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报评论员 艾丹
白墙黛瓦、古朴别致,走进当阳市中心的南子巷,“刘关张”等三国元素随处可见。巷子里有美味的网红小吃,还有不少唤起历史记忆的地方文化标识,让游客们兴致盎然。令人想不到的是,这条人气颇高的商业巷子,一年多之前,还被当地人称为“水巷子”。不仅下点小雨就淹水,还有大量低质商品充斥店铺。
南子巷之变,源于当阳旧改的持续推进。2021年4月,当阳启动南子巷片区连片改造项目,对居住环境、沿街建筑、基础设施等进行提档升级。按常人理解,巷子改造了,环境变好了,理应生意更好。不过,我们走访中得知,南子巷改造后,生意并没有立竿见影火起来,甚至有小商户觉得“还赶不上以前”。
当地街道、社区干部意识到,巷子穿上了“新衣”,但里面的业态还是老旧的。要想真正红火,还要苦练“内功”。引进当地国投集团,打造特色商圈、信义商铺,保留蕴含城市记忆的小吃,引导街区调整业态、升级经营模式,为街区注入历史文化元素……一系列举措,让南子巷由表及里焕新,才有了我们如今见到的“网红打卡巷”、文化特色巷。
南子巷的华丽转身,只是全国诸多旧改案例中的一个。旧改并不止于一些表面上的修补、翻新、改建,更在于深入肌理的机制、管理上的调整,才能让社区治理更强、城市面貌更新、文明风尚更盛。如果说,改街道、改水电、改照明是改好“面子”,那么,促服务、改面貌、强治理就是做实“里子”。每一个重新获得生命力的老旧小区、老旧街区,无不经历过“面子”与“里子”的双重打磨。
智慧通行、数字消防,武汉部分老旧小区改造后实现从“无人管”到“智慧管”;福州三坊七巷经过保护修复,形成文商旅融合发展的优质业态格局;上海改造百年弄堂,将狭窄而纵横交错的小巷打造成摩登艺术街区。种种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改变,提升小区环境也好,激活商区活力也罢,都是为了让群众多受益。始终围绕这个落脚点,多想想、多问问群众需求,就能让旧改改进群众心坎上,更好激活城市发展、延展城市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