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崔逾瑜 汪彤 通讯员 李刚 杨蓓
编者按
“湖广熟,天下足”。2022年,湖北聚焦十大重点农业产业,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推进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国际化。全年农产品出口234.16亿元,增长32.9%,保持全国第七位、内陆省份第一位,食用菌、鲜鸡蛋等一批农产品出口“单打冠军”香飘海外。近期,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走访基地、企业,探寻冠军背后的奥秘,敬请关注。
2023年伊始,“食用菌”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鲜香满溢。
湖北,地处北纬31度的食用菌黄金生长带,产出的香菇、黑木耳等各类菌类鲜美可口,出口创汇多年傲居全国第一。
刚刚过去的2022年,鄂产食用菌再次“鲜”出新高度——全产业链综合产值570亿元,远销74个国家和地区,干香菇、干木耳、香菇酱等调味品分别出口创汇17.15亿元、8.13亿元、51.09亿元,一举拿下三个“全国单打冠军”,蘑菇加工、干银耳摘获“亚军”。
小小食用菌,何以成为海外市场的“团宠”?日前,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实地走访我省多个食用菌产区,探访背后的“菇”事。
“简单”的钱不好赚
“逼”出一条新财路
2月23日,走进位于随州市曾都区何店镇的湖北原木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菇香和着酱香,扑鼻而来。车间内,生产线井然有序,一罐罐香菇酱如士兵般鱼贯而出,准备开启海外之旅。
原木童公司成立于2015年6月,以生产干香菇起家,2017年销售额2.3亿元,出口创汇2500万美元,成为全区农产品加工企业中一匹“黑马”。但很快,公司副总经理杨光就感到,“简单”的钱并不好赚:“干菇没啥技术含量,同质化竞争激烈,整个市场供大于求。你不卖、人家卖,利润越来越薄。”
数据显示,2014年至2019年,全国香菇产量从769万吨上涨至1115.9万吨,鲜香菇、干香菇及香菇加工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原木童的经历是鄂产食用菌外贸“瓶颈期”的一个缩影。2018年之前,我省食用菌出口品种较为单一,基本是干香菇,堆头大,附加值低,且市场过于集中,主要在东南亚,容易处于被动局面。
如何破局?一批“菇勇者”纷纷走出国门,重新考察市场。
他们注意到,不同于老一辈华人华侨保留熬汤、炒菜等中国传统烹饪习惯,年轻一代饮食习惯更偏西化,喜欢面包、牛排,离不开各种蘸酱和罐头,老干妈辣椒酱、郫县豆瓣酱等在国外走俏正是捕捉到这一商机。
“这是一个全新、巨大的市场。”品源(随州)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涛介绍,公司经过国内外深入考察,历时30个月,研发出“菇的辣克 GOOD LUCK”系列香菇酱,获得我省香菇酱出口首张“通行证”。2018年,首批20万瓶、价值50万美元香菇酱,出口至泰国曼谷,填补全省香菇深加工产品出口的空白。2019年,该系列香菇酱登进第七届军运会运动员餐厅。“之前的干香菇客户纷纷转为香菇酱客户。”张涛说。
“菇的辣克”的走红,极大鼓舞了同行。多家企业纷纷聚焦香菇深加工领域,各显其能——
泰国人喜食辣、酸,越南人口味微甜。原木童公司细分市场、精准营销,联合海内外三家企业,根据不同国家饮食习惯,开发出多种口味的香菇酱。2022年,公司销售额超5亿元,出口创汇7500万美元,90%为香菇酱、香菇脆。
传统调味品营养成分单一。宜城大山食品公司根据“一荤一素一菇”的健康膳食理念,开发出新型复合菇酱调味料系列产品,富含蛋白质、香菇多糖及多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成功打开欧盟、日、韩、美市场。
香菇不但能吃,还能用。去年,湖北闽钱实业有限公司新上一条生产线,专门生产香菇提取液,用作面膜、化妆水、精华液等护肤品添加成分,寻常香菇摇身一变每斤卖到200元以上,全年出口创汇约1亿美元。
机器人与菇农当同事
掀起一股“智”造风
和机器人做同事,是什么感觉?十堰市昌欣香菇公司生产部经理毛永明回答:非常棒。
正是菌棒培育的黄金期,毛永明的“同事”——四台物料配送机器人,每天守在菌棒生产车间“待命”,把刚下生产线的菌棒运送至智能养菌库,并一根根精准插入培养架中。8万平方米的养菌库,整洁有序。
出口农产品,最忌质量参差不齐。我省食用菌产业引进转化先进加工设备和工艺,大步迈进标准化、智能化时代。
昌欣香菇公司2020年引进全省首条自动化香菇液体菌种生产线、自动化香菇菌棒生产线,配套智能养菌库、出菇车间,可实现周年化生产菌种500万袋、菌棒1500万棒。有了这些菌棒,公司派人统一提供原料、统一技术指导、统一产品销售、分户生产管理,带动附近1万多名农户参与香菇生产或种植,年人均增收2万元以上。
只需0.8秒,就能判定“眼”前香菇的品种、大小、形状、花纹,再将其推入相应轨道。
这是记者在联丰(随州)食品有限公司看到的分拣机器人。技术人员介绍,这条香菇智能分拣线不仅能精准挑选香菇,避免人工分拣的二次污染,还可识别香菇里面是否含有杂质,识别准确率达99.7%。目前,省内多家菇企都已使用这套系统。
品源(随州)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引进最先进的切丁机,“以往的刀头24小时切丁,时间一久易卷曲、易断裂,如今的刀头用特殊材质制成,质量过硬,确保食品安全。”张涛说。
“智”造风不仅在车间飘荡,也吹进菇棚。
记者在随县塔儿山菌业种植专业合作社新建的智能菇棚看到,三名技术员通过手机,实时监测棚内100万个菌棒的生长状况。智能菇棚通过物联网等新科技,对棚内水分、湿度等环境条件实现精准管控,提供香菇生长的最佳环境,提升香菇的口感和品质。目前,随州市标准化、规模化种植基地达444个,90多家香菇企业建成智能化生产基地,全年香菇种植规模3.21亿袋,集中制棒能力8000万袋以上,食用菌出口稳居全省“No.1”。
当前,我省以建设随州、襄阳、宜昌、荆门等食用菌出口质量安全示范区为契机,引导龙头企业、合作社推广菌棒工厂化生产、数字化菌棚等先进模式,推动食用菌标准化生产,从源头加快产业提档升级。
“双循环”下再突围
寻找“下一个出口”
疫情以来,货柜难求、运费飞涨让外贸型企业猛醒:“两条腿”走路更稳当。多家食用菌企业不断调整“泳姿”,加强产学研合作,加速新产品研发,加快融入“双循环”,为我省食用菌产业发展找到“下一个出口”。
品源公司去年推出新品“香菇鲜椒辣酱”,主攻国内市场,单品年销售突破1亿罐,一度“一罐难求”,拉动公司内销从2021年的1亿元增长至3亿元,外贸出口过亿美元。公司产品进驻11家航空公司以及武商、中百、中商等大型商超连锁,并在武汉建立菇的辣克(湖北)运营中心,将以直播带货作为销售重点,积极拓展线上市场。
大山公司利用自主研发的“酶解法提取香菇多糖、嘌呤、膳食纤维技术”生产的猴头菇提取物,被江中集团开发出风靡全国的猴菇饼干。与“康师傅”联合研制出秘制香菇包和黄豆香菇酱已批量投放市场。他们还利用食用菌为主要原料开发出菇精调味料系列产品,有望替代味精、鸡精,成为新一代复合型天然调味品。
南漳伊纳斯公司以食用菌、中药材等为原材料,浓缩提取香菇、猴头菇、灵芝等食用菌多糖精粉,用于开发健康饮品、天然药物、功能性保健品、高优食品、高端护肤品等,实现产品提档升级。
好原料成就好产品。
菌种是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源头。省农业农村厅蔬菜办透露,下一步,我省将制定现代化菌种繁育推广体系建设方案,联合科研院所,规范菌种管理,引导菌种企业推广优质高产新品种,计划到2025年,全省研发推广香菇新品种2到3个,建设菌种繁育推广中心2个,菌种良繁厂4个,香菇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
推广黑木耳立体吊袋生产、病虫害绿色防控,以及羊肚菌、桑黄等珍稀食用菌栽培和共生食用菌保护地培育等高效新技术,推行标准化生产,规范食用菌栽培和生产管理。
利用冬季闲田、树下空间等闲置土地,使用农作物秸秆、废弃树枝等原料,大力发展“稻—菇”“桑—菇—肥”等绿色循环种植模式,提升土地有效利用率、增强土壤肥力。
鄂产食用菌的“好戏”还在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