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4月28日

从历史经验中重建主流价值认同

——读刘益善长篇历史人物传记《大明经略熊廷弼》

□ 朱必松

著名作家刘益善的长篇历史人物传记《大明经略熊廷弼》,共八个章节,另加小引和附录《熊廷弼年表》,以章回体的叙述方式,再现熊廷弼成长的历程,详尽地描述和还原了他光明磊落、跌宕起伏的人生轨迹。作品抒写了熊廷弼一生报国戎守边疆的事迹情怀,他在功成名就之后,遭受陷害死于奸党之手,最后尸骨还乡,英雄回到出生之地。民国年间曾将武昌城西口至大东门的道路命名为熊廷弼路。一九八六年武昌县人民群众献礼捐资恢复熊公祠墓,建园立碑以志永念。

熊廷弼(1569年—1625年),明湖广江夏(今武汉市江夏区)人。明朝将领、军事家。

万历二十六年(1598),熊廷弼中进士,任保定推官,迁监察御史。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授右副都御史、巡按辽东,请求屯田。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萨尔浒之战后,出任兵部右侍郎、辽东经略,招集流亡,整肃军令,制造兵器,浚壕缮城,巩固守备。明熹宗即位,天启元年(1621年),再任辽东经略,与广宁巡抚王化贞不和,终致兵败,坐罪下狱,卷入党争。天启五年(1625年),坐罪处死,时年五十七岁,崇祯二年(1629年),得以恢复官爵,谥号襄愍,有《熊襄愍公集》。

刘益善把熊廷弼放在历史语境与残酷战争博弈的空间,勘察与捕捉熊廷弼生命经历中最本真的内容,精神世界深处最闪光的东西——岳飞式的“精忠报国”理想情怀,从而力求把熊延弼的形象真实地、立体地勾勒和还原出来。熊廷弼自身所具有雄韬武略的帅才气质是常人所难企及的,他性格耿直、光明磊落。也许,正是他既儒(儒家)又法(法家、兵家)通才式的存在给予了作家源源不竭的灵感和精神动力,刘益善才完成了这本有一定历史厚重感和精神激励意义的作品。

熊廷弼的勤奋和矢志不渝,终于使他的理想得以实现。他在三十岁时考中进士,得以进入官场,为国家效力尽忠。熊延弼放牛的布袋子里装着列国、秦汉、唐宋等各朝演义,他逐一细读,熟记在心。熊廷弼所读书中,有当时十分流行的《三国演义》《水浒传》《武穆精忠传》等通俗小说,在他幼小的心灵上埋下了精忠报国的种子。如果熊廷弼不是在十五岁时遇到堂兄熊廷立,受熊廷立两三年的正规八股文与经史子集的传授,就不可能有后来的科举及第,出将经辽,以致演绎出壮烈的人生传奇。

刘益善在写作时进行了大胆和合理的想象,而不是堆叠枯燥的历史材料,语言生动、活泼、幽默、俏皮,在调用史料之余,还采用了丰富的民间轶事、掌故,这也使作品打上了厚重的儒家乡村伦理秩序的印痕,这是一种对历史进行再次叙写的实践。

四百年前,从江夏走出去的那个正直的汉子,三次出守辽东,在那边远之地,呕心沥血,殚精竭虑,舍生忘死。

“大道蕴于历史,伟业成于奋进。”在这个伟大的新时代,我们应该汲取历史上一切能够鼓舞民族士气和昂扬斗志的精神资源,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伟业提供源源不断的正能量和主流价值认同。

--> 2023-04-28 ——读刘益善长篇历史人物传记《大明经略熊廷弼》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222716.html 1 从历史经验中重建主流价值认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