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5月10日

灵活运用“先立后破”唯物辩证法

□ 刘明诗 彭博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绿色转型是一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要先立后破,而不能够未立先破。”“先立后破”有普遍的方法论意义,这一方法论原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几十年改革开放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唯物辩证法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的新发展和灵活运用。

“先立后破”是唯物辩证法的新命题

根据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立”与“破”是事物发展的两个环节,立是肯定,破是否定。事物发展由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也就是由立到破再到立的过程,是先立后破、不立不破还是先破后立、不破不立,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先立后破把立放在首位,强调“立字当头”,其实践意义就是要把完善既有的体制机制放在首位,把破除不适宜的体制机制放在第二位,确保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稳步推进改革。新的制度建设好了,新的政策完善了,旧的制度、旧的政策适时退出,而在新制度还没有建设好、新政策没有完善的情况下,不轻易改变原有的制度和政策,做到不立不破,绿色转型如此,体制机制的改革同样如此。因此,立是破的条件,也是破的目的。在实践中,对既有制度和政策的合理性予以充分肯定,同时根据国内国际形势的变化,建立新的体制机制,制定新的政策。

“先立后破”是对改革开放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先立后破是对四十余年改革开放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智慧和理论智慧。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来看,则是对唯物辩证法的继承和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共产党人的最近目的是和其他一切无产阶级政党的最近目的一样的: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这是马克思恩格斯根据当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实际提出的观点。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资产阶级不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无产阶级要实现自己的政治目的,就必须联合起来,以革命的手段消灭阶级对立和阶级的存在条件,建立人民民主政权。这就是先破后立、不破不立。先破后立是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实践经验的总结,是社会主义革命的辩证法。

改革开放后,我国建立起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适应的体制和机制,根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制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发展马克思主义,“不争论”“不折腾”“科学发展”是取得这一伟大成就的实践原则和思想方法,总的基调就是“稳”。在这些实践原则和思想方法的指导下,制定了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相适应的政策体系,同时破除了不适应的体制和机制,做到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确保了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从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来看,就是先立后破、不立不破。先立后破是根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实际提出来的重要理论和思想方法,因此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辩证法,是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辩证法,也是唯物辩证法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公报在概括几十年改革开放经验的同时,再次论述了“坚持”和“发展”的关系,特别强调了只有坚持才能发展。坚持是对过去成功经验的肯定,发展既是肯定又是立。这说明,在新的条件下只有立字当头、先立后破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建设中国式现代化。

“先立后破”是唯物辩证法在新时代的灵活运用

立什么、破什么?在什么条件下立、在什么条件下破?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了明确阐述,即必须坚持稳中求进,调整政策和推动改革要把握好时度效,坚持先立后破、稳扎稳打。这是对唯物辩证法的灵活运用。

所谓“时”,指的是“时势”。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在这种时势下,既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要根据形势的变化,适时地推进改革。推进改革过程中,科学合理的政策必须坚持,同时根据形势的变化调整政策,制定更加稳健的政策。立什么、破什么,要以时势的变化为转移,做到先立后破。

所谓“度”,指的是调整政策和推进改革必须“适度”。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度是事物变化发展的范围,超过这一范围,事物就会发生质变。在实践中,违背了这一规律就是“不适度”,就会走向反面。如何把握调整政策和推动改革的“度”,如何把握立的度和破的度,是对各级领导干部政治智慧的巨大考验。就当前形势来说,推动改革的前提条件是确保经济在合理区间运行,也就是体制机制改革的力度必须与经济运行相适应、与经济形势相适应;宏观政策调整要有利于高质量发展。

“效”指的是“效果”。推进改革开放和建设新的体制机制,要以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要任务,实现“十四五”规划制定的政策目标。在这一过程中,必须把政策效果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立什么、怎么立?破什么、怎么破?事先要对立和破的效果作出科学评估,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检验,在政策效果没有充分表现出来之前,不急于破。因此,立什么、破什么,要以效果作为检验政策科学性、合理性的标准。

把握好调整政策和推动改革的时度效,是“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总基调的具体体现,也是先立后破、不立不破的基本要求,所反映的基本原则就是“稳扎稳打”。因此,确立先立后破的原则,是中国共产党根据形势变化灵活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生动体现,也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智慧和理论智慧的结晶。(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2023-05-10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223966.html 1 灵活运用“先立后破”唯物辩证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