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戴辉 通讯员 赵超 余海燕
人勤春来早,不负好时光。
春季是实施公路养护的有利时期。连日来,十堰市积极响应省交通运输厅普通公路养护提质三年攻坚行动,掀起春季养护大干热潮,实现攻坚行动开门红,为全年公路养护迈好步、开好局。
群众参与提建议、研究推广新技术、党员一线作表率……在公路养护中,十堰公路部门注重发挥各方优势,让群众真正参与进来,党员干部切实顶上去,养护部门认真抓落实,形成“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的公路养护提质机制。
养护新技术破解“跳车”难题
在十堰S446槐叶线五0厂至三岔河段,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看到,一群身着橘红色防护背心的人员正清理边沟、修剪树枝、捡拾垃圾,每人胸前佩戴党徽。
原来,送货司机朱泽贵经过时,发现边沟有白色垃圾,他拨通公路部门电话。十堰城区公路部门派出20余名党员干部赶到现场养护作业,及时清除垃圾。
热线24小时值班,搭建“你点我办”沟通平台。
“S446省道中鼓庙桥存在桥头‘跳车’问题。”近期不少司机来电反映。城区公路局养护科党员干部刘伟立即率养护人员勘察现场,发现桥梁与路基交汇处,因桥台与路堤的沉降不一致,行驶车辆产生跳跃现象。
现场开“诸葛亮会”。“经过这座桥总是提心吊胆,车辆速度越快,颠簸感越明显,不及时解决,可能会导致车辆失控。”司机张师傅说。“事不宜迟,为提高效率,应采用新技术,体现处置速度快、工艺强度高、养护成本低的特点,解决常态化养护难点。”城区公路局总工程师马文亮接着说。
说干就干。马文亮、刘伟等人带领养护工人采用泡沫沥青再生技术,循环利用铣刨废旧路面材料,调整坡度高度差,用沥青混合料摊铺作业,很快解决“跳车”问题。
据悉,这项新技术已在十堰各公路养护站推广,并写进《公路养护手册》。
改造花坛“推窗见绿”
为提升公路“颜值”,十堰城区公路局走访沿线村民,听取意见和建议。
“公路边,村民废弃的花坛可以加以修缮,让我们‘推窗见绿’,也省了专门的绿化费用。”茅塔乡一位村民说。原来,S446省道沿线不少村民家门前,都有自建的长方形花坛。但由于花坛年久失修、杂草丛生,与干净整洁的沥青路形成反差。
十堰城区公路局将公路绿化作为景观工程来打造,对S446沿线养护采取“微改造、精提升”的方式。首先通过沿线村委会发动村民清理美化门前花坛,如有困难的,公路部门对其改造升级,清理垃圾、铺上新土、补植花卉。“家门口的花坛变美了,路景相宜。”50岁的村民王军说。
公路部门还采纳村民“种植灌木类植物降低养护成本”的建议。在种植过程中,沿线村民主动补种苗木,出工出力,参与到公路绿化行动中来,确保苗木栽得上、活得成、长得好。
社会化养护员家门口管路
顾教清每天清扫路面,清理边沟,保洁交通服务设施。58岁的他是十堰茅塔乡营子村村民,也是S446省道养护站聘请的7名社会化养护员之一,管养着自家门口3公里长的一段路。
社会化养护员更重要的职责是及时发现安全隐患上报并处置。2月9日6时,顾教清在路上巡查时,发现营子村出现山体崩塌,公路半幅路面撒满泥沙落石,影响道路通行安全。他迅速拿出手机,给养护站站长张兴伟打电话请求支援。随后,他快速在塌方处摆放警示标志,提醒过往车辆安全通过。
“充分依靠群众的力量,激发他们‘共建、共管、共创’的热情,构建养护工作‘人人有责’的新格局。” 十堰城区公路局负责人杜达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