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密保护网,护航创新路。
随着高质量发展渐入佳境,保护创新成果的共识日益增强,提升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和决心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自2020年获批全国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城市以来,宜昌以更高标准加强知识产权工作,为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截至目前,宜昌共推进运营服务体系建设29项具体工作,开展子项目560余个,项目覆盖各类市场主体6000余家。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
在国家知识产权局与省知识产权局的大力支持与指导下,宜昌大力推进知识产权强市战略,加快宜昌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步伐,不断提升知识产权产出质量和运用效益,着力提升企业和产业核心竞争力,助力宜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跑出“加速度”。
党建引领+顶层设计
擘画高质量发展蓝图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
实践证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推动知识产权事业改革发展的首要原则和根本保证。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从国家到地方,知识产权事业蓬勃发展,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在各个层面正深入推进,有力促进了经济发展。
2021年9月,《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出台,提出到2035年知识产权综合竞争力跻身世界前列,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知识产权强国基本建成的发展目标。同年10月,国务院发布《“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勾画未来5年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具体“施工图”。
湖北深入实施知识产权强省战略,省知识产权局提出“4554”工作思路,以提升企业竞争力、产业创新力、环境吸引力、品牌影响力等“四力”为目标,以深化知识产权“五大工程”为基础,重点抓好知识产权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知识产权强企培育、知识产权保护效能提升、专利转化、地理标志助力乡村振兴五大专项行动,着力完善知识产权强省建设工作体系、品牌强省建设工作体系、知识产权服务体系、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体系等四个工作体系,全面提升知识产权的创造质量、运用效益、保护效果、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强力支撑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的四化同步发展,为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贡献力量。
2022年3月,湖北作为中西部唯一省份与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共5省市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
进入新发展阶段,宜昌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强化知识产权顶层设计,通过科学部署,采取有力措施统筹推进知识产权建设工程,健全完善体制机制,提升管理与保障水平,突出高质量发展导向。
湖北省、宜昌市陆续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的实施意见》《宜昌市国家知识产权强市示范建设工作方案(2022~2025年)》《宜昌市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十四五”规划》《宜昌市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2020~2023年)》等政策支撑文件,为知识产权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部署。
2022年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宜昌入选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
“要充分发挥知识产权激励创新、优化营商环境、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作用,以‘4554’工作思路,推动知识产权强省建设再上新台阶。”湖北省知识产权局党组书记、局长刘治田说。
重点产业+龙头企业
为“能级跨越”赋能添彩
“中心为我们提供企业知识产权专员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知识产权新法政策法规宣讲、课题项目申报书撰写辅导等,提高了企业专利管理工作者的专业技能,对企业规避创新风险、转型升级、专利转件的运用等,都有很大帮助。”安琪酵母资深产品开发高级主管王茜说。
作为亚洲最大的活性干酵母生产企业,在地方政府相关部门支持下,安琪酵母坚持依靠科技和品牌打造市场优势,制定了专利发展战略。该公司建立了中国酵母行业第一个专利数据库,收集相关技术领域专利文献11万件,以帮助技术人员更好地进行技术研发创新,提高公司新产品、新技术开发水平。
“通过技术创新,不仅原有产品品质得到提升,新产品也不断问世。截至目前,公司已经拥有授权专利572件,其中发明专利近246件,涉及酵母及相关产品的各个技术领域。”王茜说。
知识产权的高效益运用是创新发展的重要路径,对于知识产权来说,创造是源头,运用才是目的。
在宜昌长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数台数控万能插齿机整齐罗列,这一批插齿机将运往安徽、江浙等地,用来生产形状、大小、精度不一的齿轮。
“这台数控机床的诞生,填补了中国该型机床的空白。”该公司总工程师胡天明介绍,该机床工作精度达到国标6级精度,打破了国外垄断,突破了插齿机加工任意螺旋角电子螺旋导轨关键技术。
2020年,长机科技的“一种插齿机电子螺旋导轨运动控制方法”入选宜昌市专利产业化资金支持项目。该公司对该专利技术进行广泛推广应用,项目实施过程中,企业获得专利授权12项。凭借这一项目,两年时间,为企业新增销售收入8686.18万元,新增利税1450万元。该公司已被认定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
“通过专利产业化资金支持项目,可为传统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更多机遇。目前公司可使用的专利89件,每件专利都在加速转化之中。”胡天明说。
宜昌持续推进“重点产业+龙头企业”专利导航,知识产权支撑产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启动实施产业专利导航项目10个,经信部门、发改部门、国资部门、科技部门、知识产权部门建立了需求对接机制,在全市深入开展相关调研。在全市分两批开展重点企业专利导航项目30项。截至目前,该批项目实施期内新增专利申请182件,新增专利授权70件,新增营业收入6亿元,纳税额2140万元。
“我们将持续强化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不断健全知识产权工作体系,持续优化知识产权环境氛围,以运用为重点、以效益为导向,统筹推进知识产权强市示范城市、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重点城市、品牌强市三项建设,为宜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知识产权支撑。”宜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升华说。
畅通转化+融合试点
“知识产权”变“真金白银”
知识产权一头连着创新,一头接着市场,是将科技与经济结合的纽带。
为了让知识产权加快创新速度,加速“纸变钱”,宜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探索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的新体制、新机制、新路径,建设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率先在湖北省实现知识产权“一站式”服务模式。
1月30日,从宜昌市知识产权保护和服务中心传来好消息:湖北省知识产权局确定宜昌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为省级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区。截至目前,集聚区已进驻30家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与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形成完整的知识产权服务产业链,专利商标代理、知识产权运营、咨询、维权、认证、资产评估、公证等知识产权问题都能在这里得到一站式解决。
集聚区建成以来,专利申请共1.3万件,专利授权破万件,商标注册申请突破2000件,登记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139件,质押融资近百笔,融资金额突破5亿元。
“帮助企业缩短拿专利的时间,就是加快宜昌的创新速度,要充分利用知识产权这一无形资产,促进其价值最大化,推动市场主体成长壮大,让知识产权运用效益不断提升,助力产业升级发展。”宜昌市知识产权保护和服务中心主任杨德芬说。
专利成果转化渠道进一步畅通——
为了鼓励中小企业专利转化,宜昌设立1000万元的专利转化资金,对全市中小企业从市域外非关联企业以转让方式引进专利并转化实施的给予20%的补贴;对高校院所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开展的知识产权交易按上一年度交易额的10%给予补贴;对为中小企业提供专利技术转化服务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按每转化1件给予1000元的奖励。2022年,宜昌共有57家企事业单位申请畅通中小企业专利技术获取渠道补贴资金149.8万元。
为进一步推动专利转化工作,2022年,宜昌新增专利开放许可项目1项、专利转化示范项目30项、专利供需对接项目4项,力争挖掘全市中小企业专利需求800条以上,实现专利转化500件以上。支持高校院所将未转化专利明确开放许可条件,通过“知慧桥”等网络平台对外公开发布,争取发布500件以上专利的许可条件,实现专利许可50件以上。
开展专利与技术标准融合试点——
围绕安琪酵母、长机科技等龙头企业关键技术领域,启动专利与技术标准融合试点项目10个,已发布实施标准7项,其中国家标准2项、行业标准4项、地方标准1项。10个项目实施单位在开展专利标准融合试点工作中,将企业的专利技术方案转化为标准的核心技术要素,推进企业科技创新、专利保护与标准协同发展,加快企业高价值专利转化运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组建生态科技产业、陶瓷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精细化工产业等7家产业知识产权联盟,各联盟正稳步推进,均已完成了联盟章程和相关规章制度制定工作。
特色项目+人才引育
打造“知产”保护新高地
融资难、资金短缺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难题。
如何解决企业资金问题?在宜昌,把“知产”变成“资产”是一个有效方式。
近两年,宜昌高效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创立“政府+金融+担保”风险共担知识产权融资模式,建立质押融资风险补偿和贴息贴费机制,推动企业知识产权质押、知识产权证券化等融资工作。
据统计,2020年以来,宜昌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共计154笔,融资金额47.36亿元。
“通过扩大补贴政策覆盖面,设立质押融资风险补偿金,推出政银企联合的知识产权融资产品,质押融资金额和项目数增长显著。”杨德芬说。
以平台为载体,以项目发展为支撑,宜昌持续建立和完善相关机制,打造知识产权保护新高地。
全国率先搭建市场化服务平台——
以国家项目资金为引导,吸引产业龙头企业加入、引进全国高端代理机构落户,市场化组建了宜昌三峡知识产权运营公司和生物医药、水利水电、传感物联、地理标志4个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宜昌知识产权“一平台四中心”项目总投资6895万元,其中使用中央财政资金投入3782万元,撬动社会资本投入3113万元,社会资本投入接近50%,为提升宜昌知识产权服务能力、打造知识产权全链条“一站式”服务工作作出突出贡献。
在全省率先出台知识产权人才引育政策——
2022年3月,宜昌出台《宜昌市知识产权人才引育行动方案》,宜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在宜昌城市创新场景项目发布会专题发布知识产权人才引育政策,明确了人才引进培育目标及对各类知识产权人才的具体奖励补贴政策。目前共奖励2021年新获得专利代理师资格证4人,获评中级知识产权师3人,吸纳高层次知识产权从业人员就业知识产权服务机构1个。
开展多层次全程监管评价——
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针对所有项目各自的特点,委托绩效评价机构,对所有项目进行全过程跟踪绩效监控审计;委托履约验收机构,对所有项目进行核查、测试和评估,出具验收报告;委托高端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对运营服务体系建设总体情况进行结项支撑和业务评价。截至目前,实现对20个项目的履约验收,对20个评审立项类项目的绩效评估,对22个项目的绩效监控。
不断提升区域商标品牌价值——
开展名优品牌提升项目30个,截至2022年上半年,共实现销售额355.09亿元,利润额27.55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102.63%,154.39%,纳税额7.58亿元,新申请商标91件,新注册商标77件。开展国际品牌创建项目30个,截至2022年上半年,共实现资产总额614.63亿元,销售收入399.61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11.70%,7.34%,海外销售收入7.387019亿美元,新增国内注册商标167件,新增商标国际注册1056件。
大力推动地理标志运用——
实施地理标志运用促进项目10个,地理标志培育工程项目10个。其中,“秭归脐橙”项目带动柑橘产业发展,产品远销32个省市自治区、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综合产值突破85亿元并入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筹建名单;“五峰绿茶”项目人均增收9695元;“五峰五倍子”等三个地理标志入选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保护名录。“坚持品牌强市战略 赋能宜昌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获评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品牌建设优秀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