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夏中华 通讯员 黄朝晖
三月,4A级景区梁子岛,越来越多游客上岛观鸟、踏青、赏花;
一湖之隔的涂家垴镇,6000余亩蓝莓园内,员工施肥、压枝、修剪,有条不紊;
10余公里外的太和镇子坛村,近2000亩生态螃蟹养殖基地里,工人们忙着植草、投苗;
沼山镇特产胡柚经深加工,变成一罐罐胡柚汁投向市场,已成网红饮品;
而在东沟镇,数十名“巧巧”行走乡间,开展巧“言”、巧“修”、巧“调”服务……
入春以来,这样的场景在鄂州市梁子湖区几乎每天再现。10年前,全区环梁子湖500平方公里范围内退出一般工业;10年后,这里焕然一新的生态颜值正在释放新动能和“吸金力”。
“我们先为生态环境做‘减法’,然后与产业、人才、组织、文化等方面一起同步做‘加法’,‘并联’发力。加减之间,全区乡村振兴逐渐迈入良性发展轨道。”梁子湖区区长窦小华说。
生态环境改善激发产业之变
因湖而名,梁子湖区是农业大区,当地人“靠湖吃湖”。进入本世纪,受拦河筑坝、污水直排、过度捕捞等因素影响,梁子湖水质恶化,野生鱼类逐年减少。
自2013年底起,梁子湖区先后关停36家企业、否决60余个“环境不友好”产业项目;随后,陆续退垸还湖6万多亩,退养1.4万亩珍珠,停办连续举办17届的旅游捕鱼节。
系列举措,让水生态环境逐步改善,消失多年的银针鱼、鳑鲏鱼等重新现身。2021年,梁子湖区荣膺“第五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生态环境好转的同时,当地大湖螃蟹、沼山胡柚、涂镇蓝莓等种植产业规模由小到大,从点到带再到链。如今,涂家垴镇已有5个蓝莓基地,每年产值超7000万元。沼山胡柚不仅有数千亩的种植面积,龙头企业梁子湖绿色食品开发公司还自建加工生产线,对胡柚系列产品进行包装调整、配方改良,新款胡柚汁一炮而红,不到3个月销售4000箱。
好生态孕育好产品,如何打入市场、卖出好价钱?梁子湖区培育区域公用品牌“梁湖良品”,拓宽营销渠道,推动优质农产品与市场高效对接,带动农业产业全链发展。
品牌运营方梁子湖区城投公司总经理夏智介绍,去年8月以来,“梁湖良品”已集纳全区10多个品类的农产品,销售额超过200万元。
“既卖产品,也卖风景。”窦小华说,生态振兴之于产业振兴,不仅仅是持续供给优质农产品,也为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
激活山水林田湖等自然资源,沙湾村借铜铁海景区吃上旅游饭,大桥村从废弃矿区蝶变网红景区,余湾村油菜花海美照刷屏……一个个乡村景区化、生态产业化的乡土实践争相上演。
人才资本下乡激发振兴活力
东沟镇大桥村新乡贤议事办公室,墙上陈列着26名建筑桩基领域的新乡贤。
本世纪初,大桥村涌现多位桩基业老板,舒捷便是其中之一。2012年,他回乡投资打造蓝海生态园。10余年深耕,生态园初步形成“大观园中有小游园,四季有花可赏”的格局,带活乡村旅游和生态农业。
“80后”余启顺是梁子镇沙湾村村民,在外闯荡多年,成了建筑行业老板。2019年回乡创业以来,他累计投资千余万元流转土地,农家乐、民宿、垂钓等生意年收入300万元,带动周边村民家门口就业。
近几年,梁子湖区涌现回乡能人125名,累计吸引进村下乡的社会资本超百亿元,农文旅大项目接连布局,全域旅游活力迸发。
眼下,由生态文明馆、铜铁海、梁子码头等节点串起的环梁子湖绿道风景观光带加速成型,幕阜山脉徒步休闲带和湖乡地方特色美食带,也正在谋建当中。
“以梁子岛景区为龙头,再创建8个3A级以上景区,打造20个乡村休闲游示范村、50个省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推动‘过境游’向‘旅游目的地’转变,打造武汉城市圈‘后花园’。”窦小华说。
强组织兴文化 优化乡村治理
舒捷坦言,大桥村桩基老板回乡创业之所以成为一种现象,与“村两委”班子的实干作风密切相关。
2018年,经党员群众推举并获组织同意,在外开桩基公司的何欢乐回乡接任村党支部书记。上任后,他发挥头雁作用,带领大桥村用3年时间从全镇“老末村”变成“红旗村”,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6万元增至15万元。
茅圻村党员余巧成为村网格员后,发起成立“巧巧工作室”,带动200多个志愿者为村民提供多元化的日常服务,有效弥补了“最后一米”的综合服务短板,跑出了基层治理“加速度”。
“通过建强党的基层组织,吸引各类人才以多种形式到乡村振兴主战场建功立业。”梁子湖区委书记蔡和林认为,组织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政治保障,坚持党建引领有助于将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党员群众创业致富的发展优势。
与此同时,文化在潜移默化中重塑。沼山镇张裕钊文化园内,收录张裕钊的楹联、扇面、尺牍等书法真迹,不少游客慕名前来。梁子岛景区新一轮开发中,张家楼房、公山遗址、七星山革命英雄纪念园等历史遗存全部完成保护性修复,并向游客开放。
“文化振兴不仅体现在精神价值共生上,也体现在经济价值共创上。”蔡和林说,充分发掘保护民俗文化、农耕文化、红色文化等乡土文化资源,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内在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