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熊惟杰
“在各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今天,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鉴,在推动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3月15日举行的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习近平主席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直面人类共同挑战的政治勇气和责任担当,为推动世界现代化进程、促进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中国方案。
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和羹之美,在于合异。”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人类创造和发展了多姿多彩、各式各样的文明。任何文明都是具有特殊性的文明,从来没有一种人类普遍存在的文明形态,无论哪一种文明,它最根本的价值都不在于它是普遍的,而在于它是特殊的,在于它发展的历史和成果是独特的,在于它对整个人类文明的贡献是独一无二的。一切生命有机体都需要新陈代谢,文明也是一样,如果长期自我封闭,必将走向衰落。只有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取长补短,才能保持旺盛生命活力。
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是现代化道路多样性的必然要求。“人类只有肤色语言之别,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当今世界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各具特色的现代化道路,植根于丰富多样、源远流长的文明传承。人类社会创造的各种文明,都闪烁着璀璨光芒,为各国现代化积蓄了厚重底蕴、赋予了鲜明特质,并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共同为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消解了以西方文明定义现代化的“思维定势”,为人类文明谱系贡献了新样态。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世界文明多样性和发展模式多样化,要求全世界坚持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放下傲慢与偏见,摒弃“文明优劣论”“文明冲突论”“制度对抗论”,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以宽广胸怀理解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的认识,促进世界各国的相互理解与信任,夯实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
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是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的必然要求。中华文明自古就有开放包容的基因,从古丝绸之路上中西方文明的相互吸纳,到唐代高僧玄奘不畏千难万险西行取经;从中国四大发明助推欧洲文艺复兴,到明末清初以来中国对西方经济科技的学习借鉴,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历经数千年风雨依然充满活力,最重要的“法宝”之一,就是坚持以开放胸怀与世界上其他各种文明开展交流互鉴。今天,世界各国的相互交融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广泛、更深入。同时,百年大变局加速演进,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有增无减。这样的现实,更加需要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通过丰富交流内容,拓展合作渠道,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让世界了解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一方面,要充分立足“人”这个文明交流互鉴最好的载体,使人民成为交流的主体。人民群体在国际交往中呈现出来的精神风貌、价值取向、行为模式最终将同构为中华民族的时代形象。要通过扩大中外民众在国际交流合作中的参与度和受益面,推动每个人都将自己视为文明的传承者和传播者,将国家形象、民族形象的建构落实到每一个参与国际交流的微观个体上。另一方面,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深化拓宽国际人文交流路径,为企业、社会组织、个人参与国际人文交流提供更成熟的机制,着力打造国际传播湖北品牌,培育一批富于地方特色、具备精神标识的对外交流平台;着力挖掘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的对外传播价值,用湖北发展讲好中国故事;创新人文交流模式、搭建交流平台,吸引更多国际友人讲述其在华、在鄂生活期间的真实见闻,实现受播者向传播者的转化,让中国故事更有亲和力、更具说服力。
(作者单位:湖北工业大学国际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