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5月09日

流动 激活 带动

——十堰市郧阳区打造“流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纪实

“流动实践站”志愿服务车辆行驶在乡村道路上

村民观看文化文艺节目表演

理论宣讲中群众抢答

村民自编大鼓表演

村民为节目表演喝彩

理论宣讲中群众互动答题

志愿者表演戏曲小品

“流动实践站”活动在田间地头开展

志愿者为村民理发

理论宣讲“书记谈”

志愿者表演“郧阳四六句”

村民兴高采烈观看演出

志愿者表演快板舞

郧阳主城区鸟瞰图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熟悉的歌词,动人的旋律,激昂的歌声。

4月13日上午,十堰市郧阳区白浪镇白浪村文化广场,国旗飞舞,在《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大合唱声中,郧阳区“流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以下简称“流动实践站”)白浪镇活动开启。

现场没有华丽的舞台、绚烂的灯光,水泥墩子架起“郧阳区流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党的声音进万家”简易横幅,1000多名村民或坐或站,围在一起,热闹非凡,不时爆发出热烈掌声、喝彩声。

今年以来,十堰市郧阳区在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中,坚持“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的理念,在现有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基础上,创新打造“流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进一步激活、带动基层各所(站)工作活力,变“等群众来”,为“到群众中去”,主动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牢占领思想文化阵地,汇聚精神力量,动员和激励广大群众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自活动启动以来,郧阳区“流动实践站”已先后到该区南化塘、杨溪铺、五峰、胡家营、白浪、刘洞、白桑关、安阳等8个乡镇,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文化文艺宣传、爱心义诊等文明实践志愿服务60余场次,服务群众2万余人次。

问题导向——

短板在哪里,就在哪里补齐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是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载体,是群众身边党的声音的宣传阵地,担负着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承载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作用。

2019年以来,郧阳区以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为契机,在全区建立起1个区中心、20个乡镇所、349个村站,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全覆盖。

这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以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为首要任务,与民生改善进程同频共振,与文明城市创建齐头并进,与乡村振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合拍相应,推动移风易俗渐成共识,崇德向善蔚然成风,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丰润的道德滋养。

但在这个过程中,基层也反映出一些问题和苦恼:“力量单薄,难以组织开展高质量的实践活动。”“活动内容、形式单一,大多是开开会、发发册子,吸引力不大。”……

对上述问题,郧阳区五峰乡宣传委员丁梦洁深有同感。“一开始,老百姓很喜欢,但仅靠乡镇、村资源,创新难,时间长了,就那几个节目,群众就没了新鲜感。”她认为,主要原因在于乡镇、村缺少专业的文艺文化人才,导致缺节目,有节目质量也不高。

如何破解因基层资源不足造成的困境?

“短板在哪里,就在哪里补齐。”郧阳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海伦介绍,解决这一问题的“钥匙”,是要整合、激活、带动优质资源“流动”起来,既能下得去,也能上得来。今年以来,该区探索由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统筹,整合区直部门、乡镇及社会资源、力量,创新打造郧阳区“流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作为激活、带动现有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的重要举措。

探索过程中,郧阳区委宣传部负责指导推进,区直单位、各乡镇通力协作,积极配合。同时,广泛发动社会各界优秀文艺文化人才,参与到“流动实践站”的志愿服务中来。

“流动实践站”的每场活动一般由10个文化文艺节目构成,同步开展贴近百姓生活的志愿服务。文化文艺节目采用“3+4+3”模式,即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编创3个节目,社会各界和各部门提供4个节目,“流动实践站”所到乡镇提供3个节目。同时,乡镇优秀节目,可选拔后参加全区“流动”。

对此,郧阳区五峰乡党委书记、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所长张成印说,农村老百姓渴望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及服务,但乡镇、村受制于人力、资源等诸多因素,很难经常性组织活动,“‘流动实践站’很有必要,而且要常态化流动。”

“流动的核心意义在于激活、带动基层所(站)工作活力,推动党的声音进万家。”郧阳区委书记、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任胡先平介绍,“流动实践站”不设机构、不增人员,由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统筹、整合区直部门、乡镇及社会资源、力量,激活、带动乡镇、村的内生动力,推动资源“流动”、服务“流动”、文明“流动”,达到“一活百活”效果。

按需施策——

百姓需求什么,“流动实践站”就做什么

“听说今天这里有演出,还有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赶过来看看。”

3月25日一大早,郧阳区南化塘镇南化村94岁村民李光珠,和老伴吃完早饭后,便来到村内月牙广场等候活动开始。

革命老区南化塘镇,是郧阳区“流动实践站”的首站。距离演出还有20多分钟,广场上已经挤满了群众。

当日上午8时30分,演出准时开始。

“人类老家龙的故乡,秦巴脊梁是郧阳。革命老区南化塘,中原突围美名扬……”由南化塘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创作的节目《吉祥》,采用地方曲艺“郧阳四六句”形式,讲述“中原突围”中,当地地下党员赵吉祥(化名)舍生忘死、勇救新四军掉队伤员刘阳(化名)而大义灭亲的故事。

看完节目,李光珠激动地说,“这个节目好,让我们重温了那段峥嵘岁月。”

群众的需求,是“流动实践站”组织活动的“指挥棒”。按照“百姓需求什么,‘流动实践站’就做什么”的原则,在郧阳区委宣传部指导下,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精准对接群众需求,精心创编、选拔节目,节目内容以宣传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涵盖共同缔造、乡村振兴、能力作风建设、家庭教育等内容。

郧阳是革命老区,一段段风云激荡的革命历史,一个个感人至深的红色故事,不仅蕴藏着我们“从哪里来”的精神密码,更标定出我们“走向何方”的精神路标。在新时代新征程上,郧阳儿女传承坚定理想信念和革命精神,凝聚起更强大的奋进力量,谱写发展新篇章。

“平时喜欢自娱自乐,没想到能为乡亲们演出,很高兴!”在郧阳区五峰乡,今年已82岁的黑家湾村村民胡绍燕,独自打鼓加说唱,表演自编自导的花鼓戏,讲述全乡农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持续变好、农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的可喜变化。

“十八大来整十年,建党百年梦已圆。小康社会得实现,对!得实现……”看完胡家营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创作的三句半《欢天喜地新征程》,该镇大桥村村民章国说,“说出了大家的心声,令人振奋,坚定了继续奋斗的信心。”

围绕法治教育、邻里矛盾、家庭教育、环境卫生、移风易俗等,各区直部门、乡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结合地方特色,创作出“冒热气”“接地气”的文化文艺节目,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引导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弘扬时代文明新风。

郧阳区人民检察院志愿者带来的戏曲小品《司法为民敏于行》,以真实案件进行创作,通过再现司法人员调解邻里占地矛盾纠纷的过程,向老百姓释法,贴近乡村生活,引起现场群众共鸣。

“节目将抽象的法律知识用形象、生动的文艺形式表现出来,既愉悦了老百姓,又巧妙地进行了法治教育,老百姓也愿意听、听得进。”郧阳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指导中心干部秦秋红表示。

“流动实践站”组织的活动,不仅节目内容、艺术形式贴近群众生活,深受老百姓喜欢,同步开展的志愿服务,也深受欢迎。

“流动实践站”到胡家营镇开展活动时,该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志愿服务台前,免费领取果蔬种子的村民排起了长队。“春耕送种子,就是送来希望啊!”该镇大桥村村民王少平为活动点赞。

落地生根——

群众在哪里,“流动实践站”就延伸到哪里

“打起竹板跳起舞,二十大的赞歌唱……社会主义新时代,二十大精神来领航……”

由郧阳区鲍峡镇中心小学创作的快板舞《二十大精神来领航》,经选拔在全区巡演,铿锵有力的短句,欢快的舞步,所到之处,赢得观众阵阵掌声。

鲍峡镇中心小学志愿者领队秦蕾说,“虽然牺牲了周末休息时间,但能换来大家热烈的掌声,很值得!”

群众在哪里,“流动实践站”就流动到哪里,主动进广场、进乡村、进社区、进场院,把党的声音送到田间地头、村落庭院、工厂车间、百姓身边。到郧阳区南化塘镇、杨溪铺镇、胡家营镇开展活动时,因地制宜,将活动现场选在比较集中的村广场、社区和居住小区,方便附近群众参与。到郧阳区五峰乡时,则将场地选在该乡东峰村油菜花海边的广场上,不仅能方便村里群众,也方便过往游客参与。

节目之间,穿插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互动宣讲,由专家讲、书记谈、我来说、群众答。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哪里?”主持人话音未落,群众纷纷举手抢答。

“农村。”

“回答正确。” 工作人员随即送上小奖品。

“有人说,党的二十大和我们农村人有啥关系?我说,和我们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在此环节中,五峰乡东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文静,当起“宣讲员”。他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这些都将给我们所在的农村、我们的家乡,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前景可期。”

“吴董事长结合自身返乡创业实际,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很有启发,让大家对国家惠农政策有了更深的认识。”五峰乡东峰村党支部书记庹浦介绍,东昌农业在东峰村建有 2800亩油菜和菊花种植基地,提供稳定就业岗位60余个,带动户均增收5000余元。

“流动实践站”的主体力量是志愿者,提供“流动”的志愿服务。一张桌子加简易指示牌,就是爱心义诊、理发、小家电维修、送种子、垃圾分类宣传等志愿服务台。

“在家门口看了病,领了药,还有演出看,这样的活动好。”在南化村,70岁的王义莲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病,在爱心义诊处做完检查,她免费领到一瓶降压药并点赞。

如今,“流动实践站”正成为郧阳区全面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助推器,一颗颗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种子”正植根于群众生活,在百姓心中悄然发芽、开花、结果。

建立机制——

打造“流动”的队伍,秉承不变的使命

“以前各乡镇、各村之间单打独斗,现在互动性强了,不仅增进了学习、交流,还鞭策我们组织开展高质量的活动。” 胡家营镇宣传干部周锐介绍,为组织好“流动实践站”活动,发动镇上7个部门和社会力量,共同协作编创节目。

坚持花小钱、办大事。“流动实践站”组织活动,一切从简,坚决不给基层添负担。活动现场,不搭舞台、不架灯光、不用高档音响设备;所有志愿者就餐,一律吃盒饭,由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提供。基层所(站)除组织两到三个高质量文化文艺节目和提供志愿服务外,只需负责把群众组织起来,做到让“流动实践站”成为党的优良作风“传播站”、党和政府与干部群众的“连心站”。

形成文化文艺“资源库”。按照“横向盘活党政群、纵向激活乡镇村”的工作思路,在现有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基础上,盘活全区现有理论宣讲、党员教育、文艺文化、科技科普、普法宣传、健康医疗、志愿服务等资源,激活、带动乡镇、村资源,构建起资源共享、城乡联动、软硬结合、集约高效的文明实践“资源库”。

舞蹈《汉水情深颂党恩》,由十堰市生态环境局郧阳分局编创;快板舞《唱响党的二十大 勇毅先行向未来》节目,来自湖北交投鄂西北运营公司第四党总支;十堰籍青年演员田娜,带来独唱《我和我的祖国》;郧阳走出的草根青年歌手尚大权,倾情献唱《最美的歌儿唱给妈妈》《咱老百姓》……还有郧阳区政协、政法委、教育局等单位,以及社会企业陆续提出请求,希望为“流动实践站”活动提供节目。截至目前,该区依托“流动实践站”,编创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生态环保、乡村振兴等各类文化文艺节目100余个,其中基层群众自创自演节目30余个,挖掘文化文艺人才100多人。

创新理论宣讲方式。“流动实践站”首要任务是把党的声音送到基层一线,传递进千家万户。为此,“流动实践站”推出理论宣讲“1+4”模式,即活动始终聚焦党的创新理论宣讲这一主题,每场活动专门设“专家讲、书记谈、我来说、群众答”互动环节,邀请党校专家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乡镇党委书记、村(社区)党支部书记、驻村第一书记,结合实际谈如何落地落实,产业带头人、致富能手谈如何带领乡亲增收致富,中间交叉问题抢答,形成党的声音传播链,激发干部群众一心一意谋发展、全心尽力创事业的热情。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不仅是物质富有,老百姓有吃有喝有穿,还要精神富足……”宣讲中,郧阳区委党校副校长明瑞有坚定、自信的话语,吸引现场群众认真听、抢着答。

建立鼓励激励机制。文化文艺节目好不好,群众说了算。“流动实践站”组织的每一场活动,均由群众从节目的主题内容、表现形式、表演艺术、仪表仪态和总体印象等五个方面,进行现场打分。群众满意的文艺文化节目,才能参加后续“流动”活动。同时,对入选的区直单位文化文艺节目,实行累计积分管理,作为文明单位评选、年度评优评先等重要依据之一;对志愿者、志愿团体入选的节目,实行志愿者积分管理,作为优秀志愿服务者、团体等评选的重要依据之一;对于基层群众自发编排入选的节目,也实行累计积分管理,并给予适当的以奖代补作为鼓励激励。

潜移默化凝神聚气,润物无声信仰愈坚。依托“流动实践站”,一次次带着“泥土味”的理论宣讲,一场场送到群众“家门口”的文化文艺大餐,一件件办到百姓“心坎里”的实事,让更多党的声音“飞入寻常百姓家”,为郧阳区高质量发展凝聚起强大的思想保证、道德支撑和精神力量。

“‘流动实践站’打通区中心、乡镇所、村站之间的固定场所限制,变被动为主动,激活、带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动互促。”胡先平介绍,将进一步加强“流动实践站”和现有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切实发挥深入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载体功能,更好地动员和激励广大农村群众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下一步,将推动乡镇组织“流动实践站”进村,乡镇之间、村社之间流动互动,广泛动员和激励广大群众,为“创建国家高新区、冲刺中部百强县”凝聚起强大精神动力。


撰文:李渊 李兴艳 李尚菲 洪智莹

摄影:曹忠宏 姬廷顺

--> 2023-05-09 ——十堰市郧阳区打造“流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纪实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223751.html 1 流动 激活 带动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