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立
阅读提要
战略思维,强调思维的整体性、全局性、长期性,是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善于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
战略具有坚定性、原则性,策略具有灵活性。我们既要保持战略定力和历史耐心,坚持战略的稳定性,一张蓝图绘到底,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也要保持策略的灵活性,因时因势及时调整相关的措施,以创造性的执行力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
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处理好若干重大关系,其中之一就是战略与策略的关系。战略是从全局、长远、大势上作出判断和决策,正确的战略需要正确的策略来落实,策略是在战略指导下为战略服务的。正确运用战略策略是我们党战胜各种风险挑战、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成功秘诀。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把这一成功秘诀总结好、运用好。
战略思维是理论思维的重要方法
战略思维是理论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党的二十大报告在“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中“必须坚持系统观念”这一部分,提出了理论思维的七种形式,即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包括战略思维在内的理论思维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科学思想方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内容,是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的重要内容。
“战略”一词起源于军事,是指对战争全局的谋划和指导,后被广泛运用于其他领域,泛指一切对全局性、关键性重大问题的筹划与指导。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提高战略思维能力,就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坚持好和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站在时代前沿和战略全局的高度观察、思考和处理问题,从政治上认识和判断形势,透过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的内在规律,在解决突出问题中实现战略突破,在把握战略全局中推进各项工作。
进行战略思维,就要保持战略清醒,对各种风险挑战做到胸中有数;保持战略自信,增强斗争的底气;保持战略主动,增强斗争本领。进行理论思维,尤其要保持战略定力。保持战略定力,就是要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冷静观察、谨慎从事、谋定后动;就是要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事情,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把战略定力和策略活力结合起来。
战略和策略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如果说战略确定了我们党领导人民需要到达的“彼岸”,那么,策略就是到达“彼岸”的“桥和船”。策略是为实现战略目标服务而采取的手段和方法,是实现战略的保证和支持,具有具体性、局部性、阶段性、灵活性、务实性特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战略和策略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把战略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结合起来,站位要高,做事要实,既要把方向、抓大事、谋长远,又要抓准抓好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既要算大账总账,又要算小账细账。”战略应当有前瞻性、全局性、稳定性,是从全局、长远、大势上作出的判断和决策;策略是在战略指导下为战略服务的,是战略实施的科学方法。一方面,战略居于主导地位,策略处于从属地位,战略着眼宏观规划,策略注重具体实施;另一方面,二者又相互依存,离开正确的战略指引,策略就无用武之地,脱离具体的策略支撑,战略也将沦为空谈。
战略具有坚定性、原则性,策略具有灵活性。一百多年来,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小小红船到巍巍巨轮,我们党总是能够在重大历史关头从战略上认识、分析、判断面临的重大历史课题,制定正确的战略策略,这是党战胜无数风险挑战、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有力保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总结好、运用好战略策略的辩证统一关系。
深刻把握战略和策略的辩证统一关系,要求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善于处理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特殊与普遍,善于把远大目标、奋斗纲领同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紧密结合起来。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必须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党和人民事业能否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取决于我们能否在战略上准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确定中心任务,取决于我们能否在策略上作出灵活处理和深刻阐释,把握时、度、效,及时调整。
正确的战略需要正确的策略来落实
百余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团结一致向前进,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和辉煌成就,就在于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高瞻远瞩、见微知著,既解决现实问题,又解决战略问题,准确判断和把握形势,制定切合实际的目标任务、政策策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战略思维,提出并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制定和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一系列具有全局性意义的区域重大战略,引领我国区域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等一系列重大战略,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战略支撑。正是战略上的前瞻性思考,使我国在面对不确定性因素时总能收放自如、应对裕如。前进道路上,我们要进一步强化战略思维,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为我们制定各领域的具体策略提供指引。
站在时代前沿观察思考问题,把谋事和谋势、谋当下和谋未来统一起来。针对国际国内发展问题上各种不确定性,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新时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人才强国战略作出了全面系统的阐释。既要在战略上布好局,也要在关键处落好子。既要避免“只讲长远”而“缺乏行动”的空谈,也要避免“只顾低头走路”而“忘了抬头看路”的短视。针对事关全局性的重大问题,都要从战略上进行思考,谋划战略目标、制定战略举措、作出战略部署。我们既要保持战略定力和历史耐心,坚持战略的稳定性,一张蓝图绘到底,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也要保持策略的灵活性,因时因势及时调整相关的措施,以创造性的执行力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
重视战略策略,切实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当前,党和国家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对各级领导干部深刻把握贯彻执行党的战略策略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党和国家宏观层面的顶层战略,需要省市地方、产业部门制定中观层面的战略和策略来落实,也需要基层主体如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制定微观层面的战略和策略来落地生根。各级领导干部要处理好运用好战略和策略的关系,真正把战略的原则性和策略的灵活性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要坚守党和国家战略的原则性,确定工作思路、工作部署、政策措施,要自觉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对标对表;另一方面也要善于把握策略的灵活性,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制定符合具体实际的工作策略和方法,因地制宜、因势而动、顺势而为。
(作者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