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5月30日

让讲规矩成为好习惯

□ 黄君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讲规矩”是推进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基本要求。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西柏坡考察时,面对当年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六条规矩”久久驻足,并表示“这里是立规矩的地方”。新时代新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讲规矩的重要意义,切实把纪律规矩摆在突出位置,刻在脑海里,融到血液中,记在心坎上,自觉讲规矩、守法度、循准绳。

人们都知道“徙木立信”的故事。战国时期,群雄并起,兵荒马乱,政令松弛,秦国国贫民穷,正式起用商鞅,开始实施变法。改革之初,商鞅担心国民不信任改革诚意,便命人在都城南门立下一根三丈高的木头,并下令“谁将木头扛至北门就赏金50两”。一开始无人相信,后来终于有人将木头扛至北门,商鞅当即下令赏黄金50两。这件事传开之后,大家才知道这次改革变法是动真碰硬,所以对商鞅变法充满信心,秦国也通过商鞅变法逐渐走向强盛。商鞅的成功,究其缘由,就在于他重建了“规矩”。

“规矩”一词,古已有之。规矩意识始终深植于中华传统文化之中,守规矩和不失规矩,自古以来都是中国人对自己品行的要求。古代先贤们经常以“平生不失规矩”严格要求自我。

严明的纪律和规矩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宝贵品质。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都是靠着严明的纪律和规矩一路胜利走来。今年2月,《求是》杂志刊发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全面从严治党探索出依靠党的自我革命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成功路径》。文章强调,全面从严治党必须长期坚持、不断前进。当前,全面从严治党已经向着常态化、长效化、制度化方向发展。这得益于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承党的建设优良传统,从新形势新问题新情况出发,把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全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从干部到群众都有一个普遍感受,就是“纪律严了、规矩多了、风气好了”。十年浴火淬炼,全面从严治党政治引领和政治保障作用充分发挥,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时刻拿好党规国法“戒尺”丈量言行,正成为越来越多党员干部的思想自觉和行为自觉。

守好规矩就是不要只把“规矩”作为外部约束,更要当成一种内在习惯。多年前,当几十位诺贝尔奖得主聚会时,有一段意味深长的“对白”:“请问您在哪里学到您认为重要的东西?”“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了什么?”“学到了把自己的东西分给小朋友,不是自己的东西不拿,东西要放整齐……”知识改变命运,习惯也能改变命运。小小的习惯,伴随一生,成就一生。我们改变不了世界,但可以改变自己;改变自己,就要从习惯改起。

好习惯是人生之基。如何养成“好习惯”,党员干部应该做好三个方面。

“好习惯”,源头在“内心”。多高的墙就有多深的基。养成遵守规矩的习惯并非朝夕之功,必须要修炼一颗强大的内心,保持一种强大的心态。要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系统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加强党性锤炼,自觉接受政治体检,不断加强政治素养,提高理论修养。要坚决摒弃“鸵鸟心态”“看客心态”“交差心态”以及“急功近利”等消极心态。做到静观万物,以静制动,每临大事有静气,勿为小事而烦恼。

“好习惯”,表现在“言语”。讲规矩,不能停留在口头,但能够体现在口头。要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重要论述,更加自觉地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突出位置,落实到思想、工作和生活中,体现在平日的一言一语上。对老百姓,做到不说“硬话”,要说“贴心话”;对领导,做到不说“不能办”,要说“我来办、马上办”;对组织,更是不能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要讲服从、讲真话。

“好习惯”,落实在“行动”。大节不可失,小节不可纵。讲规矩不是空洞抽象的要求,而是具体实在的行为。党员干部平时的行为举止,代表的是党的形象,决不能以为自己人微言轻,行为就无所顾忌。日常生活中行为约束要更严一分,更紧一层,不仅要做到不贪不腐,不踩党纪国法的“红线”和“高压线”,还要带头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自觉遵守日常行为“规矩”。同时,在面对复杂的具体问题和工作时,又要敢于打破常规,勇于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规矩不成其为政党,更不成其为马克思主义政党。”“讲规矩”不仅是一种政治要求,更是一种个人修为;不是一时一地一事,而是时时处处事事;不是个人的形象,而是集体的行为范式,更是一个政党的“生命线”。作为一名党员干部,一定要做到守纪律、讲规矩,让讲规矩成为自身的好习惯,为湖北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贡献力量。

(作者系荆州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 2023-05-30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226907.html 1 让讲规矩成为好习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