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左晨 戴辉
交通行业如何抢占数字经济“新赛道”?
世界交通运输大会上,众多院士专家热议这一话题。在交通科技博览会上,许多企业展示最新数字技术成果,演绎一幅幅生动“云图”。世界交通运输大会组委会秘书长、国际道路联合会(IRF)副主席、中国公路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刘文杰表示,数字跟交通相结合,将为交通行业的应用场景、服务水平带来重要转变和提升。
设计施工全程无图纸
“设计师不再被误称为绘图员,基础工作全部交给电脑完成。”6月16日,在2023世界交通运输大会成果发布会上,中交二公院交通公司副经理兼总工程师郭志杰描绘了这一场景。
由该院率先自主研发的交通工程数字化设计平台,填补国内交通工程数字化设计和专家系统领域的空白。能自动计算数量和标准化出图,实现一套数据在设计师、建设单位、管理运营养护单位、施工单位间流转。
设计,是交通工程的源头。当下,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设计施工,颠覆传统。省属国有企业中南建筑设计院正在让设计施工全程无图纸。
省疾控中心是全国首个采用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打造的建筑工程。以外部幕墙施工为例,过去,厂家把二维图纸拿回去,还要再进行深化设计构建,“数字建造模型”可以让厂家按照三维图纸直接设计,安装时减少现场沟通指导成本,大幅提升安装效率。
“搭积木”建地铁站
成果发布会上,铁四院提出叠合装配智能建造的施工新理念,像“搭积木”一样建地铁站将成为趋势。
铁四院城地院副总工程师徐军林介绍,叠合装配智能建造,就是事先将施工材料准备好,用仿真技术模拟装配建造全过程,再“依葫芦画瓢”,将生产好的“积木”拉到施工现场进行连接、加固。
建桥亦如此。在交通基础设施工业化智能建造论坛上,中交集团首席总监、中交二航局首席科学家张鸿介绍,以常泰长江大桥为背景,中交二航局构建了以“装配化设计、自动化下料、工厂化制作、快速化安装、智能化控制”为总体理念的钢筋部品工业化智能建造成套技术。该技术已在深中通道、龙潭长江大桥、常泰长江大桥、张靖皋长江大桥、燕矶长江大桥等重大项目成功应用。
“机械化换人,智能化减人”。湖北交投建设集团党委书记黄桥连介绍,即将通车的武大高速大悟段,在湖北省率先实现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智慧化施工。无人摊铺智能化施工由北斗卫星定位导航,定位精度达2厘米,位置信息采集达毫米级。此外大力推行智慧梁场、智能搅拌桩等先进工装工艺技术,打造平安百年品质工程。
交通运维有了“千里眼”
千里眼、顺风耳……一系列“5G+”智能技术,正为现代交通筑牢安全屏障。
在交通博览会铁四院展区,一个黄色的车辆智能巡检机器人酷似小箱子,不同的是,上方搭载了许多摄像头、传感器设备。
铁四院机动院工程师白丹辉介绍,该机器人是高铁、地铁车辆智能检修管理平台中重要的一个节点,它集成了三维成像、机器视觉、人工智能等技术。在行驶过程中,就能捕捉车底关键检修点精确成像,并判断关键部位是否异常。依靠该技术,钢轨伤损病害检出率达95%,25公里/小时动态定位精度达到毫米级,病害检测效率提高3至5倍。
斜拉索,由高强度的钢丝组成,其是否“健康”直接关系桥梁安全。在湖北交投集团展区,一款八爪鱼形状的“爬索机器人”引人关注。“20分钟可检测完一根135米的斜拉索。”湖北交投智能检测公司党委书记李长杰称,用上这个“神器”,可360度无死角、毫米级检测桥梁,一天可检测70根斜拉索,效率提升30倍。
中国能建葛洲坝交投公司为高速公路装上“千里眼”,实时掌握边坡形变状态。据介绍,该系统运用北斗高精度定位、物联网等多种技术,支持多终端登录和海量项目监测,不受天气、自然环境、人为因素等影响,确保在各类环境下,能24小时远程掌握监测结构的状态并及时预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