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胜 通讯员 阳爽 吴昌斌
“不到5天,就在省自然资源厅走完了用地报批程序,在全国项目中绝无仅有。”近日,在荆州经开区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举行的全省二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上,先导科技集团董事长朱世会深有感触地说。
今年3月以来,全省自然资源系统打响“九大战役”,带来效率大提速。打好服务环境的主动战,在重点任务上主动出击、在解决问题上主动作为、在全省“一盘棋”的数字治理效率上主动发力,省自然资源厅实施9项重点任务、推进27项具体措施,进一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提升服务质量、改善环境,着力优化自然资源领域营商环境,助力先行区建设。
“首席服务员” 为老百姓办好事
“原来以为要几天时间,跑几次,没想到几分钟就办好了。”6月9日 ,团风县政务服务中心不动产登记窗口,团风县居民彭斌申请将房产证更换为不动产证,“首席服务员”杨梅受理后,几分钟就将原来需要几天办好的程序走完。
针对传统审批服务流程中“层层汇报请示、逐级领导签发”等弊端,团风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在全省率先打破行政职级,对行政审批业务实行“首席服务官”制度——遴选熟悉一线审批业务的专业干部作为首席服务官,对企业和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且经常发生、申请量大、有明确标准和程序的审批服务事项,原则上由他们直接作出决定,实现“一次办好”;对于审批程序复杂、专业要求高,特别是带有制约性和限制性、涉及公共利益平衡和重大公共安全、法律法规尚不明确的审批服务事项,仍按规定程序办理。
为打好服务环境主动战,团风县将“首席服务官”制度优化为“人人都是首席服务员”。团风县自规局副局长喻文利说:“全面推开后,办事效率大大提速。”
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称,“首席服务员实际上就是给专业人士赋权”,让更多的场景和事项从多级审批变为“即时办、马上办”,为群众和市场主体减少时间成本。全省已推广首席服务员制。
据了解,以此为契机,全省大力推进不动产登记审核权限下放,优化审批流程,深化部门间协同合作,推行线上线下“一窗办事”。
5月23日下午,枣阳市建材制品厂家属院居民代表盘霞拿到了期盼已久的不动产权证,“这是全省大力推广不动产登记‘证缴分离’和‘票税分离’给我们带来的福利”。
1993年,枣阳市建材制品厂为解决干部职工住房问题,组织该厂职工集资建房。因国企改制形成历史遗留问题,该家属院184户居民一直未能顺利办理不动产权证,居民也为这个问题多次奔走在各个部门。
经核查,该家属院确属集资建房,为房地产办证历史遗留项目。当地自然资源和税务部门以集中上报、集中核实、分批办理的方式,多措并举,简化办证流程,力争早日为居民解决办证难题。
5月23日,盘霞向枣阳市不动产登记中心提交了自己的办证资料,通过“一网联办”模式,资料信息立即传到税务部门,双方通力合作,当天下午就拿到房产证。
枣阳不动产登记中心透露,目前,枣阳市已有370多人享受“证缴分离”改革成果,顺利拿到了不动产权证。所有县市区基本普及此类改革事项。
“办不成事”窗口 为企业群众解忧心事
“我们家房子的情况比较复杂,资料不全,面积不符,兄弟姐妹6人天各一方,邻居们都说像我这种情况,很难办到不动产权证书。我前几天来反映了问题,今天就通知我来办证,不到半个小时就办好了。”6月10日,随州市曾都区居民张华英,在随州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办不成事”窗口顺利拿到不动产权证书。
“我们在记录群众诉求后,启动三人会商机制,快速确定解决方案,面积和权属问题核实后,依法按程序办理了登记。”该窗口工作人员介绍说。
今年3月,全省启动“九大战役”以后,为打好服务环境的主动战,随州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在市行政服务大厅设立20多个服务窗口的基础上,专门增设“办不成事”窗口,主要受理企业和办事群众线上或线下提交申请后,因历史遗留问题导致难以一次性办理不动产登记的事项。
该窗口实行专人值班值守,对于企业和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记录、建立台账,与相关科室形成联动,按照“收集问题—分析原因—派发工单—跟踪落实—监督反馈”的闭环工作机制,有效解决企业、群众反映的不动产登记难点问题。
“接到问题后首先是三人小组会商,如果我们这个三人小组解决不了问题,就提交给中心业务骨干组成的五人小组。再解决不了,提交支部会。我们的目的就是化解和解决办不成事的问题。”随州市不动产登记中心主任王涛说。
据了解,该窗口设立以来,已为群众解决疑难问题10多件。
“在解决问题上主动作为。”省自然资源厅法规处负责人称,全省自然资源部门要畅通企业和群众反映诉求的渠道,重点协调解决因规划变更、单方毁约、新官不理旧事等行为给企业和群众带来的困难,持续发力化解不动产“登记难”等历史遗留问题,构建问题受理、处置、回复、跟踪问效的闭环管理机制。聚焦围绕省委关于打造宽松有序的市场环境、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和谐包容的社会环境、自由便利的开放环境、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完备优质的要素环境、完善便捷的设施环境等“七大环境”,针对性建章立制,做好源头防范。
“太感谢你们了,主动为我们跑前跑后,这么快就拿到土地了……”日前,湖北弘诺玻璃科技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王泽银对沙洋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负责人连声道谢。
弘诺玻璃准备投资30亿元在沙洋建两条光伏玻璃生产线,需要征地1300亩,其中有200多亩地属沙洋监狱用地。
“沙洋县的土地与沙洋监狱的土地犬牙交错,大一点的投资商来了都无法落地,因为监狱是一个特殊部门,这次这个大项目一定不能错过。”沙洋自规局副局长陈鹏暗自思索。
如何迅速把这200多亩土地置换出来,让投资商顺利开工?
双方经过了数十次协商,在省监狱局、省司法厅大力支持下,经省自然资源厅报省政府同意,双方实施了土地置换,短短两个月,200多亩涉及10多处土地置换成功。
6月8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来到弘诺玻璃项目现场,多台挖掘机正在现场施工,一片施工忙碌的景象。
“我们又准备了1800多亩土地,与监狱部门协商置换,要给后面来投资的企业提前准备好土地资源。”陈鹏信心满满。
土地超市 破解“项目等土地”梗阻
近日,苏州瀚能熔融结晶纯化装置生产项目负责人主动找到孝感开发区负责人,准备投资2.6亿元建设熔融结晶纯化装置生产项目。
开发区负责人准备介绍园区土地时,这位投资人掏出手机,熟练地打开孝感土地超市小程序,准确地找到一块土地。他说:“我就是冲这块地来的。”
打开孝感土地超市小程序,城区各块土地面积、基准地价、用地性质、基础配套、准入条件等一览无余。
“现在领导们出去招商带个手机就行了,打开土地超市,每一块地的情况一清二楚。”孝感开发区自规局局长孙小清介绍,目前逛“超市”除了能浏览项目土地的基本信息、规划指标、准入条件等内容,还能看到地块360度全景、地图定位、周边情况,实现“云上选地”。企业有意向、看中的地块可以加入购物车进行收藏,并向相关市县招商、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发出意向申请,根据市县供地计划参与公开竞买土地。
“土地超市”项目通过建立“土地超市”信息平台,实现归集产权明晰符合规划的建设用地、发布公开透明的土地信息、配对有效精准的项目要素、提供方便快捷的用地选择、实施规范高效的服务监管。
土地超市既有助于“摸清家底”,招商时“心中有数”,也有助于企业“云上读地,云上选地”,最终实现破解“项目等土地”的问题,提升土地出让效率,优化项目建设营商环境。
“把各类土地资源信息通过‘土地超市’方式公布出来,与市场精准配对、确保交易全程公开透明,这不仅提升了土地资源的市场化配置水平,而且更有效地服务好、保护好市场主体,我们湖北也要推出自己的土地超市,到上海、广东去推介。”省自然资源厅主要负责人说。
一码管地 数字治理提升效率
“我们这个选址意见书上有一个二维码,手机一扫,这块地的‘前世今生’就都出来了,办理用地手续很方便。”咸宁高新产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科教研学基地负责人告诉记者。
今年4月24日,咸宁“一码管地”系统正式上线。
为提升土地精细化管理,我省在咸宁市探索试点“一码管地”,即给每块新增建设用地一个独一无二的土地编码,这个唯一编码如同身份证一样,贯通审批、供应、竣工验收等所有业务流程。通过这个二维码,在土地供应、规划许可、房屋预售、不动产登记等环节,都可以找到该地块的所有信息数据。
咸宁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陈丛金介绍,咸宁市“一码管地”试点按照省自然资源厅土地管理“一码管地”信息化支撑试点工作要求,基于全省通用土地管理代码编制规则,结合自身业务类型对部分编码进行拓展,开展省级编码系统本地化适配部署,完成“一码沿用”“一码合规”“一码全息”“一码智查”等4个应用场景建设,实现建设用地管理全流程赋码、用码以及核码与土地管理、规划审批业务的有机结合,有效促进国土空间治理智能化和政务应用智慧化水平提升。
以一码管地为基础,咸宁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对全部业务进行“减事项、减环节、减时间、减材料”的流程再造,助力打造时限最短、材料最少、流程最优、效率最高的项目审批环境。
一码管地将在全省全面推开。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同志指出,全省自然资源系统要深刻认识土地管理“一码管地”工作的重要性,通过数字赋能手段提升数字治理效能,为服务领导决策和土地全流程管理做好技术支撑。
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一码管地”只是我省自然资源系统数字化的一个代表。2023年6月15日,湖北省新型基础测绘体系建设咸宁试点在汉通过省级验收,基本建成咸宁全域基础地理实体和地形级实景三维。在此基础上建设的时空大数据平台向上对接省自然资源政务云平台,向下打通咸宁市各市县区服务渠道,服务于各行各业。我省将全面推广这一系统。
在全省“一盘棋”的数字治理效率上主动发力,我省开展规划监督实施、智慧耕保、生态修复、建设用地审批、批后监管和辅助决策系统信息化应用,实现了网上办、一窗办、刷脸办等多种便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