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汪菁华 龙华 实习生 瞿歌 宁聪聪
从清晨到日暮,从夜深人静到晨光熹微,他们时刻守护生命的律动;365天,24个小时,白班与夜班的轮转,他们时刻听候生命的召唤。也许,疾病会与人类博弈,但无数“南丁格尔”将“提灯”照亮患者前行的脚步。5月12日是第112个“国际护士节”。连日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跟随四位一线护士的足迹,记录下他们最平凡最真切的日与夜。
居民健康的“守门人”
时间 5月9日8:00
地点 硚口区汉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出镜人物 主管护师王乐
“张婆婆,胳膊这儿怎么有一处伤口呢?”正在协助居民做体检的王乐,见状赶忙从护理箱里拿出碘伏为其伤口消毒。
每周二上午,王乐都会随家庭医生团队到劳动社区巡诊。测血压、量血糖、记录血氧……对于排队体检的老人,王乐都会挨个儿询症、做检查、记录健康档案。
做完集体巡诊后,王乐又麻利地收拾好各种仪器,前往三门玉楼栋为91岁的王爷爷和90岁的周奶奶做上门护理服务。
王乐介绍,二老都患有多种慢性病,平日几乎不出门,日常起居由两个女儿轮流照顾。
“奶奶,小王丫头来了!来量血压了!”一进门,王乐就笑呵呵地自报家门。
“高压130,低压90,血压控制得很好!”王乐拍了拍周奶奶的手,为其整理好衣服。
“小王丫头做事细心,总是一副笑脸,亲切得很!”周奶奶的小女儿说,隔几天,周奶奶就会念叨:“小王丫头什么时候来呀?”
“这个百年老小区里80%都是老年人,看到他们我总是想起我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能够帮助他们,我自己心里也暖暖的。”王乐又笑了起来。
急诊科的“大力士”
时间 5月8日19:30
地点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出镜人物 急诊科男护师孙耀光
晚上7时,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急诊科灯火通明,人头攒动。
53岁的王先生因醉酒摔伤,后脑勺大量出血,走路摇摇晃晃。前脚刚迈进急诊室,后脚男护师孙耀光便一个箭步冲上前扶住了身材魁梧的王先生。
“到外伤处置台去,他需要立即处理伤口!”查看伤口后,孙耀光用半边肩膀撑起王先生的身体,扶着他往前走。
孙耀光的外号是“大力士”,他只要稍一用力,大臂上结实的肌肉线条便会在护士服下显出轮廓。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急诊科,像他这样的男护师还有27名,个个都是“肩能扛、手能提”的“肌肉猛男”。
“急诊科里的病人情况较复杂,突发状况较多。扛病人、抬病床这种需要体力的时候,我们义不容辞。”孙耀光说,为了练就个人力量,他坚持每周三次去健身房锻炼。
扶王先生在处置台前坐下后,孙耀光又熟练地拿起剪刀、纱布、消毒液为其清创和包扎。“粗活儿,细活儿我都能干!”孙耀光自豪地说。
一针见血的打针“王牌”
时间 5月10日9:00
地点 武汉儿童医院
出镜人物 儿科首席静脉穿刺师邹鋆
自8年前被评为“首席静脉穿刺师”后,首席输液台便是邹鋆的专属战场。身为“王牌打针护士”,她说,这是荣誉,是责任,更是不断精进技术的动力。
“宝宝叫什么名字呀?”此时的输液对象是4岁小男孩亮亮,根据年龄、病情,邹鋆与家长沟通后,决定采取脚背静脉注射。
“来,让阿姨看看你的小脚。”确认输液袋上的基本信息后,邹鋆一边眨眼逗他,一边轻轻抓住他的左脚,熟练地系压脉带、找血管、涂碘伏。
“亮亮怎么这么乖呀?病很快就会好啦。”邹鋆话音未落,针就打上了。
自2006年工作以来,邹鋆为病人穿刺次数已超过10万次,穿刺成功率达98%。这“一针见血”的技术,极大地减轻了患儿的痛苦和心理负担。
“我小时候来儿童医院打针时特别害怕,可给我输液的护士一针就中,也不疼。那时起,我就立志成为这样的人。”邹鋆坦言,在医学院读书时,每天下课后还会独自练习扎针2小时。毕业后,她如愿成为儿童医院的护士。
1个小时后,邹鋆为亮亮拔针,眨眼间便结束了手上的动作。正准备转身为下一名小朋友拔针,亮亮扯住她的衣角说:“阿姨,明天还要你给我打针。”
邹鋆说,这是她一天中最幸福的时刻。
癌症病人的“心灵捕手”
时间 5月9日15:00
地点 湖北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一病区
出镜人物 病区护士长石柳清
“待会儿咱们要做造瘘护理了哦,线口和纱布黏在一块儿了,可能会有点疼。”石柳清带着换药碗、止血钳、镊子、消毒液等工具走到病床前,轻拍了下26床舌癌病人的手臂,“如果感觉不舒服,你就把我推开。”
头颈外科一病区多为鼻癌、舌癌、口腔癌患者,他们大多不便说话。可即使得不到回应,石柳清也总是笑眯眯地“碎碎念”。她坚信,温暖的语言能安抚病人的情绪。
如何打开癌症病人的心门?石柳清向记者展示了她的“法宝”:事前医疗计划沟通游戏卡牌,它能帮助医护与患者及家属深入沟通。
一位上颌道癌症患者的母亲从卡牌中选出4张不同花色的卡片。其中,黑桃卡片上印着“我想吃一顿妈妈亲手做的饭”字样。
“儿子许久没正常吃一顿饭了……”因二次肿瘤切除手术后,她儿子左边面部已有较大缺陷,无法正常进食。
“他是不是喜欢听歌?我总看见他戴着耳机听歌。”见患者母亲伤心落泪,石柳清赶紧拿起另一张卡片岔开话题。
病区里有54名病人,石柳清主管8名病人。他们中,谁需要白天换胃管、谁需要晚上用止痛泵、谁喜欢听歌、谁喜欢看电视剧,石柳清都清楚地记着。
“现在是下午4时,要做口腔护理了,可能有些痛,要忍一忍哦。”石柳清轻快、温柔的声音又在病房响起,35床病人和家属都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