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5月12日

水退人进 孤岛不孤

——聚焦全国防灾减灾日的荆楚镜头

美丽的枝江百里洲岛一角。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曙松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乐克 通讯员 李伟

万亩被淹农田重现沃野千里,屡遭水患的长江孤岛筑起新堤防……得益于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提升,这样“水退人进”的灾后重建场景,成为荆楚大地最温暖的色调。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5个全国防灾减灾日,让我们把镜头对准上述这些地方,以进一步增强全民对防灾减灾的关注。

镜头一:长江第一洲防灾补短板

枝江市百里洲,一座孤岛四面环水,位于长江中游荆江段首段,是万里长江第一大江心洲,因环江堤防长74公里而得名。

1954年,47.29米;1981年,47.54米;1998年,47.78米;2020年,45.6米——新中国成立以来,宜昌市百里洲见证了长江一次次高水位洪水,也见证了荆楚抗洪抢险、防灾减灾之效。

为缓解下游压力,1954年百里洲不得不主动泄洪,风雨交织,夙夜不息,10万人紧急转移,孤岛没于波涛中;1998年8月17日,轰隆一声闷响,大堤突然出现塌方,危急关头武警官兵纷纷跳入滚滚江水中,组成一道道人墙,用生命守护生命,奋战60多天,抢险565场次,先后经受了8次洪峰的考验,书写“人在堤在,群众无一死亡”的奇迹。

如今,在百里洲中心街道,一座纪念碑矗立在抗洪广场的中央,雕像是高举锤头的战士和搬运石料的群众,依然在诉说着洪水无情人有情的故事。

不同的是,防洪抗洪,这座孤岛有了新篇章。

全新的堤防建立起来,不仅74公里围堤加固加厚,更有了全面压实责任、隐患排查、精准预警、应急保障等强大制度堤防。

“百里洲镇每一处堤防险段、闸、泵站都有责任人,”该镇相关负责人对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说,不放过任何一处隐患,尤其白蚂蚁查治、“清三河”等,防汛抗旱预案细化到一站一策、一闸一策,备齐储足各类应急物资。

这正是全省层层压实的五级防汛责任体系,应急管理部门实施以预报、预警、预案、预防为着力点,“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的防灾减灾救灾新举措。在枝江,实时在线监测暴雨、地质灾害风险,滚动发布预警,重大灾害预警15分钟内到户到人,855名各类防汛抗旱责任人昼夜设防,有了省、市、县、乡分级应急物资储备体系……

“2020年长江高水位这里安然度汛,水患肆虐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连接两岸的百里洲长江大桥未来2年将通车,四里八乡的乡亲们都回来了。” 当地砂梨经营户胡世云笑着说道。

百里洲,长江孤岛不孤。

5月5日,在黄冈市浠水县干流防洪治理三期工程施工现场,工人们忙着浇筑防渗墙。该工程总投资1.7亿元,包括堤防加固、渗控处理等,可提升浠水流域防洪体系,保护群众15.8万人、耕地面积9.5万亩。

时间拨回2020年7月6日,浠水县汪岗镇畅源农业合作社的种粮大户陈文望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他承包的8700亩稻田已经变成一片汪洋。强降雨袭来,仅浠水县就有50万亩农田受灾,多处发生山体滑坡、泥石流,破坏力度之大,历史罕见。

“千方百计保护群众,降低群众的损失。”黄冈市应急管理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市受灾面积和经济损失分别占全省的三分之一和四分之一,仅浠水县因灾倒塌房屋就有57户131间,严重受损房屋90户210间,滑坡和崩塌达1000立方米以上的地质灾害点114处。大家夜以继日,生产自救和核灾报灾同时进行,妥善转移安置17万受灾群众。

“复盘思考时,大家都有一个共识,当遇到极端天气等灾害,如何变被动为主动?” 黄冈市应急管理部门负责人表示,关键在于是否摸清风险底数,是否有充分预案。

2022年在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中,黄冈对山川水体进行详细“体检”,完成311万栋房屋建筑调查,对450处地质灾害隐患点登记造册。浠水县应急管理局编制《浠水县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17个专项应急预案,提高实战化水平,着力构建覆盖全区域、全灾种、全领域、全过程的应急预案体系,完善抗震救灾、地质灾害、森林防火、防汛抗旱等指挥体系建设,为科学应对各类自然灾害和事故灾难做好充分的应急准备。

今年4月2日至3日,首轮强降雨袭击我省,黄冈北部普降大到暴雨,在全省统一研判指挥下,黄冈按照预案,成功转移避险134户258人,无重大财产损失。

“2年前遇灾时,为了生产自救,想尽一切办法抽排水,抢收割抢耕种,水退一分,人进一尺。”陈文望指着如今绿油油一望无边的田地对记者感叹,如今不靠事后抢险,要靠事前防呀!高质量发展的农业靠的是综合治理工程和防灾减灾。汛期到来,及时关注应急部门发布的每月自然风险报告和各种提醒成为了陈文望们的新习惯。

--> 2023-05-12 ——聚焦全国防灾减灾日的荆楚镜头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224312.html 1 水退人进 孤岛不孤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