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02日

洪林村的转型与坚守

农民日报记者 何红卫 乐明凯

编者按

2月27日,农民日报1版刊发通讯《洪林村的转型与坚守》,聚焦荆州洪湖市新堤街道洪林村的发展理念嬗变。本报现予以全文转载,敬请关注。

洪湖岸边,内荆河畔,湖北荆州洪湖市新堤街道洪林村的脉搏随着时代跳动不息。

多年来,洪林村始终选择农村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曾被誉为湖北农村改革的“一杆旗”。然而,改革道路并非一帆风顺,有过高光时刻,也有过低谷曲折。当昔日荣光逐渐消散,多年的辉煌典型泯然于众,甚至一度是矛盾“重灾区”。励精图治后,洪林村如何再出发?

近日,记者走进这里,看到洪林村正紧锣密鼓筹备庆“三八”文艺活动。经常举办类似的丰富文体活动等集体福利,曾让周边村羡慕不已,停办几年后如今重启有着不一样的意义:当前,洪林村步入了坚持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阶段。

洪林村的转型不仅是一个经济发展的故事,更是一场发展理念的深刻嬗变。

老支书带领下的村庄:

“洪湖岸边一杆旗”遇上了新课题

说起洪林村,绕不过叶昌保。1981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在荆州地区的农村迅速推开。已是洪林村党支部书记的叶昌保挨家挨户搞调研,最终决定洪林村实行“统为主、分为辅,统分结合、双层经营”模式。自此,洪林村走上了“壮大集体经济,共同上升、共同富裕”的路子。

依靠集体经济,洪林人富了。20世纪80年代的十年间,他们以村办棉织厂这只“小母鸡”,先后“孵”出了砖瓦厂、服装厂等十多家企业,逐步实现了由农业型村向工业型村的转变。随着“稳农兴工、工农并进”,洪林村率先办起了曾是当地一流水平的村级教育体系、卫生院、文化宫、文体活动中心等阵地,村民一户一台电视机、一户一栋“将军楼”,享受吃水用电、读书看病等“十不要钱”的福利待遇……

2002年,曾因扩建要占用洪林村土地的洪湖市棉纺织总厂濒临破产。在“农民兄弟”还能带领“工人老大哥”致富奔小康的质疑声中,洪林村整体收购这家企业,成立兴洪纺织公司。高峰期,洪林村同时开办18家企业。现任洪林村党委副书记的陈璐记得,这一时期是洪林村最风光的时候——连洪湖城区的市民都要到村里来打工。

在洪林村的历史上,叶昌保是一个标志,曾当选过两届全国党代表和四届全国人大代表。洪林村创造的荣光,有能人效应,也有时代红利。

然而,在一个宗姓复杂、企业众多的村庄,矛盾之甚,可想而知,洪林村也难以避免这样的问题。2010年前后,村办企业普遍经营艰难,村集体经济跌宕起伏。

创业不易,守业更难。尽管叶昌保不懈努力,但仅靠个人意志终独木难支。曾经的“洪湖岸边一杆旗”,在一段时期内似乎趋于平凡。

2015年,71岁的叶昌保在洪林村“当家”45年后卸任,成为一名普通党员。洪林村的历史变迁公正地记录了叶昌保走过的足迹,也把发展的课题留给后来者。

新“当家人”接过“接力棒”:

凝聚集体力量迈步从头越

2018年11月18日,洪林村换届选举。唱票人用一声声“易华”把32岁的他推上了新“当家人”的角色。7个人的新班子,接过了洪林村新一轮的“接力棒”。

曾经辉煌的洪林村,至易华上任时,积累了大量的村级债务和欠缴村民社保费,还有一大片村民烂尾别墅,可谓“一地鸡毛”。

上任伊始,习惯了有困难找书记的洪林村民,寄希望于易华一人。但易华心中很清楚:个人治村,终有浮沉,只有一个与全体村民同心同向的党支部,调动起村民的内生动力,才是让洪林村走出泥泞、重获新生的全部答案。

眼下架起锅来,只能煮白米,不能“煮道理”。村民心里最关切的现实问题,莫过于3年未缴社保了。村集体负债沉重,村里的产业一时难有起色,从哪里筹钱呢?

洪湖市区,内荆河穿城而过,连通洪湖和长江。2017年,洪湖市启动“一河两岸”综合整治,洪林村的老厂房和老住宅,被划在施工范围内,因利益关系复杂,拆迁一度卡壳。

易华和新班子深知拆迁之难,但也清醒地认识到,这片拆迁区就是洪林村的“娄山关”,必须翻过去,这样做符合洪林村集体的利益。而且他们坚信只要一心为了村民好,就一定能做通村民的工作,争得他们的支持。

易华下定决心:拆老房、建回迁楼、盖新楼,三件难事一口气干下来,累死也得熬住这几年!过去旧账与眼前利益交织,剪不断,理还乱。头两年,新班子一趟趟往村民家里跑,磨破了嘴皮子,总算做通了群众的思想工作。拆迁动工后,7个人又没日没夜地钉在工地上,边拆旧建新,边安顿村民,确权定责,协调理顺,大事小情一一解决。两年时间里,新班子人人累掉了几层皮,总算配合完成了“一河两岸”综合整治,以随机摇号方式将新房分到了各家各户……

用拆补所得、发展集体经济等多种渠道,洪林村妥善处理好历史遗留问题。郁结在洪林村中的一口闷气,被一扫而光,村民曾经的斗志再度点燃,团结起来的洪林村,重新凝结起集体的力量。

“虽然我们面临巨大资金压力等复杂的村务工作,但为村民做实事、办好事的步伐不能停。想都是问题,干才有答案。”1月14日,易华代表村“两委”做2022年度工作总结时说,要想尽一切办法让全村父老乡亲安居乐业,为壮大集体经济打下坚实基础。

全票连任的村“两委”班子:

探索壮大集体经济的新路子

在改革开放之前,关于洪林村有一首民谣:“肩挑小贩穷叮当,有女不嫁洪林郎。”那时,洪林村极穷,村中不少人家迫于生计举家外迁,最穷的洪林六队有七成农户患血吸虫病。

40多年前,叶昌保曾纠结:“统”还是“分”?最终选择了壮大集体经济的路子,当时他的想法十分朴素,如果分了,洪林村来之不易的一点儿积累很难守住,村集体想为村民“打把伞”“遮个阴”,恐怕也不易了。

多年来,即使面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内部调整的压力,走过弯路、绕过远路,但“集体”的概念深深刻在了洪林村发展的基因中,他们始终坚定地选择壮大村集体经济的路子。

时代场景的转换,赋予了壮大村集体经济新的内涵。易华与新班子上任后,就像重走长征路一样,重新探索如何发展壮大新型集体经济。

资源发包,物业出租、资产参股……村集体的农用地种莲藕、养甲鱼,每年能有上百万元的流转费用。村中闲置的老厂房,被开发成物流园、商铺,分租出去每年又可得上百万元租金。最关键的是,通过资产参股的形式,还盘活了原兴洪纺织公司——村集体持股49%,与一家民营企业合办成立新的纺织公司,村党委班子不干涉其经营,公司按市场规则办事,村民凭技能务工,这不仅为洪林村解决了500名村民就业,常态行情下还能为村集体带来约500万元的利润分红。

村集体经济重新殷实,村小区道路管网等基础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一件件民生实事落地生根,村里一度撤掉的公益性岗位也恢复了。2021年,洪林村“两委”换届,班子7人继续当选,而且都是全票!2022年,积极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建设花园小区。疫情防控、防汛抗旱期间,村“两委”带头冲锋,组织党员和志愿者日夜奋战……

看变化、说对比、论今昔,洪林村发展思路更明确、理念更清晰,户户安居乐业,家家亲情融融。几度沉浮的背后,凝聚着宝贵的发展经验。

“办好农村的事,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如果有一条经验,那就是把全村人的心拧在一起,听党话,跟党走!群众信任我们、支持我们是发展的最大动力。”易华说。

如今,宽阔的洪林大道往返着各式汽车,新住宅楼里明灭闪烁的灯火,脚步不停的村民,伴随着洪林村一路走来,新局面、新气象,正孕育在锐意变革的勇气之中。

--> 2023-03-02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213948.html 1 洪林村的转型与坚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