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4月27日

统筹实施四大行动 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

湖北迈向新时代内陆发展“前队”

今年以来,我省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持续跑赢全国大盘。图为武汉永旺梦乐城经开店内,购物者络绎不绝。

从“两头在外”的“世界工厂”模式,转向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把握发展主动权的先手棋,是夺取经济发展新胜利的关键招。

湖北地处我国“天元”,虽不靠海,却“得中独厚”“得水独优”,在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具备有利条件。但需立足自身位置和比较优势,打通循环“任督二脉”,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经济更加强劲可持续发展。

如何统筹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如何发力建设国内大循环重要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枢纽?4月26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关于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实施意见》精神解读第六场新闻发布会,明确湖北实施完整内需体系培育行动、综合交通体系升级行动、高质量供应链物流体系建设行动、新一轮改革开放行动的系统部署。

新一轮号角吹响,从沿海开放的“后队”,迈向新时代内陆发展的“前队”,湖北脚步铿锵。

持续拉动内需,消费强劲回暖

从滑雪场到杜鹃花,从小龙虾到“汉马”……今年以来,我省旅游、会展、餐饮等市场消费持续火爆,5亿元消费券发放拉动内需成效明显,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持续跑赢全国大盘。

春节“黄金周”,武汉“长江夜游”全面回暖,“知音号”、两江游等多个景点线路热度空前,单日接待量超越2019年水平;“华中屋脊”神农顶各滑雪场元旦、春节两度跻身全国热门滑雪地,巴东绿葱坡滑雪场迎来最旺滑雪季;3月,全省多地进入赏花佳期,“去哪儿”数据显示,武汉酒店预订量较疫情前增长超1倍,武汉大学周边酒店赏樱期预订量同比增长13倍。

“稳预期、扩内需、促消费”等硬核政策密集出台,省市县联动举办“荆楚购”系列消费促进活动3000余场……今年来,我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以“有形之手”扬鞭,推动消费市场在烟火气中持续升温。

扩大内需是促进国内大循环的重要方向。消费作为最终需求,是促进内循环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引擎。我省将支持、引导和规范社交电商、直播带货、即时零售等新业态加快发展;加强自主品牌建设,培育一批特色鲜明、竞争力强、市场信誉好的“荆楚优品”;建设若干地标性商圈商街和省级夜间消费集聚区。

内需,也源于投资需求。3月30日,一季度中央在鄂企业和省属企业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在汉举行,集中开工重大项目53个,总投资740亿元,其中90%以上项目集中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等领域。

重大项目接连落地、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靠前,我省在投资方面具有良好基础,还将积极稳妥推动一批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项目,以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

加快“硬联通”,密织“新通道”

4月22日,历经10个月奋战,由湖北交投投资建设的十巫北高速垭子湾隧道双幅贯通,这是该高速首条双幅贯通的隧道。一天前,京港澳高速改扩建也迎来重要节点,京港澳高速汉江特大桥提质升等工程比原计划提前154天完成,恢复货车通行。

加快建设国内大循环重要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枢纽,交通是硬支撑。站在新的起跑线上,省交通运输厅加快推进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把综合交通枢纽等做强做优,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示范区”,打造“新时代九省通衢”。

鸟瞰荆楚大地,“交通心”强劲跳动,重点项目按下“快进键”——

看高铁——4月21日,荆荆铁路全面转至上部施工,向我省“市市通高铁”目标又迈进一步。目前全省在建的5条高铁包括荆荆、襄荆、西十、沿江高铁武汉至宜昌段、宜昌至郑万高铁连接线,预计总投资过千亿;

探水运——航道整治将武汉到安庆段水深提高到6米、宜昌到武汉段水深提高到4.5米,铺就水上高速路,打造中部出海水运大通道;

行高速——推进京港澳等高速公路优化扩容,今年重点推进53个高速公路项目,确保建成武阳高速武汉段等5个项目186公里;

访航空——4月鄂州花湖机场开通到比利时列日、印度德里等国际货运航线,内陆“空中出海口”打开,我省形成“双枢纽、多支线”机场布局。

我省重点推进都市圈互联互通,统筹推进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为双循环提供硬支撑。目前正打造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国家级中欧班列区域性枢纽节点,构建以武鄂黄黄为核心的武汉都市圈核心区“四网融合”的多层次轨道交通网,建设宜荆荆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

补链强链,打通“最后一公里”

现代物流体系是提高循环效率、激发经济发展动能的关键,我省致力于发挥“铁水公空”联动效益,为企业降低物流成本。

4月的荆州盐卡港,江阔水清,船舶穿梭,“荆州—南阳”铁矿石水铁联运新通道开通。这个正打造长江中游进口铁矿石集散中心的港区,已有铁路专线抵达。铁矿石从上海港经长江到此,再转铁路至河南、陕西等地,每吨运费比全程铁路运输降低40元。

浩浩长江,奔涌向东,降低物流成本,水运无可替代。我省积极创建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积极引导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公转水”。

多式联运“联”出新格局,煤炭物流、矿石转运、粮食物流等基地雨后春笋般冒出……湖北坐拥长江最长岸线,正在把长江变成承接产业梯度转移的“黄金水道”。大江两岸,一座座港口、产业共兴之城拔节生长。

放眼全省,供应链物流设施加速补链强链。鄂西北正依托高速高铁,加快建设汽车、集成电路等重点产业链供应链集成服务基地,完善汽车整车和零配件物流园区布局,重点建设生产服务型物流枢纽。依江而兴的武鄂黄黄成为多式联运聚集区,拥有武汉阳逻港铁水联运、黄石新港铁水公联运、鄂州三江港区国际物流铁水公空一体化、鄂州花湖机场等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

一张张综合立体交通网,加速推进省内主要港口铁路集疏运“最后一公里”全覆盖,实现“人享其行、物优其流”——

构筑物流枢纽体系实现新突破。武汉已纳入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首批城市,黄鄂黄、襄阳、宜昌等正积极申报。武汉港武湖港区集装箱铁水联运、荆州港铁水公多式联运、鄂州花湖机场多式联运等3个项目纳入第四批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全省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总数达到8个,位居全国第1。

提高开放水平,推动“鄂企出海”“鄂品出境”

国际循环提质升效,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联动效应,有助于进一步发挥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

4月17日,一列装载80辆新能源汽车的班列从武铁襄阳车站发出,抵达宁波北仑港后运往南美国家,这是襄阳首次通过铁海联运方式出口新能源汽车。襄阳—宁波铁海联运是襄阳首条外向物流大通道,为襄阳都市圈外贸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打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湖北将实施外贸“优进优出”行动计划,大力推动“鄂企出海”“鄂品出境”,加快发展跨境电商、海外仓、市场采购贸易等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境外产业园区发展,有序扩大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业合作;扩大外资市场准入,实施对欧招商引资“跃增”计划。

提升开放平台功能,让湖北加速链接世界。我省将高质量落实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探索创建花湖机场内陆自由贸易港,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支持鄂州、荆州、仙桃和荆门等地申报综合保税区。

1月底,湖北自贸区第七批制度创新成果出炉,13项试点经验在省内复制推广,28个实践案例供全省学习借鉴。其中,16项涉及优化营商环境,占比39%。2月,湖北出台优化营商环境“47条”,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

以控制成本为核心优化营商环境,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湖北将为全球市场创造更多机遇。

建设国内大循环重要节点 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枢纽

湖北这样干

综合交通

现有成绩

今年一季度

全省完成公路水路交通固定资产投资390.4亿元

占年度目标的26%

同比增速达37.4%

位居全国第5、中部第1

完成铁路投资60亿元

实现已建在建高铁覆盖所有市州

完成站场(含机场等)投资42亿元

完成新改建农村公路3050公里

未来目标

2023—2025年

每年新改建农村公路1万公里

力争到2025年

高铁里程达到3000公里

现代物流

现有成绩

运输结构持续优化

去年全省公路、水路、铁路运输在综合运输中的比重依次是69.2%、27.8%、3.0%

较2021年分别下降5.9%、上升5.6%、上升0.3%

今年一季度

全省完成公路水路货物周转量1634.6亿吨公里

同比增长19.2%

其中,公路货物周转量525.2亿吨公里

同比增长17.8%

位居中部第2、全国第5

水路货物周转量1109.4亿吨公里

同比增长19.9%

位居中部第1、全国第3

规上企业完成货物周转量109.5亿吨公里

同比增长254.7%

货运(物流)站场建设完成投资22.7亿元

未来目标

到2025年

实现汉江1000吨级航道直达襄阳

2000吨级航道直达潜江

港口货物吞吐能力达到4.5亿吨

集装箱吞吐能力达600万标箱

民航客货运“双枢纽”体系全面建成

各运输方式衔接效率显著提升

基本建成“通道+枢纽+网络+平台(企业)”的现代供应链物流体系

花湖机场

现有成绩

已入驻9家客运航空公司

开通13条客运航线

2条国内货运航线

3条国际货运航线

拉开了“货到花湖快起来”的序幕

未来目标

9月份完成导入40条国内航线

今年内开通4—6条国际货运航线

国际货运量达到1.5万吨

初步形成“全球123快货物流圈”(国内1天、周边国家2天、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

会场传真

湖北消费市场红火开局

4月21日,武商集团开启16小时抖音直播迎“五一”长假,上线轻奢、美妆、零售等9类优惠券,单日商品交易总额达1.54亿元,创造综合行业首个单日破亿直播纪录,和抖音生活服务综合商场类目实时在线人数峰值。

今年一季度,湖北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65.11亿元,同比增长7.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2.1个百分点。

全省商贸行业全面复苏,限额以上批发业、零售业、住宿业、餐饮业销售额(营业额)分别增长13.3%、9.1%、24.3%、18.5%。新型消费潜力巨大,一季度全省限额以上网络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9.4%。

消费马车快跑的背后,“有形之手”不断扬鞭。组织450家电商企业参加网上年货节,活动期间全省实物商品网络零售额超130亿元;“幸运消费·电信季”“消费促进月”“车行楚天”等特色活动好戏连台,持续激发消费活力;新认定3个省级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和10条省级特色商业街,加快消费平台提档升级。

省商务厅介绍,我省将发布省级重点消费促进活动目录,支持141家“湖北老字号”探索新经营模式,推进“数字焕新”“鄂潮出海”;建设10家高品质商圈商街,全面实施县域商业建设行动,新建或改造升级乡镇商贸中心、县级物流配送中心等县域商业设施项目70个以上;引导传统商贸企业数字化、品牌化、平台化发展,推动零售企业向县乡市场下沉。

第一现场

“百年轮渡”火遍全国

4月25日晚7时许,武昌中华路1号码头,售票处和检票闸口人潮涌动。

“游览长江感觉很独特!”长沙游客柴竹随着摩肩接踵的人群,登上“中华路—武汉关”的轮渡观两江美景、赏三镇风光。她是在抖音刷到武汉轮渡火爆的视频后,特意前来体验的。

柴竹介绍,来武汉前特意在网上搜索了游玩攻略,到武汉关码头可以感受汉口江滩美丽夜景、体验武汉科技馆的新潮,到中华路码头可以逛户部巷品汉味美食、解锁光影变幻中的千年名楼黄鹤楼……轮渡附近美食、景点众多,是吸引她打卡的主要理由。

全国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后,武汉成为全国热门旅游目的地,“123岁”的武汉轮渡在社交网络上迅速蹿红,成为外地游客来汉必去的打卡点。

“轮渡公司7条航线客流都有明显增加。”武汉利记轮渡集团副总经理吴操介绍,今年以来,武汉轮渡客流持续回升,一季度客流量近200万人次。其中,北接汉口江滩、南连户部巷的武中航线最为繁忙,周一至周五客流超2万人次,周末逾5万人次乘船踏青赏江景,最高单日客流逾6万人次,日均客流同比增长10倍多,创近3年内新高,其中外地游客、武汉在读大学生占七成。

武汉轮渡的火爆,折射出湖北消费市场的强劲复苏力,释放经济稳步回升的积极信号。

“月均收入相比前几年,有大概40%的增幅。”在中华路码头旁经营烟酒特产的王思远介绍,今年1月以来,乘坐轮渡的游客数量明显增加,城市烟火气不断升腾,他的生意也越来越好。

吴操介绍,公司还在汉阳门码头城市阳台上打造“汉阳门·武昌里”标识牌,设立“不晚”“过江”“望江”文旅体验区等,吸引更多游客到码头打卡,打好“水岸联动牌”。今年,武汉轮渡全口径客运量有望突破700万人次。

会场传真

加快打通三大都市圈断头路瓶颈路

省交通运输厅介绍,未来将推进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重点围绕三大都市圈特别是以武鄂黄黄为核心的武汉都市圈,着力打造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形成便捷沟通周边都市圈、高效联通国内主要城市群的格局。

眼下,我省正加快建设武汉新城与鄂黄黄快速道路系统。按照“优化建设方案,统一建设标准,加快建设进度”总体要求,根据“一年贯通、重要节点工程限期完成”工作目标,强力推进武鄂黄黄快速通道建设。目前已开工8个项目,年内计划再开工25个。加快打通三大都市圈断头路、瓶颈路。制定《湖北省区域发展交通“硬联通”三年行动方案》,采取“一路一策”方式,逐一破解要素制约难题,加快推进125个交通硬联通项目,目前已建成31个。

全面加快高速公路建设步伐。全力推进京港澳、沪渝、福银等国家高速公路拥堵路段提质扩容,加快襄阳至宜昌、武汉至重庆等重要通道建设,推进通山至武宁等路网优化项目实施,建设燕矶、双柳等长江大桥,力争至2025年每年完成投资1000亿元,基本建成“九纵五横四环”高速公路网。

目前,全省综合交通里程达到32万公里,“九纵五横四环”高速公路骨架网加快形成,武汉至安庆6米水深航道整治完成,万吨货船可直达武汉。

第一现场

“国家队”会战燕矶长江大桥

4月21日,长江鄂州、黄冈段两岸一派繁忙。世界跨度最大的双层悬索桥——燕矶长江大桥施工现场,主塔承台节节拔高。南岸,主塔上游侧塔柱第9节成功浇筑,这也是中交二航局自主研发的混凝土自动辅助布料系统在该项目首次应用。北岸,中铁大桥局承建的“8”字形北锚碇后仓填芯混凝土浇筑施工完成,一次性浇筑约1.5万立方米混凝土,相当于填满6个标准游泳池,创造该桥混凝土连续浇筑新纪录。

这座大桥连接的一端,正是亚洲第一大货运机场——鄂州花湖机场。鄂黄第二过江通道(燕矶长江大桥及接线),是经国务院批准纳入《长江干线过江通道布局规划(2020—2035)》的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上层为高速公路,下层为城市快速路,作为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的关键配套工程,对推动武鄂黄黄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这座世界级大桥由我国顶尖建桥团队承建,集结中交二航局、中铁大桥局等央企会战。”湖北交投燕矶桥公司总经理关爱军称,这是我省首次采用一体化智能筑塔机、智能大体积混凝土温控系统等31项“四新”技术,首次引进进口双轮铣槽机、大扭矩旋挖钻等新设备、新工艺建设大桥,科技含量满满,团队以打造百年平安品质工程为目标,助力大桥建设跑出加速度。

关爱军告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1860米主跨的燕矶长江大桥投资约137亿元,建成后将有助于打造“公、铁、水、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支撑临空经济区快速发展,引导航空都市区形成,支撑武汉都市圈“1+3”空间格局,强化“武鄂黄黄”都市连绵带一体化发展。

筑牢“硬联通”,过江通道建设是重头戏。据悉,我省目前有燕矶长江大桥等5座世界级大桥同步在建,为湖北交通建设史上罕见。

会场传真

鄂州探路“内陆自由贸易港”

去年底,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首次提出“探索建设花湖机场内陆自由贸易港”。

鄂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余珂介绍,该市加快推进航空口岸正式开放,建设“5+1”海关指定监管场地和药品进口口岸,谋划建设国际邮政枢纽口岸,同时推进综保区申建、自贸区联动创新区建设,争创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和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

今年3月,鄂州将机场口岸功能对接武汉东湖综合保税区、黄石港综合保税区,推行“7×24小时”海关预约服务、监管互认。此外,该市学习借鉴海南经验,构建内陆自由贸易港制度体系,探索设立“零关税”海关监管特殊区域,实施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制度,创新跨境交付、境外消费等制度。

花湖机场作为国内唯一的专业货运枢纽机场,让鄂州“吸金力”日趋强劲。今年以来,鄂州共签约亿元以上项目97个,签约金额615.95亿元,同比增长34.08%。围绕航空服务、智能制造、医疗健康、光电子信息等临空偏好类产业,该市与武汉、黄石、黄冈协同发展,利用武汉新城、花湖机场两个“引爆点”以及光谷科创大走廊的“大通道”优势,加速集聚临空产业。

“鄂州正积极将枢纽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全力打造临空经济示范区,加速从‘钢城’向国际性‘港城’转型。”余珂说。

第一现场

花湖机场架起“空中新丝路”

4月26日11时,伴随着巨大的引擎轰鸣声,载货47吨的顺丰航空全货机在鄂州花湖机场腾空而起,飞往印度德里。

花湖机场顺丰国际货站一派忙碌景象,一车车货物经报关、查验、安检陆续进入货站打板。相关负责人介绍,自4月首航至今,通过该站进出港的国际货量为1200吨,已签约货代达16家。

走进约70万平方米的顺丰转运中心,智慧分拣系统正在测试运转。按计划,顺丰货运航线于9月完成转场,到今年底花湖机场将开通40条国内货运航线、4至6条国际货运航线。届时,从花湖机场出发,1.5小时飞行圈可辐射全国90%的经济总量、80%的人口,与天河机场联动形成航空客货运“双枢纽”,实现“一日达全国、隔夜达全球”。

借鉴孟菲斯“货运机场+龙头航司+多式联运+临空经济”的成功经验,省市企联手不断完善机场周边的铁路、水路、公路等运输方式的功能配套,加快释放航空货运枢纽效能。

目前,鄂州与武汉联合申建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引进并培育货运龙头企业。花湖机场与货运代理、卡车运输、网络货运平台等物流企业加强合作,促进与周边电商快递分拨中心、公路货站、铁路货站以及水运港口等有效连接,提高一体化转运能力。湖北国际物流机场有限公司还与中国南方航空、中国东方航空等航空公司加强战略合作,提升国内国际航线辐射功能与运行品质,鼓励花湖机场主基地航空公司布局海外货运基地或转运中心,并与国际主要航空货运枢纽密切合作。

顺丰湖北枢纽产业发展指挥部指挥长张浩表示,预计明年花湖机场货邮吞吐量可达120万吨左右,起步不久即跃至国内机场前列。

专家连线

锻造“五大功力” 强化“四大链接”

推动双循环重要枢纽聚势成型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院院长 钱学锋

湖北发布《关于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实施意见》,内容全面、科学细致、切中要点,从做强交通、口岸、枢纽、平台、产业环境等要素层面入手,对推动湖北加快建设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具有指导意义。

加快重要节点和重要枢纽聚势成型,湖北需要锻造“五大功力”、强化“四大链接”。即,通过锻造要素集聚力、平台支撑力、创新引领力、环境吸引力、全域辐射力的“硬核武器”,强化枢纽链接、市场链接、产能链接、规则链接,让湖北成为内陆开放新高地。

链接的本质是关系搭建和能量交换。枢纽链接,是提高通达性,做到能进能出;市场链接,是提高互动性,做到有来有往;产能链接,是提高创新性,做到“质”“量”兼备;规则链接,是提高灵活性,做到内外融通。

当前,国内主要省市在融入新发展格局进程中均有属于自己的明确定位。对湖北而言,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建议以打造“聚合器”“路由器”“变速器”“驱动器”“净化器”为现实着力点,重塑内外联动新优势。

具体而言,可通过构建内外联动、四向拓展的陆海大通道格局,集聚培育高能级流通主体、打造国际商贸物流枢纽等具体举措,锻造能量交换的“聚合器”,重塑“天元”空间区位优势。重点推进中欧国际班列市场化运营、建设现代供应链应用场景,锻造功能辐射的“路由器”,增强“通衢”联动内外优势。要升级“三区叠加”的高质量发展平台,打造国内外创新要素集聚的科创平台,建成链接国内外市场的开放交易平台、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区域合作平台,锻造平台传动的“变速器”,集聚“独厚”创新发展优势。要聚焦产业配套链、要素供应链、产品价值链、服务供给链构建世界级开放产业集群,形成前沿性产业创新策源地,打造现代服务业发展样板间,布局建设数字经济先行区,锻造产业赋能的“驱动器”。还要做好公共服务保障的“店小二”,做好市场主体竞争的“裁判员”,做好要素市场改革的“操盘手”,做好制度改革创新的“先行者”,锻造规则环境的“净化器”,打造“清和”营商环境优势。

本版采写: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戴辉 李朝霞 周鹏 刘天纵 通讯员 何旭峰

本版摄影: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薛婷 本版制图:徐云

--> 2023-04-27 统筹实施四大行动 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222370.html 1 湖北迈向新时代内陆发展“前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