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报评论员 程曼诗
阅读提要
治理的“小切口”连着的是司法的“大能量”。司法公正、司法正义不在法条里,也不在书本里,而是在人民群众与司法机关打交道的每一个细节里。
昨日本报1版报道,武汉法院对少数办案人员无故不接听当事人电话、随意变更开庭时间等问题开展专项整治,并以此为契机向沉疴顽疾亮剑,从严治院治警。
这个专项整治,是基于群众来信中反映强烈的问题而启动的。“小切口”动刀施治,是直面问题进行的工作改进,它缓解了当事人对案件进展的疑惑和焦虑,为司法公正、司法效率涂刷了作风加固剂。
无故不接听电话等为什么被标识为要整治的问题?一些当事人为什么要寻求打电话这一途径?很大程度上,源于立案、开庭、判决等信息的不确定性甚至随意性,超出了当事人的心理界限和承受度。
人民群众和相关司法人员接打电话的本质,不是人情往来、寒暄问候,而是由司法本义所定,其要义是反映和回应诉求,在这个过程中沟通事理、法理、情理,解心结、释法结。当事人拨打一个电话,重要的不是什么人接,而是电话的内容是什么?是否在司法需要照应的范围之内?以何种方式给出什么样的合理回复?
司法公正、司法正义不在法条里,也不在书本里,而是在人民群众与司法机关打交道的每一个细节里。无论是为当事人提供便捷、高效、贴心的司法服务,还是防止程序空转、案虽结但事不了,都需要具体的人依靠具体的工作去完成,这就必然要求司法力量必须与人民群众对话沟通。
这里,对法官这个群体需要多说几句。基层法官队伍中,诞生过很多感人的故事。有的人在群众家的火塘边、田地里留下了不知疲倦的身影,有的人来了电话一定接、看到信息一定回,当事人随时都可以找到他,展现了人民法官的良好形象。但我们也看到,在一些披露的案件中,个别法官以案谋私,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出了一些问题。
法官不是生活在真空中,也要与各色各样的人打交道,但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使得这个群体肩负的责任重大而特殊。一方面,法官需要在与当事人的沟通中掌握信息,当好公平正义的守护者、司法为民的践行者。另一方面,法官不同于企业客服人员,也不同于政务服务热线的接线人员。每年,全国法院受理的案件数量都不小,法官人数配置有限,寄望于每个法官无一遗漏地接听每一起案件的每一个当事人每时每刻的电话,既有现实难度,恐也非司法功能所能承载。
这个群体对接、呼应民众的司法诉求,除了基于对自身职责的理解、对人情温度的把握而尽力行事,也需要司法体系为其提供动力支撑,助其减负增效。司法工作也是做群众工作。对于人民群众来说,听到你的声音,感受到你的存在,司法就不会是冷冰冰的“自动售货机”,而是热乎乎的“耐心倾听者”。这个“你”,不只包括法官,也包括其他司法人员和司法力量。
在这个意义上说,“无故不接听当事人电话”成为一个问题,以及由此诞生的解题之招,提供了一个窗口,它让我们看到,司法心中装着群众,形式可以多元、办法可以更多。治理的“小切口”连着的是司法的“大能量”,激活一个个细胞因子,表里如一把人民群众想要的“说法”给好、给准、给到位,司法天平才能称出公道人心、称出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