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6月06日

“不能看时激动,回来还是不动”

——湖北“头雁”赴浙江学习带来的思考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柯冬林 刘胜

观念在激荡,思想受冲击,束缚求挣脱,藩篱待破除。

四月芳菲季,150名湖北“头雁”赴浙江学习考察,借东风促振兴。此轮学习是省乡村振兴局组织全省部分优秀村支书赴浙江学习班的第三期,聚焦丽水与义乌。

丽水是浙江版图面积最大的市,与福建和江西接壤,市如其名,山清水秀,环境极为优良。2006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到丽水调研时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丽水来说尤为如此。”多年来,丽水坚决贯彻落实“两山”理念,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路径。

义乌,独占全球小商品市场鳌头,难以想象,一个不靠海、不沿江的山区小县,一步步从“前厂后店”发展到“买全国卖全国”,再到线上线下“买全球卖全球”,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成为最重要的交易枢纽之一。

“不能看时激动,回来还是不动。”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思一路辩,“头雁”们对标对表找不足,思索湖北本地的乡村振兴路径。

追问:浙江“头雁”怎么干?

五级书记抓振兴,村支书是根基。

“此次培训极具实战性与操作性。”省乡村振兴局副局长杨遥,三期培训从头到尾全程参与,既当班长,也任“店小二”。他说,“让看得到硝烟的人做决策”是华为管理的秘诀之一,湖北乡村振兴正处在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其难度与强度不亚于脱贫攻坚。“村两委”是组织保障中托底的一环;让湖北“头雁”进村入户,由浙江村支书面对面、手把手地传道授业解惑,就是要让湖北村支书开眼界,提境界;找不足,受冲击;把准脉,问良方。

一周的学习,学员们都不禁追问:若干年前,浙江的乡村并不比湖北强,资源禀赋甚至弱于湖北,如今,差距却越拉越大,原因何在,浙江的“头雁”们有什么绝活?

缙云县联丰村,6年前是一个破旧不起眼的小山村,村集体年收入不足10万元,负债107万元,人心涣散。为了突破困境,村支书楼干强上任伊始,不喊口号,带着“村两委”从扫垃圾开始,用3个月时间,清理了2万斤废柴与垃圾;这让村民眼前一亮——这是个干事的班子!腊月三十,在乡贤茶话会上,乡贤们一次捐款106万元。以此发轫,村里清四乱、整村容;招商引资办草编厂,修卡丁车公园……一步一个脚印,2022年村集体收入达到230万元。

义乌市佛堂镇小六石村,人口不到300人。以前集体经济几乎空白,山水资源普普通通。2017年,村支书楼献春提出发展乡村旅游时,没有人看好。楼献春却说,义乌外国人多,喜欢探险体验式旅游,我们可以无中生有,另辟蹊径。一个点子激活了思路。“村两委”率先众筹400万元启动资金,陆续建成网红玻璃桥、时空隧道、高空滑索、丛林穿越、玻璃滑道、跑马场等户外运动探险休闲基地,一炮走红,年游客量突破40万人次。如今,“小六石体验游开发模式”走出义乌,走出浙江,走出国门,落地东南亚。

风从东方来,拂面耳目新。

12个村问道取经,各有各的故事,各有各的妙招。缙云县湖川村村支书赵文坚说:“当村干部要有目标,不能只挂个头衔。”小六石村村支书楼献春笑称:“自己是被约谈最多的支书。”义乌市何斯路村村支书何允辉善于学习,到日本观摩时,看到高档幼儿园开进乡村,回国后立即行动,在村里办起高档幼儿园,招生异常火爆。

据丽水市乡村振兴局副局长楼碧田介绍,浙江也有先进村与后进村,从2017年开始,各地选出最能打仗的“红雁”,以党建为引领,以导师结对方式,帮扶落后村转化,手把手传授强村思路,成效显著。

“浙江的村干部想干事,敢担当,善学习,乐创新,让人记忆深刻!”省农业农村厅科教处处长柯凤英称,湖北与浙江虽然资源禀赋不同,发展阶段不一,但是,浙江“头雁”们“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文化精髓与精气神才是最值得学习的真经。

反思:瓯江为何这么美?

千里瓯江波浪阔,乱云何处认苏州。

绵延388公里的瓯江发源于丽水,从温州流入东海,沿线风光旖旎,孕育了勤劳的浙江儿女,创造了灿烂的文化。

“均价2万多,房价这么高,真是难以想象。”今年以来,丽水楼市回温很快,恩施的几名干部十分诧异,“我们恩施均价只有几千元。”

“好山好水变成了真金白银啊。”武汉东西湖区农广校校长刘志说。

在丽水莲都区古堰画乡,瓯江穿境而过,水清岸绿,游人如织。堰头村,千年古树、古街、古楼、古船、古码头,诉说着悠久的历史。丽水职院的几十名学生在江边潜心作画,绘下水乡美景。令人意外的是,在瓯江对岸竟然看不到一栋农房民舍、民宿农家乐。堰头村村支书张伟武解释说,当地也经历过农家乐家家点火、小餐馆沿江冒烟的乡村游1.0时代,既影响环境,更污染江水。痛定思痛后,当地从整治小水电与采砂开始,小餐馆与民宿统一规划,恢复瓯江沿江的古朴风貌,再造了美丽的“天际线”。并且,镇里以“油画+”为抓手,将乡村旅游提档到2.0时代,成就了独一无二的画乡。

2006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到丽水调研时,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丽水来说尤为如此”的重要论断,并叮嘱丽水“守住了这方净土,就守住了‘金饭碗’”。

在瓯江之畔,丽水探索实践“两山”理念的做法让湖北“头雁”们深思:

——为保护瓯江,丽水开创全域生态信用体系,建立全流域、上下游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按照顶格最严标准管控,全域禁止秸秆焚烧、禁止河道采砂、禁止明火上山,对涉水涉气污染源监管等一些典型场景建立全流程闭环管控机制。

——积极探索“两山”价值转化,丽水申办成为全国首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市,丽水的山、水、气都有“生态定价”,直接加进农产品、民宿房价里,一方山水“明码标价”。连续多年,丽水生态环境质量、发展进程指数、农民收入增幅位居浙江第一。

——在乡村旅游上,丽水与温州以“瓯江山水诗路”为文旅公共品牌,摈弃过去小而散、无序发展的旧路径,统一瓯江流域综合规划与建设,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加大瓯江流域景区、传统村镇和基础设施建设,将瓯江山水诗路打造成一条集人文、旅游、生态和富民于一体的经济带。

省乡村振兴局二级巡视员殷雄飞称,湖北正在着力推进流域综合治理,汉江、清江与富水流域都与瓯江十分类似,瓯江治理的先进理念值得借鉴。

追赶:走好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之路

2021年,浙江省率先在全国提出“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引发各界关注。

据统计,当年,浙江省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5247元,连续37年位居全国第一;城乡收入倍差为1.94,城乡融合发展全国领先。

目前,“三农”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短板弱项,如何有效破解村庄分化,加快推进城乡共建共享,走乡村共富之路?浙江的探索让湖北学员格外上心。

楼碧田介绍说,2021年6月,浙江省出台《农业农村领域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富裕行动计划》,推进产业、建设、改革、帮扶、赋能、数字“六促”共富行动,为农民农村共同富裕设置了清晰的“路线图”。

——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义乌城西街道七一村,借助义乌小商品市场发展,“村两委”顶住各种压力,坚持村集体经济优先发展,将最好的地块留给集体。从2017年以来,先后创办党建博览园、生态观光园、文创园、一带一路研学基地,每年村集体收入超千万元。何允辉称,实现共富关键是提低扩中,这就得依靠强大的村集体经济,不过绝不是回到原来的计划经济的“一大二公”,而是市场经济下的村强村富。

——数字赋能抹平城乡公共服务鸿沟。2000多人的遂昌县蕉川村是全县人口最多的行政村,拥有全省最大的制种基地。该村依托全省“浙里办”APP开办“i遂昌-乡村百事通”平台,结合农民实际数字化生产生活场景,实现所有服务一机在手通行通办,大幅提升效率。并且,阿里巴巴集团与村委合作创立“一杆农业眼”智慧农业项目,2021年帮助当地增产15%,实现销售收入780万元。

——共享成果是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在缙云县湖川村,年过60岁的村民只需要交两块钱就能在村老年食堂享受中晚餐,每餐不少于四菜一汤。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看到几十个老爹爹老婆婆一边吃饭一边聊天,其乐融融。在义乌市何斯路村,村集体资产超亿元,村民养老、医疗保险由村集体统缴。村里开办老年大学,教村民学习琴棋书画。村民想创业,仅凭身份证可向银行低息贷款60万元。村里与民企合办的五星级幼儿园,对村民子女免费。义乌市七一村每年从近千万元的收入中,拿出数百万元给村民分红。

村域抱团发展、村庄经营、乡村运营官、慈善银行……一个个新点子、新思路、新探索、新名词纷至沓来,潮涌浙江乡野。

人到半山不停步,船到中流须奋楫。一周的“借火”之旅让湖北“头雁”们激动、心动、触动。无独有偶,安徽黄山市也派出几十名乡村干部到浙江,进乡入村挂职学习一个月。两路人马不期而遇,也让湖北干部们陡增了乡村振兴的紧迫感。

武汉市江夏区舒安街祝庙村村支书郝爱芳说:“浙江对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的探索已经进入了无人区,我们要加快追赶步伐。”大冶市灵乡镇风桥村村支书纪建刚说,产业振兴如何抓?绿色之路怎么走?共同富裕怎么建?浙江的实践已经为这些疑难杂症提供了鲜活的答卷。阳新县白沙镇高椅村村支书马哲昌说,不能看时激动,回来还是不动,回到湖北后,将立即行动,破冰突围!

--> 2023-06-06 ——湖北“头雁”赴浙江学习带来的思考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227849.html 1 “不能看时激动,回来还是不动”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