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和、问天、梦天三舱齐聚天宇,中国空间站傲立太空,夸父探日、青藏科考、微纳卫星、量子传输、质子治疗等一批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2022年,我国科技创新成果丰硕、捷报频传。
开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新阶段,有哪些新举措新进展?国新办24日举行的“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科技部有关负责人进行解答。
谈基础研究:建好平台 尽展其能
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是所有技术问题的总机关。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基础研究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科学研究的特点是越往前走,越觉得不理解的东西越多,这是科学家基本的认识,也是对科学敬畏的态度。我们国家到了这个阶段,基础研究的重要性、参与基础研究的主体和基础研究的投入,理所当然应该更加重要。”科技部部长王志刚说。
王志刚表示,下一步,科技部会围绕产出重大原创成果这条主线,把目标导向、市场导向和自由探索这三方面平台都建好,有些是目标导向的基础研究,有些是市场导向的应用基础研究,有些是自由探索的基础研究,让他们都有舞台,大家尽展其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聪明才智。
谈创新主体:创新不问出身
当前,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达40万家,中小型科技企业达50万家,研发投入占全国企业研发投入的68%。
“把企业明确为科技创新的主体,是建设科技强国的必然要求。”科技部副部长吴朝晖介绍,科技部近年来一直在政策、要素和项目等方面持续发力,支持企业提高创新能力。具体在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以及成果转化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下一步要继续围绕“四个强化”来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创新不问出身,无论企业是大是小,无论企业是国营的还是民营的,都应该在创新过程中享受权利的公平、机会的公平以及规则的公平。科技部将进一步强化服务支撑,为各类企业营造公平公正创新的政策环境,从而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创新水平。”吴朝晖说。
谈人工智能:作为新增长引擎继续给予大力支持
人工智能作为一个战略性新兴技术,日益成为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生产力提升的重要驱动力量。以ChatGPT为代表的一批现象级应用,表现出很高的人机交互水平,在众多行业领域有广泛应用潜力。
科技部高新技术司司长陈家昌介绍,中国政府非常重视人工智能,科技部成立相关部门启动了人工智能重大科技项目,确定了以“基础软硬件”为主体、“基础理论”和“创新应用”为两翼的“一体两翼”研发布局,同时依托龙头企业建立了一些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一方面带动中小企业发展,另一方面提升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速度。
“下一步,科技部将把人工智能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新增长引擎,继续给予大力支持。一是推动构建开放协同的人工智能创新体系,加快基础理论研究和重大技术攻关。二是推动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在重大应用场景中锤炼技术,升级迭代,培育市场。三是推动建立人工智能安全可控的治理体系。四是全方位推动人工智能开放合作。”陈家昌说。
谈科技合作:进一步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
加强科技开放合作是中国政府一贯坚持的原则。中国既是国际前沿创新的重要参与者,也是共同解决全人类问题的重要贡献者。
科技部副部长张广军介绍,我们已经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签订了116个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广领域的科技开放合作新格局。同时,举办了48场政府间科技合作会议,新签和续签了25项科技合作文件,在科技抗疫、生物多样性、气候变化和清洁能源等多个领域与多个国家开展了深入务实且卓有成效的合作。
“我们将进一步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加强政府间对接、深化民间交流,拓展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在重点区域、重点国别、重点领域布局新的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平台,在国家国际科创中心实施一批制度性政策性改革举措,并加大我们国家科技计划对外的开放力度。”张广军说。
谈人才驱动:所有科技创新活动都围绕人才开展
科技部政策法规与创新体系建设司司长解敏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不断深化人才评价改革,完善科技激励机制,充分释放人才活力。科技部始终把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摆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始终把解决科技人才的所思所想所盼、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生态环境作为工作重点,推动科技人才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下一步,科技部将坚持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一体推进,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以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为目标,强化国家使命导向,统筹国内国际两类人才资源,通过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强化服务保障激励,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科技人才队伍,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解敏说。 (据新华社北京2月24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