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蔡俊 通讯员 向相辉 张宏
6月17日,16辆满载游客的旅游大巴车缓缓驶入来凤县杨梅古寨景区,宁静的古寨顿时变得热闹起来。
“三年没来,杨梅古寨路更平坦、环境更美。”西安游客张茂春说,这是他第三次来到杨梅古寨,每次来都感受到巨大的变化。
杨梅古寨位于来凤县三胡乡,距县城20多公里。2016年,依托黄柏园村和石桥村两个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古院落、古戏楼、古杨梅等生态旅游资源,杨梅古寨建成国家4A级景区。去年9月,提档升级后的杨梅古寨顺利通过国家4A级景区复核验收。
景区即将迎来杨梅文化旅游节,装饰一新的古老山寨,更加焕发勃勃生机。
百年老寨“展新颜”
乘坐游览车,从景区游客中心出发,沿着蜿蜒的沥青路行驶10分钟,来到黄柏园村2组,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吊脚楼古院落。
“院落共有27栋传统土家吊脚楼,已有上百年历史,是景区核心景点之一。”黄柏园村党支部书记李波介绍。
2010年前后,随着这片古院落逐渐被外人所熟知,村里的游客渐渐多了起来,每逢节假日,来自来凤县城、湖南龙山、咸丰等地的自驾游客纷至沓来,进村的一条土路时常被堵得水泄不通。
黄柏园村、石桥村决定借机发展乡村旅游。在来凤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对口帮扶单位的倾情帮扶下,两村依托秀美的河谷风光、茶盐古道、古院落等特色资源,持续打造了山寨迎客、梅海听涛、千年杨梅、龙吟瀑布等景观景点。2016年底,景区获授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去年,景区迎来提档升级。
黄柏园村2组古寨特色民居改造工程便是其中的重中之重。
村民吴正保有两栋古宅,一栋盖着琉璃瓦,一栋盖着传统土瓦。
听说要统一换成小青瓦,吴正保明确表示不同意:“我们家琉璃瓦才换3年,花了2万多元,几十年都不用换……”
“换瓦也是为了发展村里的旅游产业。”湖北日报传媒集团驻黄柏园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吴海峰来到老人家里,耐心做工作,拉着吴正保到已换瓦的村民家中参观。
看见隔壁村民家的屋顶不仅结实耐用,而且格外好看。吴正保终于同意。
三天时间,施工队免费为老人家的两栋房屋换上小青瓦,还帮他换掉腐朽的檩子和椽角,并刷上清漆。
经过两个多月施工,黄柏园村二组27栋传统土家吊脚楼全部换上古色古香的小青瓦,古寨面貌一新。
山脚下的石桥村同步对桃花岛景点进行了升级改造,铺设了青石板、安装了太阳能路灯、新建了休闲亭、亮化了景观桥等。今年3月桃花盛开,三胡乡举办桃花节,吸引近5万人赏花游玩。
杨梅古树“发新枝”
6月16日,三胡乡石桥村杨梅采摘园,20多名工人正在安装水肥一体化管网。智能温控大棚内,68亩杨梅果园郁郁葱葱,一颗颗红色的杨梅点缀其间,丰收在望。
“再过半个月,采摘园将开门迎客。”来凤县海康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廖伟说。
三胡乡有树龄在100年以上的古杨梅树1000多棵,最大树龄1200年,被誉为“湖北杨梅第一乡”。
2018年,在省民政厅的对口帮扶下,石桥村投入75万资金,栽种了1200棵杨梅树,打造杨梅采摘基地。后因市场主体经营不善,基地荒废了三年。
“这么好的土地和资源不能总这样闲置着。”三胡乡党委书记向学红说,杨梅成熟期最怕连续阴雨,最好避雨栽培。去年,该县争取中央衔接资金300万元,在原杨梅基地上,建设近2万平方米的智能培管大棚,再次打造高标准杨梅采摘体验示范基地。
大棚建好,只等市场主体运营。向学红找到乡贤能人廖伟,希望他能回乡创业,投资建设杨梅基地。41岁的廖伟早年在浙江瑞安等地开办五金加工厂。2018年,廖伟在浙江仙居、青田等地考察时,发现当地产出的优质东魁杨梅价格高达100元/斤,比家乡的杨梅高出5倍,他早就动了回乡发展杨梅产业的念头。两人一拍即合。
来凤本地杨梅树冠高,不方便采摘,廖伟从浙江购买500多棵东魁杨梅树苗,在园内进行了补植。为了管护好杨梅基地,廖伟先后5次奔赴浙江仙居、青田县学习先进种植技术。
“今年基地的杨梅产量预计在2000斤左右,品质较好,收入将超过6万元。”廖伟说。
近年来,杨梅古寨共发展优质杨梅种植采摘园3000多亩,年产量4000吨,产值超过6000万元。
村民增收“有新路”
6月18日,石桥村1组村民邓益山、宋海英夫妇起了个大早,匆匆洗漱,便开始忙活起来。
“今天周末 ,有8批客人电话预约订餐。”邓益山说,每到双休日、节假日,进村游客络绎不绝,两口子常常从早忙到晚。
邓益山曾是村里的贫困户,以前长期在外地务工。他家的老房子依山傍水,临河建有一个水碾房和一个榨油房,已有200多年历史。
2015年,杨梅古寨景区旅游发展火热,邓益山家的两个“老古董”成为独特一景,引来不少游客观光拍照。
邓益山夫妇瞄准旅游商机创业,开办农家乐。三胡乡政府帮助邓益山修复水碾房、榨油房,重新整修吊脚楼,完善厨房、厕所等配套设施。
半年后,杨梅树下,小河岸边,一个充满浓郁土家特色的农家乐——碾坊客栈开门迎客。
邓益山经营的客栈,食材多数自产自销。散养土鸡、土炕腊肉、石磨豆腐、野笋野葱……地道、丰富的农家饭菜,让游客念念不忘。
几年下来,邓益山不仅率先摆脱贫困,还带领20余名贫困户脱贫。
2018年底,邓益山又投资80万元,扩建吊脚楼,拓宽院坝,碾房客栈可同时接待10余桌客人就餐,另有8间客房可供游客住宿,年收入超过20万元。
依托杨梅古寨景区,三胡乡石桥村、黄柏园村24户村民办起农家乐和民宿,100余户村民售卖藤茶、杨梅等农特产品,户均增收超过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