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19日

拥抱“最强大脑”,产值突破千亿大关——

枣阳工业“借智升级”

枣阳万通棉纺公司员工骑电瓶车在生产线上巡查。该公司对15万锭棉纱设备进行智能化改造,彻底淘汰老设备实现全自动化生产。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田悦 通讯员 李晓军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雷闯 通讯员 李晓军 郭振兴

3月15日,位于枣阳市的湖北港利制冷设备有限公司,一个个自主研发的电磁线圈、铜棒等零部件,装箱发往全国各地。兔年伊始,公司订单已排到了6月份。

2020年以来,枣阳市依靠科技创新挺起“工业脊梁”,产值逆势增长300多亿元。2022年,枣阳市工业总产值迈过千亿大关,达到1101.6亿元。

枣阳市坚持以创建国家级创新型县市为抓手,支持企业与全国各大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借智“最强大脑”,推动制造业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与百余所高校共研发——

92家企业夯实工业底盘

有机硅,被称为工业味精,上到航空航天,下到生活用品,用途广泛。

在湖北隆胜四海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研发中心,挂着两块牌匾:与武汉大学共建的“四海有机硅精细化学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湖北大学共建的“特种硅树脂及其功能衍生材料校企研发中心”,下方摆放着有机硅树脂等5大系列100多种产品。

“这些产品全部是与高校共同研发,具有核心竞争力。”该公司总经理杨帆拿起一瓶有机硅树脂胶粘剂说,2014年以前,国内有机硅胶粘剂市场基本被国外产品垄断,每吨售价10万元以上。公司与武汉大学等高校经过3年努力,成功研发出了国产胶粘剂,每吨售价4万多元,不仅占领了国内70%的市场份额,还出口到13个国家。

该公司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与武汉大学等近10所高校合作,实现了30多个新产品的规模化量产。2022年,该公司年产值突破10亿元。

用科技创新开辟新赛道。湖北双登润阳新能源有限公司生产的蓄电池产品,以前主要应用在通信领域,2016年至2018年,随着锂电池企业大举进入,产值连续3年下滑。公司依托集团总部与高校共建的研发中心,开发出了系列适用于轨道交通、电力等领域的新产品,从2019年起,产值每年以40%的幅度增长。2022年实现产值12亿元,创历史新高。

据悉,去年,该市规上工业企业278家,其中产值5亿元以上企业92家,贡献了工业总产值的75%以上。这些企业与100多家高校共建研发中心,培育引进万余名技术人才,60多项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产品比肩国际巨头——

百强县崛起一批“隐形冠军”

一个火柴盒大小的传感器,安装在高铁轨道上,一旦铁轨发生0.15毫米的位移,系统就会第一时间预警。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在枣阳米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看到,100多种型号的精密位移传感器,经过贴片、封装、焊接等工序,在一条条智能化生产线上“诞生”了。

“上天入地潜海,广泛应用在飞机、潜水艇、高铁、汽车等领域。”该公司副总经理毕继爽说,以高铁轨道为例,为精准检测出钢轨因热胀冷缩产生的位移,公司研发出了“温度补偿”技术,检测范围从零下60℃至零上150℃。

据介绍,该公司超过九成的产品,是与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高校共同研发而成。2022年,公司实现产值3亿元,成为国内位移传感器细分领域的领头羊,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在枣阳,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还不少。秦鸿新材料公司生产的耐热耐腐蚀型材,湖北港利制冷设备生产的零部件等,销量均稳居行业第一。

作为全国百强县,枣阳持续实施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行动、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等工程,国家级、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达到5家、31家。成立了湖北工业大学共建枣阳产业技术研究院、武汉工程大学(枣阳)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推动一批校企、校地合作项目落地见效。

百企百亿技改见成效——

50余家传统企业“发新芽”

纺织服装是枣阳的四大百亿级支柱产业之一,因劳动密集特性,市场竞争激烈。

2022年,万通棉纺实业有限公司实现产值4.5亿元左右。该公司副总经理余唐初表示,近几年,公司投入3亿多元进行技改,产品质量大幅提升,高端内衣市场份额扩大。

全球纺织行业质量评判一般参照乌斯特公报百分位数值(USP),分别为5%、25%、50%、75%和95%。数值越低,产品质量越好。万通棉纺技改后,数值达到了5%,位居行业前列。

没有落后的产业,只有落后的产品。枣阳市持续推进百企百亿技改工程,按照项目生产性设备投资的10%奖励,2022年共实施技改项目91个,完成技改投资近90亿元,50余家传统制造企业“发出新芽”。

短评

企业创新,释放县域经济活力

□ 雷闯

92家企业通过与百余所高校合作研发,贡献了75%的工业产值。同时,还诞生了一批隐形冠军,驰骋全球市场。

“借智升级”带来的科技创新,已成为企业和枣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

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也是经济发展的动力之源。枣阳充分发挥“市长之手”“市场之手”的合力,走出了一条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之路,不断整合创新资源,增强创新能力,推动产业迈向高端。

--> 2023-03-19 拥抱“最强大脑”,产值突破千亿大关——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216469.html 1 枣阳工业“借智升级”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