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5月25日

红安探索古村落保护与活化利用——

留得住古韵乡愁 鼓得起村民腰包

红安华家河镇祝家楼村。(受访者提供)

传统村落红安县柏林寺村休闲广场上,跳广场舞和纳凉健身的村民。(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朱熙勇 摄)

传统村落七里坪镇八一村上演红色剧目,吸引游人观看。(受访者提供)

传统村落红安县柏林寺村,一群小“监督员”格外引人关注,他们在检查村里的环境卫生。(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朱熙勇 摄)

传统村落八里湾镇陡山村迎来“写生热”。(受访者提供)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毅 黄璐 通讯员 刘子靓

古村新韵,文脉悠悠。

传统村落,承载着历史记忆,寄托着绵绵乡愁。夏初时节,走进红安,宛如走进“没有围墙的古村落博物馆”。

红安是著名的大别山革命老区,被誉为“中国第一将军县”,有中国传统村落16个,在全国具有区域代表性、红色典型性和老区示范性。

日前,财政部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2023年全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市、区)名单,红安为我省唯一入选的县。

如何让传统村落留住乡亲、护住乡土、记住乡愁,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红安正在着力探索。

祝家楼村的呼吁:不能沦为“空壳村”

一砖一瓦,记录历史变迁;一草一木,镌刻岁月流变。

青砖黛瓦马头墙、石阶深巷大宅院……漫步华家河镇祝家楼村,仿佛打开一扇明清的时光之门。

祝家楼古民居总面积3万多平方米,由5条并列巷道构成,每条巷道入住5—13户居民,巷道幽深,巷巷相连。

据记载,元末明初,祝氏祖先跋涉千里,自江西迁往现址,绵延23世。“古民居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居住的多为祝氏后裔。”祝家楼村文物保护员祝辉说。

“高大的门楼述说着家族昔日的辉煌,精美的石刻和彩绘展示着先人的智慧。”祝辉遗憾地说,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传统村落留下的人越来越少。

在古民居前,两位八旬老人晒着太阳,在岁月沧桑中守望着那份古朴与宁静。

2012年12月,祝家楼村被第一批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14年,国家住建部拨付传统村落维护资金300万元,文物局配套资金220万元,对祝家楼古民居进行维护和修缮。

形势依然严峻。祝辉记得,2016年,红安遭遇百年不遇的洪水,在雨水浸泡下,古民居土砖潮湿,造成117间房屋坍塌。

此后,红安又投入100万元,用于地下排水系统和村后排水沟维修。“现在,祝家楼古民居保护有了很大改观。”祝辉说。

红安高度重视传统村落的保护,但目前依然面临一些难题。红安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负责人彭锋坦言,传统建筑维修成本高,一些村落面临维修经费不足等问题。同时,基础设施落后,村民拆旧建新的意愿强烈,许多村民搬迁或进城买房,部分村落成为空壳。

令人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在关心传统村落命运,正在携手破解难题。

不远处,祝家楼村游客接待中心即将建成,打造写生基地,发展特色民宿,不少村民将吃上“旅游饭”。

莲花山村的启示:宜居才能留人

八里湾镇莲花山村,得益于传统村落的保护,100余间古建筑房屋,最大限度保存下来了。

67岁的吴克顺在莲花山村吴锦堂湾的老屋,已有100多年历史。推门而入,整洁明亮,古朴宜居:石础、梁柱、天井等传统风貌依旧,冰箱、电视、洗衣机等电器一应俱全。

“住得比之前舒适、方便多了。”吴克顺说,2021年,他在保留原有建筑风貌的同时,对传统的厕所、厨房、客厅等进行适当改造,让老屋更具舒适感。

其实,吴克顺在县城里有一套房,可住惯老屋的他,怎么也不习惯住在县城。于是,他和老伴将老屋改造后,又搬了回来。

“老屋住起来冬暖夏凉,推开窗就能看见山和水,这种景致城里没有。”吴克顺在莲花山村住了一辈子,然而时间流转,许多村民已搬离,“可我,就是舍不得。”吴克顺说,老房子是祖辈留下来的,那是家,不能没了。

吴克顺的“乡愁”,折射出当下传统村落保护的共鸣。如何才能保护并激活传统古村落,留住乡愁?

“宜居才能留人,传统村落才有生命力。”莲花山村党支部书记王丽丽说,村里70%的古民居,经过改造后,不少人搬回来了。

合理改造,政府画下红线。尊重自然环境:不砍树,不填塘,不拆房。尊重村庄肌理:改水、改厕、改厨,让现代设施和功能进来,保留村庄形态,不大拆大建。

“现代的也现代,传统的也传统,没有一味用新代替旧,新旧在叠加。”王丽丽说,专家、村民、工匠,带着温度,带着敬畏,修复传统村落。

“任何一个传统村落,少说数百年,村路布局里是历史,更是乡愁。”彭锋说,把传统村落保护好、开发好,留住“根”、守住“魂”、吸引“人”,才能真正实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好期待。

草鞋店村的探索:活化利用是关键

七里坪镇草鞋店村,一脚可踏湖北红安与河南新县,集古色、红色、绿色于一体的传统村落。

村内,周八家古村落,距今600多年历史,古树、古巷、古井,依然保持着古色古香;红军洞、烈女崖、上潘家河红军医院,红色资源丰富;杨山河吧,河滩绿草茵茵,四周生态保存完好。

拯救、保护、利用,让古村落平添“新资源”。

今年“五一”期间,草鞋店村游人爆满,省内外的大批游客涌进这里,进红军洞、看古村落、享绿色生态。

杨山河吧经营游乐生意的老板刘涛介绍,五一期间,露营帐篷、皮划艇、烧烤工具的租借量大幅增加,每天约有5000人前来,以带小孩的家庭游为主。

村民曹成钢的民宿山庄更是热闹。“从2021年开始做民宿,眼瞧着游客越来越多,生意也越来越好,每年收入10万元左右不成问题。”曹成钢说。

“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保护是基础,活化利用是关键。”草鞋店村党支部书记杨伟说,村里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目前,全村100多人从事旅游、餐饮相关工作,村民人均年收入达1.6万元。

和草鞋店村一样,盐店河村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带动1000多村民就业增收。

盐店河村有红二十八军军部旧址、红二十八军招兵处、红军缝衣厂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开国上将、原国防部长秦基伟的故乡。

“既留得住乡愁,也要鼓得起腰包。”村党支部书记秦文彬介绍,村里成立村级红色旅游教育培训合作社,建政治生活馆、游客接待中心,办红军饭堂,打造精品民宿,提升红色旅游配套设施,一年接待游客达200万人次。

“发展旅游,只是保护传统村落的有效手段之一。”红安县委书记刘堂军说,全县范围内将实行英雄大别山“红绿融合”发展区、“将军故里”红色乡村旅游区、“渔樵耕读”荆楚田园生活区、“都市花园”现代农旅休闲区为主的“一环四区”的保护发展格局,以传统村落连片地区为重点区域,联动周边自然环境、景区景点、历史遗迹、田野风光、美丽乡村等特色资源,串珠成链,连村成片。

古老乡村、红色文化、绿色生态在此交相辉映,共绘乡村振兴图景。

--> 2023-05-25 红安探索古村落保护与活化利用——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226236.html 1 留得住古韵乡愁 鼓得起村民腰包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