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02日

以“四化同步”激发“乘数效应”

陈烨

路特斯全球智能工厂,工程师进行新车检测。位于武汉经开区的路特斯全球智能工厂总投资超80亿元,是全球首家全工序采用3D数字孪生技术规划设计和建设的工厂。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柯皓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程曼诗

“四化”是现代化的基本内容和关键所在,“四化同步”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省委、省政府编制实施《湖北省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纲要》,着力推进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的四化同步发展,加快建设先行区,这是积极探索践行中国式现代化的湖北实践、湖北路径。

立足新发展阶段,如何正确认识“四化同步”?如何准确把握“四化同步”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找准各地目标定位?近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围绕这些热点问题,专访了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部分院规划研究部主任、高级城市规划师陈烨。

访谈嘉宾

陈烨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部分院规划研究部主任、高级城市规划师

阅读提要

●新型工业化是现代化的重要基础,信息化是现代化的重要动力,城镇化是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农业现代化是现代化的重要组成。“四化”要各自充分发展、协调互促,以“四化同步”激发“乘数效应”、提升发展质效。

●四化同步发展,需要加强多目标统筹,也需要以空间为载体,多重因素一体考虑、多重目标动态平衡,让经济社会发展与国土空间发展布局相适应、相统一。

●坚持科技创新,是推进四化同步发展的根本动力;坚持绿色低碳,是推进四化同步发展的基础之策;坚持城乡统筹,是推进四化同步发展的关键所在。

●走好四化同步发展之路,并不是要追求不同区域“四化”齐步并走、等量齐升,而是综合考虑自然地理、资源禀赋、发展基础等条件,因地制宜、发挥比较优势,扬长补短,“让该干什么的地方干什么”,“把好的做得更好”。

四化同步的核心是“四化”,关键是“同步”

记者:《规划纲要》明确提出着力推进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的四化同步发展,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为什么要突出强调四化同步发展?如何理解四化同步的深刻内涵?

陈烨: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到2035年,“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形成新发展格局,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推动四化同步发展,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路径,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的必由之路。

“四化”是现代化的基本内容。新型工业化是现代化的重要基础,信息化是现代化的重要动力,城镇化是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农业现代化是现代化的重要组成。没有高质量的“四化”,就不可能实现现代化。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转变过去以追求规模速度为导向的发展模式,突出高质量发展要求,着力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必须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既要保持量的合理增长,也要注重质的有效提升,不断厚植现代化建设的物质基础。

四化同步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规模空前,十四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在人类历史上是一件有深远影响的大事。中国式现代化压缩叠加,我国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西方国家二百多年的发展路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相伴发展,互为影响和制约,又叠加了全球化、信息化、低碳化的影响,其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发展途径和推进方式也必然具有自己的特点。发展规模的空间庞大性,发展时间的高度压缩性,发展任务的高度叠加性,发展要求的多重协调性,决定了必须针对我国四化“并联式”发展的特色,发挥制度优势,加强多目标统筹,提高发展的系统性和整体性,推动四化同步发展,形成中国式现代化的持续动力。

四化同步的核心是“四化”,关键是“同步”。首先,“四化”要各自充分发展,实现新型工业化取得显著成效、信息化发展水平大幅跃升、新型城镇化质量和水平有效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等目标。其次,“四化”要协调互促地发展,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信息化和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度融合,实现信息化赋能、工业创新发展、城市高品质建设以及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现代化。《规划纲要》通过系统化思维统筹推进四化同步发展,锻造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源与支撑极,以“四化同步”激发“乘数效应”、提升发展质效。

多目标统筹、多重因素一体考虑

记者:“四化同步”关键在同步,难点也在同步。同步不是机械同步、孤立发展,而是动态平衡、协调推进、全面发展。具体推进中,判定“四化”是否同步的标准是什么?

陈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形成了重复建设、恶性竞争、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一是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不同步,一些地区通过盲目“撤县设区”等方式,人为提高城镇化水平,城镇无序蔓延扩张,优质耕地和生态空间被蚕食,粮食和生态安全受到影响。二是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2021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为2.50,东西部区域发展差距仍然较大。三是工业化粗放低效,过度消耗资源,造成区域生态环境质量退化、能源资源约束趋紧。“四化”发展不协调、不同步是产生这些问题的重要原因,同时也是我们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切入点。

四化同步发展,需要加强多目标统筹,可以通过评价指标来衡量相互间的协同关系。一是新型工业化更加强调质量和效益,关注工业化对农业生产效率提升、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等带动作用,全员劳动生产率、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等指标,体现工业化对不同产业领域生产力提升的影响。二是信息化为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赋能,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走科技兴农、创新与产业融合的高质量发展之路,通过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等相关指标,体现信息化的关键作用。三是城镇化更加注重质量和水平同步提升,坚持实施以人为核心、高质量为导向、面向现代化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率等指标,强调城镇化发展模式的转变。四是农业现代化重在解决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的现代化,通过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等指标,促进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四化同步发展,需要以空间为载体,多重因素一体考虑、多重目标动态平衡,让经济社会发展与国土空间发展布局相适应、相统一。空间发展布局,既是“四化”发展目标、发展任务和发展指标在国土空间上的反映,也是实现四化同步发展的重要支撑。《规划纲要》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方法,以理想空间结构为引领,引导各类用地有序布局与资源高效配置。一是谋划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协同、集约高效的理想空间结构,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守护“一山四屏、三江一平原”的自然生态格局,构筑三大都市圈引领、三大发展带支撑的空间发展格局。二是形成统筹“三生”空间的用地布局,坚持守牢底线、节约集约、绿色可持续原则,推进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稳定农用地,保护生态用地,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促进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

坚持科技创新、绿色低碳、城乡统筹

记者:对照经济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在推进四化同步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坚持哪些做法、规避哪些误区?

陈烨:在推进四化同步发展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准确把握当今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信息化、绿色化和创新发展方向,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另一方面,要清晰认识我国人多地少、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二元结构、发展进程快速叠加等问题。通过四化同步发展,在解决发展不充分问题的过程中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为中国式现代化持续提供更强的创造创新活力,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本质要求。

坚持科技创新,是推进四化同步发展的根本动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新动能新优势的战略性支撑。必须重视教育科技创新的基础支撑作用,强化四化同步发展的动力。湖北的科教资源丰富,产学研用链条较为完备,综合科技创新水平处于全国第一方阵,未来要充分发挥科教、人才、产业等比较优势,着力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坚持绿色低碳,是推进四化同步发展的基础之策。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大量建设、大量消耗、大量排放”的粗放建设方式难以为继,必须主动把发展建立在资源高效利用和绿色低碳的基础之上。坚持绿色低碳发展,既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时代挑战、展现大国担当的魄力,也是基于自身资源环境约束、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让绿色低碳成为推动四化同步发展的普遍形态,工业化要更加强调先进质效和先进生产方式,不断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城镇化要更加强调“三生”空间的协调、人口和土地城镇化的匹配,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农业现代化要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加强突出环境问题的综合治理,推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坚持城乡统筹,是推进四化同步发展的关键所在。城乡统筹是解决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的重要方式。湖北推动四化同步发展,要统筹考虑城市与乡村、工业与农业、农民与市民,通过高质量实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以强县工程为抓手的乡村振兴两件大事,让城乡要素顺畅流动、公共资源合理配置,重塑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城乡发展新格局,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因地制宜、发挥比较优势,扬长补短

记者:湖北不同区域四化同步发展的基础不一致,走好四化同步发展之路,不同区域需要各自把握的侧重点是什么?

陈烨:走好四化同步发展之路,并不是要追求不同区域“四化”齐步并走、等量齐升,而是综合考虑自然地理、资源禀赋、发展基础等条件,因地制宜、发挥比较优势,扬长补短,“让该干什么的地方干什么”,“把好的做得更好”。

从分区特征来看,湖北地理空间呈现明显的东中西三大板块特征,各板块资源本底各异,“四化”发展基础差别较大,需要基于资源本底和区域责任,选择差异化的发展路径。鄂东武汉都市圈地区是国家核心城市化地区和参与全球竞争的关键区域,应改变武汉单核集聚现象,推动武鄂黄黄一体化发展,引导武汉辐射带动周边城镇共同发展,提升都市圈的协作发展水平。鄂中平原地区是支撑湖北省域空间整合提升的关键区域,重在落实国家粮食安全责任、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全面提升城镇化水平和城乡融合发展,构建多中心、网络化的城镇发展格局,补齐交通等基础设施短板。鄂西生态地区是山水特色资源丰富的区域,也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点区域,应在保障生态安全的前提下,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提高交通通达性、保障优质均好的公共服务,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全面提高。

从各级城镇发展来看,湖北初步形成了都市圈、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格局。中心城市和都市圈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县城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支撑,是就地就近城镇化的重要载体。要遵循城市发展规律,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进一步发挥各级城镇的作用,形成以都市圈为引领、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格局。一是强化三大都市圈引领,增强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适应产业和人口向优势区域集中的规律,加快建设以武汉、襄阳、宜昌为中心的三大都市圈,形成区域竞争新优势,为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经济转型升级提供重要支撑。二是实施强县工程,以县域为单元统筹城乡发展,以县城为载体推进就地就近城镇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积极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发展体系,构建统筹县城、乡镇、村庄的三级服务体系,构建政府、社会、村民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体系,促进城乡协调、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共同富裕。

--> 2023-03-02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213960.html 1 以“四化同步”激发“乘数效应”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