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4月08日

针线穿梭绘楚韵 经纬交织绣新路

“一针一线”圆2000余残疾“绣娘”就业梦

陈慧带领学员们绣制《千里江山图》刺绣长卷(上图)。贾淑霞手工绣制的《黄鹤楼》(右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曹雯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曹雯 通讯员 李娟 白丽莎

这是一群特殊的“巧手绣娘”,她们虽然身体残疾,但是脸上却从不缺少笑容,靠着一根针线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

日前,由她们亲手缝制的汉绣产品,惊艳亮相法国第十届国际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现场,掀起了一股浓浓的“荆楚风”。

穿针引线,巧织经纬……3月28日,走进楚凤汉绣培训基地,武汉市青山区十余名“绣娘”围坐在刺绣架旁,一针一线勾勒着长达十余米《千里江山图》刺绣长卷。丝缕之间,尽显自然山水秀丽壮美。

这些人中,有肢体残疾人士、听障人士,还有视障人士,但都装扮精致、神采奕奕,专注于自己手中的丝线。

“汉绣是中国特色传统刺绣工艺之一,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以楚绣为基础,采用铺、平、织、间、压等40多种针法,层次分明、对比强烈,呈现出浓郁、瑰丽的楚文化特色风貌。”抚摸着大家的作品,湖北省汉绣协会会长、武汉楚凤慧锦绣轩商贸有限公司(“楚凤汉绣”)创始人陈慧心中充满自豪。

“楚凤汉绣”成立于2013年,与周边社区、县市区各地开展紧密合作,打造汉绣“产学研”展销基地,紧密对接市场需求免费开展订单式培训,无偿提供原材料并进行统一回收销售。从2011年开办首期培训班以来,至今已开办了30余期汉绣培训班,培训学员6000余人次,累计带动2000余名残疾人就业创业,获评“国家级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全国残疾人文化创意产业基地”。

“汉绣让我走出封闭,重拾对生活的热爱”

“贾姐,你绣的黄鹤楼在法国展出啦!”听到消息,63岁的贾淑霞脸上绽开笑容。

一袭红裙,妆容精致。贾淑霞向记者介绍自己的得意之作:“这份作品以汉绣特色针法——‘盘金’为主,用简洁的勾线方式,刻画出白云、黄鹤以及黄鹤楼的经典形象。整体构图呈现一个圆形,包含‘聚合、圆融’之意。”

眼前的她,似乎很难和残疾人联系起来。

事实上,贾淑霞自幼患小儿麻痹症,致右腿终身残疾。36岁时,她从厂里下岗,靠着跑“麻木”维持生活。

随着“麻木”告别城市,她只能靠政策兜底保障。但要强的她总想做些什么,真正靠自己的双手过上好日子。

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在社区看到陈慧带着“绣娘”们刺绣,便痴迷上了这项传统工艺。

向来风风火火的她,坐下来一学就是三个月。

刚开始时,贾淑霞总是落后于年轻学员,还没少为此哭鼻子。于是,她总是课后找老师“开小灶”,恶补汉绣技巧。“在她身上有股坚韧、不服输的劲头,我们都很敬佩她。”陈慧说。

经过刻苦的练习,贾淑霞绣的黄鹤楼颇具个人风格,得到大家的一致赞誉,销量也越来越好。如今,她每月的收入都能增加好几千元。

“以前我几乎每天待在家里,感谢汉绣,让我走出封闭的大门,重拾对生活的热爱。”如今的她,总是把开朗的笑容挂在脸上,经常穿着自己刺绣的披肩、旗袍和“残友”们一起旅游、参加展览活动。

“汉绣已成为我最美好的‘事业’”

同样通过汉绣改变人生,书写精彩的还有今年60岁的陈运芳。

10年前,下岗后的她经朋友介绍来到这里。

虽然左眼几乎失明,但陈运芳却靠着右眼完成了多个精美的刺绣抱枕,每月能有近4000元的收入。

“汉绣已成为我最美好的‘事业’,让我在感受美好的同时传递美好。”刺绣过程中,她总是将朴实美好的情感和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寄托其中。

龙凤是陈运芳最喜欢的元素。“楚人崇凤,将凤作为重要图腾,饱含着祥瑞的寓意。”女儿结婚时,陈运芳耗费数月绣制了龙凤图案的抱枕、头巾给她作嫁妆。她希望,通过手中的针线,让美好的心愿在指尖流转、传递。

如今,技艺熟练的她摇身一变为老师,培训指导新人学习刺绣。看着越来越多的残疾妇女从这里走出去,足不出户干出“小”事业,甚至还开了属于自己的工作室,陈慧看在眼里,喜在心里。“残疾人也可以活出精彩的人生,相信会有越来越多残疾人在就业中找到自信和尊严。”陈运芳坚信。

今年,她准备再往前跨越一步,把姐妹们绣的这幅《千里江山图》带到美国加州展示,在北美等地设立湖北省汉绣协会分支机构,拓展海外销售渠道和客户群,将荆楚非遗更好推向世界。

--> 2023-04-08 针线穿梭绘楚韵 经纬交织绣新路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219461.html 1 “一针一线”圆2000余残疾“绣娘”就业梦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