆上通道,同时也是三峡旅游度假区、平湖半岛开发的重要节点配套工程。
宜昌城发所属桥投公司负责人代明净介绍,黄柏河大桥使用年限已超过50年,双向4车道且限载30吨,已不能满足城市快速发展需求。但是,作为交通要道,黄柏河大桥不能一拆了之。如何兼顾建设与通行?
关键时刻,党员发挥主心骨的作用。1980年出生的代明净党龄5年,跟随全国知名桥梁专家周昌栋,在行业摸爬滚打10多年。在桥梁建设班组的12人中,有6名中共党员。“周老师就是项目建设的‘定海神针’。”代明净介绍。
一个党员一面旗帜,一名老党员是班组难得的财富。身为班组负责人,代明净向年过七旬的周昌栋请教,带领班组成员认真研判、优中选优,最终确定建造方案:黄柏河大桥暂时保留,平行于该桥右侧,新建一座单向三车道桥梁;新桥通车后,拆除旧桥,左幅桥梁复制建设。
“别看黄柏河大桥施工规模不大,技术难度却不亚于跨江大桥。”代明净说,与至喜长江大桥和伍家岗长江大桥不同的是,黄柏河大桥有两个桥墩“长”在14米至15米的深水下。
一次,建设者在桩基钻孔作业时,发现钢制钻头屡屡受损,工程受阻,无法继续推进。技术人员探测找到症结,原来施工中碰到一处斜裸岩,坡度接近70°,钻头“打滑”,损坏了几百个。怎么办?
代明净带领班组成员来到现场,讨论细化技术方案10余次,最终确定用一个直径2.8米的钻头,在斜裸岩上“扫”出一个平面,让桥墩“站”在平面上。历经40多天不懈努力,两个桩基底座终于建成。
首创技术应用于伶仃洋大桥
哪里有困难,共产党员就在哪里。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共产党员的身影。
作为宜昌“桥梁保姆”,代明净班组除了建桥,还要承担已建桥梁的维护、管理和加固等工作。
夷陵长江大桥在宜昌人心中有着特殊的记忆。2001年,该桥建成通车,至今已有22年。按照斜拉索使用年限20年的设计要求,夷陵长江大桥将于今年10月封闭,对斜拉索进行整体更换。
“难度很大,比建一座新桥还难!”接到任务,代明净班组感到压力倍增。原来,该桥是三塔中央索面混凝土预制梁斜拉桥,更换斜拉索在全国都没有先例。
“每动一根拉索,预应力都会发生变化。”为保证桥梁安全,代明净班组认真做好前期调研、检测,为后期设计方案提供有力依据。类似的第一次,代明净碰到不少。
伍家岗长江大桥是国内首座在软岩地区采用隧道锚的千米级悬索桥,也是我国最大规模的软岩区域隧道锚。代明净及其团队首创软岩隧道锚开挖施工技术、大跨度桥梁主塔智能建造施工新技术、“钢箱梁焊架同步”施工新技术等,为我国桥梁建设提供有益借鉴,部分技术还推广运用到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施工中。
“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这在宜昌城发“星火班组”的党员身上,总能找到应有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