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泉 蔡俊 通讯员 焦国斌
沿着三尖观林场办公区北边的一条林间小道前行数百米,一片苗木林地出现在眼前,一株株约80厘米高的树苗分布其中,这里就是三尖观林场的苗圃基地。
“这里培育了红豆杉、珙桐、厚朴等树苗,明年春天,这些新培植的苗木就可以上市销售。”李能阳说。
2000年,国家“天保工程”实施,三尖观林场全面禁伐,失去了主要收入来源,生存举步维艰。3年后,《退耕还林条例》实施,鼓励各地植树造林,恢复生态,市场需要大量苗木,林场发展迎来转折。
“当时,普通树苗每株只能卖几毛钱,而红豆杉、珙桐珍稀树苗,市场价格每株高达10多元。”李能阳决定发展高端经济苗圃。
到三尖观林场担任场长后,李能阳种植过烤烟、中药材,也成功栽培出水杉、雪松等苗木。他相信,只要肯钻研,没有干不成的事。但这一次,他差点失了算。
红豆杉号称“植物大熊猫”,属国家一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育苗是一项技术难题。2003年3月,李能阳从巴东县林业局种苗站买回5斤红豆杉种子,选址林场北边的一个槽口试种。
除草、整地、开沟、播种、覆土、浇水……李能阳带着10多名职工按照书本上的技术要求,忙活了大半月,终于将种子下地。此后,他每隔一段时间,就来除草、施肥。一年过后,光秃秃的槽口未长出一根树苗,两旁的杂草倒是有半人高。
李能阳并没有气馁,仍坚持每年试种。连续5年,李能阳3次试种,土壤里硬是没出一棵苗。“那段时间,李场长和育苗较真上了,天天泡在苗圃里。”林场职工李安俊回忆。
“问题出在哪儿呢?”李能阳百思不得其解,他买回了不少繁育苗木的书籍,挑灯钻研。
“以前什么都不懂,想着只要种子播下去就会出苗,原来培育苗木,采种、储藏、播种都有讲究。”李能阳反复摸索,终于发现红豆杉育苗的窍门:采集的成熟良种,首先要用生石灰浸泡除去表面油脂,然后放进河沙中储藏,次年开春,均匀播种到疏松、透气的土壤中。
2008年5月,他采用新技术种植的红豆杉苗终于破土而出。
此后,他又成功育出珙桐、杉树、椿树、漆树、厚朴树等10余种苗木,林场苗圃基地发展到50余亩,苗木价值超过200万元。
2013年,巴东县实施209国道绿化工程,计划在国道沿线种植厚朴树和银杏树。最初,该工程由一家园林公司承包,没想到,树苗栽种后,成活率只有30%,大部分树苗奄奄一息。
“三尖观林场有技术、有种苗,准能行。”经巴东县林业局推荐,三尖观林场接下绿葱坡镇境内209国道和318国道的行道树补植工程。
李能阳带领30多名工人,花了近两个月时间,完成近100公里公路沿线的绿化任务,栽种3万余棵厚朴树和银杏树。验收结果显示,树木成活率高达98%。
“那一次,林场10多名职工人均增收8000元左右。”李能阳说,如今,绿葱坡镇上的大小绿化和复绿工程,政府都交给三尖观林场来做,职工每年在园林工程项目上的务工收入超过1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