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杨富春 通讯员 刘艳新 吕华
6月11日,黄石西塞山工业园,飞沃新能源科技公司,“地锚螺栓”装箱发往德国等地;距飞沃不远,湖北红睿马新材料公司,去年9月奠基后,冲刺今年7月投产……十里钢城西塞山区,依托大冶特钢,汇聚特钢产业链企业100余家,推动特钢产业向集群化、规模化、高端化发展,深度融入全省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
继特钢产业总产值连续跨越300亿元、400亿元大关后,西塞山区精心培育强生态,推动特钢精深加工产业链向千亿级进军。
依托大冶特钢,产业链越拉越长
“落子西塞,正是看中这里的产业生态。”红睿马公司项目总协调康国衡说,紧挨大冶特钢,可共用料仓,免去长距离运输、产品二次检验检测。还能利用大冶特钢的焦炉煤气,价格是天然气的三分之一。
百年企业大冶特钢,为西塞山区打下坚实工业基础。黄石紧跟省五大优势产业,规划十大产业链,特钢精深加工产业链交给西塞山区。区委书记晏勇说,特钢是西塞山的独有优势,专心专注打造全国最具核心竞争力的特钢产业基地。
打造产业链,最便捷的是招商。西塞山成立4个驻外招商机构,紧盯风电、轴承、石油机械等高端装备制造企业,招大引强。
大冶特钢有100多名销售人员,熟谙特钢产业链上的各家重要企业,他们被聘为西塞山区“招商大使”,“年消费大冶特钢产品过万吨的企业都是重点招引对象。”西塞山区招商服务中心主任陈青说,将大客户信息建档,随时跟踪投资意向。
今年一季度,投资达10亿元的广东大合为、深圳荣力落地。还有投资8亿元的风电法兰基地,投资5亿元的无锡恒通、浙江德胜签约。“去年至今,已有35个特钢产业链项目落子西塞山。”陈青介绍。
项目全程代办,落地企业快速投产
项目签约后,如何保障快速投产?在西塞山区,项目服务办提供全流程服务。
“从项目报建到要素保障,涉及20多个部门的审批盖章,均由我们代办。”西塞山区项目办相关负责人丰涛说,普通项目一年内可投产,投资特别大的不会超过两年。
为解决项目建设难题,西塞山区成立五大指挥部,由区四大家领导挂帅,每周赴项目工地调研,每月召开两次调度会,协调解决资金短缺、政策落实等问题,加快项目招引、开工、入库、竣工全过程管理。
飞沃项目2022年4月动工、9月投产,公司总经理赵全育说,从立项、征地、环评等建设阶段,到水电气报装等要素保障,均由项目办包办。
卓其精密去年11月一期投产,公司之前把行政、管理用章交给项目办全程委托代理,快捷的效率坚定了投资信心,一口气把深圳的合作伙伴荣立、捷明等企业引到西塞山。
项目办培养“小能手”帮企业预判,比如提供水电气等主管网接口信息,企业规划时就近接入。“公司原准备从6公里外接电,项目“小能手”查阅电力规划图,建议架设临时线路满足一期用电,待邻近干线通电后接入,节省数百万元。”康国衡感慨地说。
科技创新赋能,产品向高端跃升
不久前,中石化塔里木盆地“深地一号”顺北深层油气田项目,用大冶特钢特种无缝钢管制造的螺杆钻具,钻进8937.77米的亚洲陆上最深油井。钻探地下1万米的特种无缝钢管,本月开始批量生产。
“大冶特钢采用先进的技术装备和热处理调质工艺,特钢质量国际领先,钻具类用特种无缝钢管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风电主轴和齿轮用钢占全国90%。”大冶特钢棒材研究所所长李博鹏说,大冶特钢成为全国特钢品种规格最全的“棒”“管”“锻”生产基地,形成轴承、汽车、能源、航天、机械、工模具用钢六大品牌。
大冶特钢特冶锻造三期明年投产,风电主轴轴承等产能将大幅提升。飞沃科技总经理赵全育说,公司进军轨道交通、航空航天、海上风电等领域,都离不开大冶特钢原料,“大冶特钢攻克-101摄氏度极寒条件下特种钢抗冲击要求,为生产海洋设备深海螺栓提供了条件。”
作为全国第二大特钢产业集聚区、国家火炬特钢特色产业基地,西塞山区成立创新促进委员会,提升产业转型驱动力,建有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31家,其中国家级4家,省级15家,规上制造业中建有研发平台占比62.5%。
西塞山区每年举办中国(黄石)特钢产业发展大会,每季度举办“特钢沙龙”。今年一季度“特钢沙龙”联谊会,多家模具钢企业通过产业链供应链对接,新增产值5000万元。
科技赋能,产业链韧性增强;招才引智,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西塞山区,朝着千亿级的特钢产业集群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