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6月28日

花鼓声声韵悠扬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吴文娟 通讯员 谢伯康

荆州花鼓戏

旧称“花鼓子”“天沔花鼓戏”。民间有赞誉,“听了花鼓戏的哟喂哟,害起病来不吃药”,把荆州花鼓戏诠释得入木三分。

“风筝离不开线,知了爱的是六月天,南河村、襄河水,相依又相连……”连日来,仙桃市花鼓戏传承保护中心假日剧场内,传来阵阵花鼓唱段,演员们正抓紧排练新创作的乡村振兴题材现代花鼓戏《襄河岸边》,不久将带着新剧参加第五届湖北地方戏曲艺术节。

“百年花鼓,根在沔阳”,沔阳花鼓戏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它充满浓郁的地方情调,唱腔悠扬、甜美、悦耳,将多彩的湖乡风貌、浓郁的生活气息,展现得淋漓尽致。

因地域划分,后其改名为荆州花鼓戏,不过,仙桃老百姓仍习惯称之为沔阳花鼓戏。2011年,经仙桃市申报,荆州花鼓戏(IV-112)入列第三批国家级非遗名录。

“每个地方的戏曲,都具有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风情,可以说一方水土造就一方戏曲。”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荆州花鼓戏代表性传承人潘爱芳介绍,仙桃这方水土滋养出的花鼓好戏,呼唤更多“守艺”人,特别是年轻力量。

仙桃市成立了花鼓戏传承保护中心,并将整理复排传统剧目作为工作重点。国家一级演员程琼等剧团演职人员,还对《十枝梅·思儿》《斩经堂》《天要下雨娘要嫁》等经典剧目进行抢救性影音录制。同时,创作排练了《汉王陈友谅》《胡幼松》等一批新戏,入选省各大艺术节进行展演,扩大花鼓戏影响力。

“既要保留沔阳花鼓戏最传统的‘味道’,又要舍弃一些不适合的部分。”潘爱芳说,花鼓戏的传统剧目有200多部,现在经常演唱的大型剧目也不过40多台、小戏20多出。

花鼓戏传承,人才是基础。随着老一批演职人员年龄增大,吸纳更多年轻力量迫在眉睫。2013年,沔阳花鼓剧团联合湖北艺术职业学院,招收23名花鼓戏学员,培养了一批后备力量。

今年24岁的荣胜宇主攻丑角,现担任青年团团长。近9年刻苦学习,他和青年团成员开始在演出中崭露头角。每年,市花鼓戏传承保护中心还会邀请名家,为青年团成员集训2个多月,巩固基础,学习剧目。同时,每逢戏曲下乡等活动,都会优先安排他们表演,不断锻炼他们的舞台实践功底。

“老一辈演员陆续要退休一批,他们迫切希望我们快速成长。”荣胜宇坦言,自己一点都不敢懈怠,每天都会在剧团老师的指导下勤加练习,期待为传承花鼓戏和剧团发展作出贡献。

随着文化娱乐活动的丰富多样,很多地方戏曲面临着观众缺失问题。对此,市花鼓戏传承保护中心突破传统,送戏进校园、进景区、下乡镇,并同步线上展演,与票友、游客同台互动,年轻受众在逐年增多。

“戏好不好,观众说了算。”潘爱芳说,每逢大型演出,都有观众清晨赶到演出现场占位置,甚至有外地戏迷打“飞的”前来。舞台上,演员们唱腔浑厚、戏韵浓浓;舞台下,观众们如痴如醉、掌声雷鸣,“享的就是这个味。”

今年元月,仙桃市举办戏曲迎新春惠民展演活动,推出7场荆州花鼓大戏。90后资深戏迷杨斌在武汉工作,专门请假一周,每日到现场“打卡”,并录制视频分享给各地戏迷。

“让我惊喜的是,青年演员进步很大,基本功扎实,扮相和身段上也非常出彩。”他坦言,花鼓戏传承感觉后继有人了。

此外,市花鼓戏传承保护中心还与景区合作,玩出新花样。“五一”期间,推出“花鼓戏曲游园会”等非遗旅游精品线路,20场沔阳花鼓戏强势亮出“非遗+旅游”新名片,邀请游客同台互动,好不热闹。

“除了我们专业院团的演出,民间花鼓社团也是百花齐放,我们剧团还与他们结为帮扶对象,经常交流,给予帮助和辅导。”潘爱芳说,在仙桃,婚丧嫁娶必定要唱上一台花鼓戏,乡村也有每年唱春戏、唱丰收戏的习俗,每次演出都受到了大家的热烈欢迎,花鼓戏的土壤并没有丢失。

--> 2023-06-28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231366.html 1 花鼓声声韵悠扬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