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洁 通讯员 李放军 詹鸥
三千里汉水自秦岭奔腾而下,即将汇入长江之际,勾勒出美丽的“汉江湾”。
4月18日,武汉市硚口区汉江湾,水清岸绿,芳草摇曳,风光旖旎,踏青游玩的市民随处可见。
然而,这片滨水之地也一度因水而困。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我们等不得、慢不得、拖不得。”近年来,硚口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力推进工厂搬迁、生态治理和产业转型。
经过建设,汉江湾生态治理连续3年入选联合国城市气候领袖群C40典型案例,硚口打造“三生”(生产、生活、生态)融合、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经验获全国推广。
污染环境,利税大户也要关停
武汉硚口汉江江滩,东起晴川桥,西至舵落口,岸线全长15公里。从上世纪起,江滩沿岸就聚集起大量制药厂、化工厂、建材厂等企业,安全和污染问题突出。
“当年有一家规模较大的化工厂,对周边环境污染很大,虽然是区里的利税大户,但我们还是下决心关掉了。”硚口区相关责任人说。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历时8年,硚口区99家化工企业全部关停搬迁,算好生态环境保护这本“综合账”。
对这些企业,硚口区也并非“一搬了之”。对环境污染重的30家小化工企业,就地关停淘汰;对有一定前途的20家中小企业,引导到其他工业区集聚发展;对具有市场优势的企业,则支持其留驻总部,只将生产环节外迁异地、改造升级。
同时,硚口区拆除汉江沿线80家砂石码头,搬迁13家停车场和508户民垸房屋,腾退滩地120万平方米,并筹集资金对汉江江滩开展了先后四期、覆盖全域的生态复绿整治工程。
生态兴则文明兴。如今,硚口汉江江滩已建成“一廊四区”景观带,形成汉江湾水利风景区,每天吸引数万人来这里休闲散步。
不让一滴污水流入汉江
放眼望去,汉江波光粼粼,一碧万顷,而这,少不了硚口区的精心“护航”。
此前,汉江湾生态修复工程建设中,含有土方施工及桩基作业,过程中会产生废水。
“废水,一滴都不能流入汉江!”硚口区作出承诺。
为此,施工前,在临江侧设置截水沟及集水井,以及临时排水沟槽等,“废水经过沉淀处理后,部分用作冲洗、浇灌、养护,部分排入市政管网,保证汉江不受污染。”汉江湾四期项目施工负责人陈龙说。
除了水清,还要岸绿。
在汉江湾生态文化园区,有着一棵高20余米,2个成年人手拉手才能环抱的梧桐树,道路在此处绕了一个“弯”。
“原本步道设计是直着穿过去,但现场察看时,发现这棵树长相漂亮,树龄比较大,最好保持原貌。”硚口区河道堤防管理所所长张坚说,经过商讨,最终决定将步道向外移1米。
像这样的“弯”,在汉江湾还有不少。
“虽然给建设成本和工期带来一定影响,但守护住了‘绿色文脉’,有更重要的生态意义。”张坚说。
目前,120万平方米的硚口汉江江滩全部复绿。今年2月,硚口汉江江滩获批省级水利风景区。
不搞大开发,并非不发展
同时,硚口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大竹叶海、张毕湖等水生态修复与保护力度,全区水环境质量在武汉市保持领先。
如今,硚口汉江江滩,与张公堤城市森林带、园博园、张毕湖公园、竹叶海湿地公园一起,形成“两带三园”生态大格局。
生态大格局下,硚口见缝插针建设口袋公园,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90%。
生态环境的修复,引来了“金凤凰”纷纷栖息。
当前,江滩畔集聚起了大型商业集群、电子商务产业、养老、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机构,昔日城市“死角”焕发勃勃生机。
不搞大开发,并非不发展。依托汉江湾,硚口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点布局科技服务、数字经济、文化创意等产业,加快建设汉江湾·生态活力新城。
今年,硚口还将启动“汉正阳台”全面建设,融合地域文化、游乐和展览等休闲游览功能,打造现代化、生活化、时尚化的世界级城市滨水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