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记者胡雯洁、通讯员殷峻)3月28日,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第三次成果应用交流会召开,湖北省自然灾害风险普查办公室(以下简称“省普查办”)相关负责人在会上进行交流,围绕深入挖掘普查数据价值,分享我省在服务重大决策、风险防控、减灾能力提升等方面的初步探索。
防汛是湖北天大的事。今年,省普查办为配合省委出台《湖北省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纲要》,汇集了6类水利调查、23类重点隐患、24类承灾体、43年历史灾害等普查成果数据,系统梳理全省主要河流控制断面设计洪水和洪水特征值,摸清区域水资源现状,干旱风险类型、大小及分布特征,将全省划分为长江、汉江、清江三个一级流域和16个重点片区,各市州县依据普查成果,分级制定流域综合治理规划130余项,为科学制定纲要提供了重要参考。
各行业部门通过普查,全面摸清了风险底数,为开展全链条系统治理奠定基础。制定全省地质灾害系统治理方案,以咸宁市为试点,将全市地质灾害普查数据导入时空大数据平台,同步建立地灾管理数据核实、汇交、发布动态更新机制,建成包含4大类20中类80小类415个图层,“底数清”“底图准”的自然资源数据底板和三维可视化场景,为项目空间准入提供数据支撑,实现自然资源管理从“二维平面”向“三维立体”转型。
全省应急能力持续提质增效。基于全省救援力量分布与各灾种区划评估初步成果,在省内规划8个航空保障基地、20个航空保障站、200个保障点,实现应急救援飞行优先保障和30分钟内起飞。着眼于提升防汛抗旱应急处置能力,建立8支流域性综合队伍和43支区域性队伍,有效缩短驰援距离和快速响应时间。着眼加强森林防灭火能力,在鄂西北、鄂西南等重点林区配置60支专业队伍,关键时段靠前驻防。全省确立了以华中区域应急救援中心为牵引,以华中区域应急物资供应链与集配中心、3个省级应急救援基地、7个市级应急物资储备库为骨干支撑的重点项目建设方案,带动市县谋划实施项目118个,总投资43.56亿元。组织各地各级结合普查成果,修订完善各类专项预案5837项,切实提升预案精准性和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