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汉泽 通讯员 杜达巍 涂思兰
20年前,1家企业,产值200万元;20年后,35家企业,产值60亿元。
位于秦巴山区的房县,以强县工程为抓手,一手抓技改创新,一手抓招商引资,把纺织这个“老末”行业,培育成全县支柱产业。
近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在房县看到,该县纺织业上游产品有棉纱、锦纶丝、涤纶丝、尼龙丝,末端产品有布、服装、袜等,产业链条基本完整。
濒临破产企业技改重生
纱锭高速旋转,雪白纤维捻线成纱。4月6日,记者走进房县恒达纺织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不见成排的纺织工人,只有几人骑着电动车来回巡查。
“这条生产线引自欧洲,是目前国内自动化程度最高、省内单体面积最大的生产线之一。”该公司董事长赵扬飞介绍,2021年,公司对生产线进行智能化改造,一线员工从60多人减至40多人,优品率提高至95%以上。
房县恒达纺织有限责任公司的前身,是原房县陵州纺织厂。上世纪90年代,民营企业飞速发展,市场竞争激烈,陵州纺织厂销路不畅濒临破产。
“全县的纺织业都是产品卖不出去、工资发不下来。”房县科技和经信局局长龚平介绍,当时,房县有近10家纺织业企业,能够基本运转的就陵州纺织厂一家,其它几家企业先后破产。
1999年,经人介绍,浙江诸暨客商赵扬飞来到陵州纺织厂考察。“生产设备老旧,管理部门臃肿、人浮于事。”赵杨飞说,看到一线工人技术水平不错,他还是把该厂整体租赁下来。
棉纺行业的利润是业内公开的秘密,拼的是产品质量和周转速度。为了打开销路,赵杨飞经常前往诸暨找客户;为了提高质量,公司投入几十万元引进生产设备;为了提高效率,公司大幅减少管理人员,充实生产一线。
经过几年改革,改制后的恒达纺织有限责任公司逐步站稳脚跟,但公司没有放慢发展的脚步,每年都进行技术升级、开发新产品。
2021年,房县纺织产业园建成后,恒达纺织率先搬迁入园,并借机将老设备全部淘汰,从世界领先纺机生产商德国赐来福、瑞士立达、意大利萨维奥等引进智能化设备。
目前,公司开发粗纱、细纱等20多个产品,纺纱规模10万锭,年产值约15亿元。
以商招商“聚木成林”
恒达纺织的成长,让房县有了发展纺织业的信心。
2018年,房县组团到浙江诸暨招商。客商金瑜在当地经营一家制袜厂,正欲寻找合适的地点将工厂搬迁。
金瑜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到房县,得到时任县长、现任县委书记纪道清的热情接待。金瑜提出了厂房、用电、用工等许多“苛刻”的条件,房县一一给予解决。
“我对房县的营商环境很满意,所以决定把公司搬过来。”金瑜回忆,双方很快签订“裕丰针织公司”落户协议,房县成立项目协调指挥部,帮助企业解决水、路、电等各种问题。仅仅1个多月后,公司顺利投产。
裕丰针织主要从事袜子生产,最高日产量达20万双。不久,原有的厂房已不能满足产能,公司亟需扩大生产规模。
为了解决企业燃眉之急,房县盘活存量资产,将交通物流园部分闲置楼房租赁下来,无偿交付给裕丰针织使用。
房县扶持企业的力度让金瑜感动。他化身招商大使“现身说法”,帮助房县引进企业。通过他牵线搭桥,鑫欣纺织、联迈纺织、合家袜业、鸿迪纺织等一批企业先后签约落户。
由金瑜介绍引进的中润尼龙也加入“以商招商”的队伍,为房县引来了力保龙纺丝、鑫润纺织、大麦化纤、鑫发纺织等企业。
房县每年拿出真金白银,对高新技术、专精特新、两化融合企业进行奖励,并开展“清、减、降专项行动”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快速发展。2019年,房县规划建设纺织产业园,为企业提供更规范的服务。
4月6日,记者走进产业园,只见一边是整齐的厂房,一边是繁忙的项目建设现场。“园区每个月都有新变化。”正在现场协调企业用电事宜的房县产业园区企业帮办中心负责人方雪松说,园区总面积近1700多亩,目前已入驻企业19家,其中3家正在建设。
上下游产业链基本形成
“王总,明天我要20吨货。”“没问题,仓库有现货,你来按正常手续办就可以了。”
记者采访中,中润锦纶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王立新接到电话,几分钟的时间里就完成了一笔销售业务。
购买方是同在园区的联豪纺织。联豪纺织主要生产五彩纱、功能纱等,中润锦纶生产的锦纶丝是他们的原材料之一。
“就近采购降低了进货成本、储存成本,可最大限度节省流动资金。”该公司负责人宣八均介绍,公司于去年8月落户,正是看中了房县的上下游产业链。
目前,联豪纺织在房县年采购量约1亿元,占公司所有原料的50%左右。
“公司就近供货节省了包装、运输成本,木箱、锭芯等还可以回收利用。”王立新说,由于同在一个园区,客户的经营状况相互了解,节约了签单时间和成本。
方雪松说,随着全县纺织企业越来越多,县内上下游供货网正逐步形成,园区内织布、服装、袜业等企业均与上游的棉纱、锦纶丝、涤纶丝、尼龙丝生产企业有业务往来。
产业链条完备起来,招商也更加容易。去年以来,房县已先后引进12家纺织企业,目前在洽谈的还有10余家。
产业集群的形成,也坚定了企业的发展信心。中润锦纶与武汉纺织大学合作,开发牵伸变形丝等产品。一根牵伸变形丝最多可由48根单丝捻成,每根单丝直径只有头发丝的五分之一到十分之一。产品结实、有弹性,广泛应用于服装饰品以及绳、缆、线、带、蓬加工。
据统计,房县已有6家纺织企业与江南大学、东华大学、武汉纺织大学等建立协作关系,获得柔性纺等技术专利5个。
“工作有成效,大家劲头更足。”方雪松说,房县计划3年内再引进70家企业,到2025年,使纺织企业突破100家,产值达到100亿元,力争200亿元。
记者手记
强县工程的
生动实践
□ 刘汉泽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要实施强县工程,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就地城镇化和以县域为单元的城乡统筹发展。
县域好,全省才能好;县域强,全省才能强。
房县加强要素资源整合,抓招商引资,抓技改创新,完善产业链条,坚定不移地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打创新牌,将恒达纺织这棵“独苗”扶持成“龙头”,将纺织行业这个“老末”培育成“支柱”,是强县工程的生动实践。
发展县域经济,要有不抛弃、不放弃的韧劲。本世纪初,受行业发展影响,纺织业受到巨大冲击,不少内地企业纷纷破产。房县政企联手,出台优惠政策、强抓技术革新,保住了一棵“独苗”,留住了“星星之火”。
承接产业转移,要有独特的眼光、敏锐的嗅觉。2018年前后,房县敏锐地抓住纺织业从沿海向内地转移的机遇,主动对接全国纺织服装强县浙江诸暨,以商招商、以产业链招商,迅速引入30多家企业,让纺织业“独木成林”。
服务企业发展,要有合理的措施、扎实的作风。该县每年拿出近5000万元资金,真金白银地奖励各类企业及有功单位个人;推进“首席服务官制”改革,县领导主动对接项目、服务企业,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让企业心无旁骛、安心发展。
栽好梧桐引凤栖。“拼”的精神、“闯”的劲头、“实”的作风,正是房县纺织产业带给我们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