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24日

枝江市七星台镇董家湾村谋产业——

千亩田 一条心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雷巍巍 通讯员 李巧爱 毛晓娜

连片翠绿的麦田伸向远方,油菜田满地金黄。汉宜铁路上,动车组风驰电掣,宛如穿行在大自然的调色板上。

暮春时节,枝江市七星台镇董家湾村美得像一幅画。比景色更美的,是村民们的笑脸。

2022年,该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20万元,农户人均收入增长30%。

民心通小田变大田

合作社种植全程机械化

923户、2700多口人的董家湾村地处七星台镇西部,拥有耕地面积6700多亩,人均两亩多。

曾经,该村缺少产业,集体经济薄弱,村党组织软弱涣散。2021年,村里致富能人、时任四组组长甘真龙,被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

发展靠什么?经过认真调研,村委会一班人决定成立村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村民以现金、土地入股,从事农副产品批发销售的村民也可以资源入股,加入合作社。

“过去,村民土地分散,有的人家五块地在五个地方,土地不集中,工作量大,效率低;每家单打独斗,会种不会卖,产业发展不起来。”甘真龙说出问题所在。

听说村里要发展产业,村民个个笑逐颜开。可一提到流转土地,你望着我、我望着你,默不作声。村委会干部上门做思想工作,吃了不少“闭门羹”。

“合作社种菜,万一卖不出去,损失谁承担?”“土质好、交通方便,这么好的地,上哪儿找?”“我还想种点粮食,喂猪喂鸡”……村民们的疑问不无道理。

甘真龙决定以三组为试点,先在小范围流转土地。2021年9月,村党支部领办董家湾种植专业合作社,以每年400元/亩的价格,流转700亩土地,种植小麦、玉米、红薯等农作物,引进久全农机专业合作社提供全程社会化服务。

村里成立资金工作专班,由村集体担保,以合作社名义向银行申请贷款,风险共担。利润由农户、村集体、合作社按照1∶2∶7的比例分红。

这一探索很快见到效果。2022年小麦丰收后,该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5万元,村民除租金和务工收入外,还获得100元/亩的分红。

三组的变化,让人们看到希望。当年6月,董家湾村五组也加入合作社,集中农田面积增至1000亩,曾经分散的零碎田变成一望无际的平整土地。

村村抱团谋发展

从“一村强”到“村村强”

看着地里盛开的油菜花,70岁的三组村民淡召雄笑容堆在脸上。

淡召雄家里有6亩地。“4亩地流转给村里,2亩留着自己种,每年都有口粮。”和淡召雄一样,董家湾村专门为愿意种田的农民,开辟“自留地”。

不远处,一条近2米宽的沟渠正加紧收尾。“农田排涝灌溉,少不了沟渠,可修沟渠要占地。”过去,让甘真龙头痛的是,谁也不愿意在自家农田旁修沟筑渠。如今,这个难题迎刃而解。

土地集中起来了,大伙纷纷为产业发展献计献策。在该村,一块面积约20亩的土地正好处在高压电线下方,大型机械无法施展作业。

在一次村湾会上,村民付海林提出建设草莓园,发展观光采摘产业。60岁的付海林种了10多年草莓,是种植能手。“村民有技术,村里有需求。”他的提议,获得在场村民一致同意。

说干就干。村里贷款40余万元建起塑料大棚,从省农科院购回种苗。村民胡波带领机耕队加入,付海林负责种植技术,其他村民投工投劳。

今年春节前,首次试种的草莓喜获丰收。曾在外搞销售的村民付凤林回到村里,将自家的依维柯货车改装成草莓宣传巡逻车,穿梭在水果店、蛋糕店,为草莓找销路。

春节期间,村里的草莓园成了网红打卡地,吸引自驾游客一拨接着一拨,日采草莓500斤,日销售额过万元。

眼下,七星台镇正以董家湾村为核心,带动周边鲜家港村、李家岗村、肖家山村,组织人才链接、资源共享、模式互通,立足特色资源禀赋,抱团发展,努力实现从“一村强”到“村村强”。

--> 2023-03-24 枝江市七星台镇董家湾村谋产业——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217171.html 1 千亩田 一条心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