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6月28日

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

□ 袁婧

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学思想、见行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政绩观反映了党员干部对追求何种政绩的根本认识与态度。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是党对党员、干部的一贯要求。

党性原则是正确政绩观的根本原则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性。”党性是一个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根本标志。党性原则是正确政绩观的根本原则。无产阶级政党党性所涵盖的关于党的根本立场、价值追求等内容,是正确政绩观的来源和依据。党员干部有什么样的党性认识,就会形成什么样的政绩观。

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无产阶级政党的鲜明特征和政治优势。毛泽东同志曾亲自撰写了党的历史上的第一份入党誓词——“牺牲个人,努力革命,阶级斗争,服从组织,严守秘密,永不叛党”。铿锵有力的24个字,体现出共产党人的坚定政治觉悟。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讲政治最根本就是要讲党性”“坚持原则是共产党人的重要品格,是衡量一个干部是否称职的重要标准”。现实中,一些党员干部政绩观出现偏差,“祸根”往往是私心杂念作祟,党性出了问题。讲党性,首先就是要对党忠诚,这是党性原则的根本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做到政治立场坚定、政治方向正确、政治观点成熟,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以“做政治上的明白人”的态度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人民性是正确政绩观的根本特性

“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最首要就是搞清楚“政绩为谁而立”。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初就庄严宣告“以社会革命为自己政策的主要目的”,党的第一部党章明确指出:共产党是“为无产阶级之利益而奋斗的政党”。中国共产党为民而生、与民共生,自诞生之日起便深深扎根于人民,人民立场是其根本政治立场和显著标志,党的一切工作都紧密围绕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在纪念刘少奇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每一个共产党员,不论职位多高,都是人民的勤务员。”党员干部为官施政,责任重大,必须始终践行为民宗旨,站稳人民立场,始终做群众的贴心人,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们党来自于人民,党的根基和血脉在人民。”历史和现实一再表明,人民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离不开人民的支持与拥护,要想取得政绩,必须始终相信人民、尊重人民、依靠人民,不断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力和凝聚力。

如何树立政绩,树立何种政绩,是为官者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中央党校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会上作《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的重要讲话,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做到“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以实干出实绩,鼓励干部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手,解民之困、纾民之忧,反对地方官员无视人民呼声而大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人民群众最为关心和在意的,是涉及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的民生之事。党员干部在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时就是要“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在聚焦民生的一件件实事中践行初心使命,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人民是阅卷人”。延安时期,面对如何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窑洞之问”,毛泽东同志用“人民监督”给出答案。回望百余年历史,中国共产党一步步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带领中国人民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其根本原因在于党能够始终把广大人民群众置于心中最高位置,始终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评判党和政府工作的最高标准,不断践行为民初心、坚持为民服务。领导干部的业绩在民间,在老百姓的口碑中,人民的内心评判是衡量政绩的根本尺度,人民的满意度是衡量政绩的根本标准。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

党生于人民、植于人民、兴于人民,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党的干部是“是人民的公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是人民的党、为民服务的党。中国共产党的党性与人民性具有根本一致性和内在统一性,二者相辅相成,辩证统一于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努力实现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斗争实践之中。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必须始终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既要坚持党性原则,让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真正入脑入心入行,讲政治、讲原则,始终对党忠诚,用坚强党性保证政绩观不出偏差;同时,也要站稳人民立场,科学认识和深刻领会党的性质宗旨,树立和践行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实绩。

(作者单位:武汉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

--> 2023-06-28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231337.html 1 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