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爱虎 通讯员 杜艳竹 杨翼远
一家民营企业,倾力引进高端人才,10年来吸引、培养博士以及出站博士后、在站博士后,合计达44名;现有研发人员千余名,约占员工总数的15%。
这家企业,就是我国环保和新能源头部企业格林美公司。
请来院士、教授指导博士与博士后
3月19日,格林美集团2023届博士后出站报告会暨2023级博士后开题报告会(以下简称“报告会”)隆重举行。
由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加拿大皇家科学院和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格林美新能源材料超技术终身首席科学家孙学良教授,中南大学副校长郭学益教授,清华大学李金惠教授,与格林美集团董事长、博士后工作站导师许开华教授等13名专家组成专家考核小组,孙学良教授担任博士后报告委员会主席,通过现场及视频会议形式,对宋华伟、杨幸两位博士后的出站科研报告,王雅宁、王俊、马永松等12位博士后的开题报告进行评审。
新能源汽车退役动力锂电池智能拆解关键技术研究、动力电池用无钴正极前驱体材料理论与技术体系研究、红土镍矿浸出液镍钴共萃研究……进出站博士后围绕各自研究领域,结合当前产业技术发展趋势与市场需求,充分展示了格林美在循环经济与新能源材料领域的技术优势。
考核小组专家对博士后们聚焦产业发展瓶颈,积极探索前瞻技术,用创造性的思路和方法打破行业发展桎梏表示赞赏,同时鼓励他们继续勇攀科研高峰,用更多成果谱写我国循环经济与新能源产业的新篇章。
许开华教授还向各位评审专家介绍了青美邦(印尼)红土镍矿湿法冶金与新能源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格林美(深圳)超级绿色技术研究院的建设发展情况,并邀请他们携手开展更广泛的研究合作,不断拓宽校企协同育人的广度与深度,为更多博士后人才提供成长土壤。
考核小组一致同意宋华伟、杨幸两位博士后出站,认定考核等级均为优秀,并一致同意12位博士后开题。
倾力打造高端人才俱乐部
“立足生产一线,公司为我们提供了非常好的研发平台,使我们更能直面新能源产业中的痛点和难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攻关。”作为此次报告会开题博士后之一,王俊深有感触。2022年,王俊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现就职于格林美(深圳)超级绿色技术研究院。
近几年,格林美发起“投资人才,成就人才”的人才革命,打造博士、博士后高端人才俱乐部,不断为公司高质量发展增添新活力。
格林美持续加大科研投入与创新平台建设,依托国家电子废弃物循环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企业技术中心两大创新平台,累计投入近40亿元,围绕废弃资源循环利用与新能源材料再制造的行业前沿技术和共性技术难点,积极开展研究,并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重大研究课题100余项,为博士后们搭建了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
“无论是设备还是经费,格林美为我们的研究工作大开‘绿灯’。”作为格林美绿色产业(武汉)创新研究院院长、武汉动力电池再生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此次出站的博士后宋华伟介绍,为开展“新能源汽车退役动力锂电池智能拆解关键技术研究”,集团投入2000多万元,在武汉建设了约3500平方米的研究场地。
“投资人才”成为行业领跑者
“企业家要有大胸怀,舍得投入,敢于投入,出台宽松的政策,让科技创新人员回归科研,敢于向传统领域突围,进入技术无人区。”许开华如是说。
“每次薪资待遇调整,公司给到的水平总是能远超自己的预期。”领军人才杜柯博士介绍,自从入职格林美以来,自己在经济收入与专业技能方面获得了双丰收,团队管理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格林美先后发布技术创新奖励制度等多项人才激励政策;实施“双领军人才”计划,每年以奔驰、宝马等豪车重奖领军人才与创新人物,累计奖车逾40辆,并给入选人才每年200万元的可自由支配经费,让高端人才自选课题、自组团队,彻底打破束缚人才发挥才能的禁锢;提出三个“千名”人才(千名高层次人才、千名青年骨干、千名产业工匠)培养计划,保证让各类人才在格林美享受优渥的待遇,得到充分的尊重,最大限度激发其创新潜能。
不惜重金,用平台、资金和制度构筑三层保障,格林美人才建设工作取得累累硕果。
自2013年组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以来,格林美共培养了8届博士后,绝大部分来自世界一流高校和国内“双一流”高校,近九成出站博士后成为公司各领域的科研或管理带头人,包括一位集团高管和6位企业“领军人才”。
作为行业领跑者,格林美公司由国家标准委员会批准,牵头和参与起草了《钴及钴合金废料》等9项国家标准;由国家发改委批准,牵头起草了《还原钴粉》等3项行业标准,成为中国废弃钴镍资源循环利用标准的重要制定者。
“投资人才,就是投资未来;成就人才,就是成就格林美。”许开华表示,投资人才要成为格林美最重要的经营工作,要用“先投资人才”推动格林美始终走在世界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前沿,不断开创企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