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5月10日

湖北最早的铁路、水泥厂、电厂均诞生于此——

黄石“工业倍增”再塑“金身”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彭磊 通讯员 丁元拾 戴鼎 胡志旺

广泛应用于5G新基建及电子终端产品的高纯阴极铜,哪个工厂可以产出纯度99.99%以上的这种新材料?答案在黄石。

近日,中色大冶弘盛铜业40万吨高纯阴极铜在黄石新港园区投产,达产后可新增年产值300亿元。放眼全球,能运用“双闪”最新工艺的工厂仅有6家。

作为传统工业基地,湖北最早的铁路、最早的水泥厂、最早的电厂、最早的煤矿均诞生于黄石。如今,一批如高纯阴极铜、锂电材料等新“黄石制造”涌现,为工业经济注入新优势。

一季度,黄石GDP同比增长6.4%,增速领跑全省,该市实施“工业倍增”计划,迎来新一轮增长期。

工业总产值冲刺5000亿元

黄石有赓续千年的工业底蕴。今年,黄石被赋予“打造以武鄂黄黄为核心的武汉都市圈重要增长极”的目标定位,迎来新的历史机遇。

然而,靠什么支撑重要增长极?今年以来,省领导频繁来黄石调研,为这座传统工业城市把脉问诊——“抢抓机遇,打造工业强市,力争工业总产值翻一番、达到5000亿元”。

工业强,则城市强。黄石市委、市政府清醒地认识到,以当前的体量和能级,还难以支撑重要增长极。工业是黄石的“立命基础”,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要担负起“重要增长极”的重任和厚望,必须超常规发展工业。

一季度项目拉练后,该市经济形势分析会上,端出“工业倍增”计划:在去年工业总产值2571.95亿元基础上,今年达到3500亿元。至2026年,工业总产值翻一番、达到5000亿元。

“体量不能小、增速不能慢、品质不能低、发展不能虚、底线不能破”。黄石举全市之力推进“工业倍增”,实现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重大工业增长点“春意盎然”

“工业倍增”,底气在哪?黄石紧紧围绕打造武汉都市圈重要增长极的目标定位,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全力以赴稳增长、防风险、推改革、惠民生,经济社会发展延续去年以来“稳健均衡”的良好态势,总体呈现“开局精彩、稳中有进、整体向好”的特点。

看运行。该市主要经济指标持续保持在全省第一方阵,规上、规下工业增加值增幅均居全省第1。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3.6%,高于全省平均水平6.3个百分点,凸显了工业的“盎然春意”。工业向好提供了优质税源,该市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6.5%,增速全省第2。

看活力。全市一季度贷款余额比年初净增218亿元,是去年全年增量的77.8%,新增存贷比154.5%、全省第1。全市净增“四上”企业120个,总数达到2320个。其中,新增规上工业企业77家、净增43家,总数突破800家,达到842家,比去年同期增加70家。

看存量。该市去年储备了诺德锂电等5个百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华鑫实业、湖北优科、大冶特钢锻造三期、慈田传动二期、黄石科技城三期等一批龙头项目蓄势待发。100个预增产值过2000万元的增长点已有56个按时序投产,弘盛铜业、闻泰科技、华新机制砂等重大增长点,一季度分别新增产值37.74亿元、10.83亿元、4亿元。

新“黄石造”加速崛起

一批“黄石制造”“黄石智造”加速崛起,工业总量和质量同步提升,铺就黄石“工业倍增”升级之路。

大冶特钢460钢管厂,数字化应用平台为460钢管机组植入智慧工业大脑,让每根钢管都有一个身份证。“项目今年1月投产,一季度实现产值37.7亿元。”大冶特钢党委书记、总经理蒋乔说。

眼下,一批以大冶特钢、大冶有色、华新水泥为代表的黄石老牌制造企业凭借科技赋能,以技改升级推动“二次创业”,极大拉动了黄石工业增长。

在大冶湖高新区,去年8月投产的湖北祥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19条生产线满负荷运行。公司负责人刘培智说,公司是一家致力于生产高分子功能膜、阻隔膜产品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订单排到6月份,一季度产值可达4.8亿元。”

围绕新材料、电子信息、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临空经济四大产业链,黄石培育出重点优势产业集群,成为黄石新工业新增长极。一季度举办3次大型招商推介会,签约项目169个、总投资额1218亿元,完成一季度目标任务的169%、121.84%。

黄石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重点抓好新港重科年产225万吨特钢项目、神通光学镜片等十大新开工项目,闻泰科技二期、湖北优科绿色精密制造产业园等十大续建项目,长城汽车、诺德锂电铜箔一期等十大投产项目,“实现项目快开工、快建设、快投产,用项目攻坚提速换来产业发展增量”。

--> 2023-05-10 湖北最早的铁路、水泥厂、电厂均诞生于此——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223900.html 1 黄石“工业倍增”再塑“金身”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