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胜 通讯员 阳爽
麦收后的荆楚大地依然是繁忙景象,早稻与中稻都在拔节长高……6月25日是第33个全国土地日,今年的主题是“节约集约用地 严守耕地红线”。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粮安天下,耕保为先。作为全国基本农田保护发祥地,湖北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节约集约用地,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拓展空间。
用好每一寸土地
鄂州碧石渡镇,蓝天白云下,两栋26层高楼十分显眼。
“楼里可养120万头生猪,按正常情况这么大的猪场至少要7000亩地,我们两栋高楼43亩,加上配套共300亩。”湖北中新开维现代牧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金林介绍。公司利用现有一片绿化和空闲存量土地,在其周边拆除即将淘汰的水泥生产线,让“猪八戒”住上26层高楼,从7000亩到43亩,土地节约率达到93%以上,土地利用实现最大化。
“在湖北省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背景下,我们要找一整块7000亩土地来养猪几乎不可能。”鄂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土地利用科科长谢左平介绍,经过多年的发展,鄂州可供连片开发的土地越来越少,企业必须高效集约利用土地。
土地是发展的基础要素,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用好每一寸土地。省自然资源厅透露,到2025年,全省建设用地亩均GDP由“十三五”期末的20.1万元/亩提高到28万元/亩。全力推进实行土地精准化配置。以产业绩效来确定供地模式、用地方式、用地价格,让好的项目畅通无阻,不符合要求的项目寸步难行。
“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先行区建设中,必须坚持节约集约用地,省内中小城市规划和建设提倡紧凑型,拒绝摊大饼。”省自然资源厅主要负责人介绍,我省一些城市人均占有的城镇建设用地面积在全国偏高,而我省的后备耕地资源偏少,矛盾相当突出。专家建议,适时开展全省中小城市空间紧凑、集约发展研究,制定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各地节约集约用地。
节省出来的土地复垦复耕。我省将继续强化耕地保护目标考核、激励措施,完善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耕地保护格局。考核上,压实耕地保护地方主体责任,严控红线,稳固耕地基本盘;激励上,运用考核结果,完善奖惩机制,激发地方耕地保护主动性,促进节约集约用地。
“粮田”必须是“良田”
4月初,郧西县店子镇马鹿坪村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机声隆隆,施工人员忙着平整沟渠边坡、硬化渠道。
“旱涝都不怕,今后的粮食产量有保障了!”村民秦大忠兴奋地说。
现在,这里呈现一幅“田成方、土成型、渠成网、路相通、沟相连、土壤肥、旱能灌、涝能排、无污染、产量高”的现代农业图景。梅雨期来临,几场强降雨下来,田间积水都及时排出。
大力建设高标准农田,我省在江汉平原地区开展全域国土综合整治“千亩方、万亩方”耕地集中连片工程,把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应城市通过实施“万亩方”工程,小田改大田,连片整治耕地9300多亩,新增耕地1800多亩,打造糯稻产业种植示范区。
“粮田”必须是“良田”。近年来,全省围绕田、土、水、路、林、电、技、管八个方面,大力改造永久基本农田,土地平整、土壤改良、农田灌溉等一系列配套设施相继实施,实现了农田灌溉、施肥等工序便捷易操作,并且在提质、增效、节约成本等方面优势明显,原来的“三跑田”成了高产稳产田。
“湖广熟,天下足。”湖北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区之一,守好耕地红线、端牢“饭碗”责重如山。
但是,我省耕地相对不足,“五分林地三分田,一分城乡一分水”。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守住良田成为粮食增产的核心。第三次国土调查数据显示,全省永久基本农田增长到5950万亩,增加了62万亩。
今天的耕地就是明天的饭碗。省市县三级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像保护大熊猫一样守护耕地,让5950万亩永久基本农田始终姓“粮”。
2022年,湖北以占全国3.7%的耕地生产了全国4.0%的粮食。每年净调出稻谷百亿斤,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较大贡献。
让耕地保护“长出牙齿”
麻城市铁门岗乡,一公司偷偷非法占用耕地建设厂房生产机制砂。厂房刚建好就被执法人员发现。
“厂房建在山里你们是怎么发现的?”面对查处,公司负责人十分疑惑。
为了让土地违法行为无处遁形,我省全面启动自然资源卫片执法行动。遥感卫星如同九霄之上的“天眼”,定期对土地进行拍照,形成影像,简称卫片。自然资源部门将新一轮的卫星影像图片,与上一轮影像图片比对,对发生变化的地方进行圈注,这些圈注的地块叫图斑。耕地影像呈现绿色,若在耕地上动工建房,影像就变成土黄色。一旦某个地方有变化,会自动提取图斑。基层工作人员根据图斑变化,与土地审批比对,对可疑地块现场拍照察看,核实是否存在违法行为。
从今年5月1日起,省自然资源厅利用卫星遥感影像,监测耕地转为其他农用地情况,每两个月下发问题图斑。省自然资源厅要求全省各地在图斑下发2个月内完成问题整改,并按国土变更调查要求通过“湖北省国土调查云”举证,实现耕地“一分都不能少”的整改目标。
“发现一起,整改一起。”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打好严守底线的阵地战,我省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逐级精准确定耕地保护任务并签订责任状,按季度开展耕地监测,加强耕地占补平衡项目全流程监管,完成5950万亩永久基本农田划界。以源头治理、共享治理、精准治理、综合治理、专班治理“五项治理”开展耕地流失问题整改。实施“耕地保护红黄牌”制度,对保护不力的市县政府提出黄牌警告,情节严重的出示红牌。
省政府出台耕地保护15条硬措施,对耕地保护成效突出的地方予以激励,对耕地保护不力的地方严肃问责;开展耕地“非农化”“非粮化”问题专项清理,提升耕地占补平衡管理,推行轮作休耕,让疲惫的土地喘喘气;为保核心产能、保产业安全,我省科学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3296万亩、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1722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