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肖丽琼 通讯员 田智勇 陈起 冯前道
资源总会吃干用尽,“知”源却能动力不竭。眼下,位于老工业基地黄石的县级市大冶,愈发品尝到强悍创新的甘甜。
2022年,大冶市规上企业研发机构占比达到81.6%。这个数字放在沿海省份工业重镇去比亦不逊色。当年,大冶市在全国县域经济“百强”榜单排名第67位,前进12位。
一个内陆县何以在创新力上能与沿海地区比肩?2月24日,全省规上工业研发机构建设工作推进会在大冶举行,来自全省经信系统的代表们齐聚大冶湖畔,解码这座矿冶名城的新型工业化样本。
老工业基地里,“隐形冠军”取代采矿企业
黄石大冶湖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一座新能源汽车造型的大楼令与会者啧啧称奇。
这是湖北融通高科先进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融通高科”)的研发大楼。公司于2016年10月成立,专注于锂电正极材料研发、生产、回收循环利用、销售和服务。
该公司行政总监汪启胜介绍,“车身”幕墙是公司产品放大2万倍做成的实景图片,柱状“观光区”以汽车圆柱电池为原型,400余块光伏玻璃组成汽车“尾部”,为这辆“汽车”输送清洁能源。5层的大楼内,共有38个实验室,300多名研发人员。
这座科技感十足的研发大楼,成为“创新是第一动力”的最佳阐释:2019年,融通高科产品正式投放市场,2020年销售过亿元,2021年销售过10亿元,2022年销售过百亿元。公司已成为国内对磷酸铁锂废旧电池进行环境友好化、经济化、规模化循环利用的领先企业之一。
“公司成立18年都没做成的事,专注研发仅3年就做成了。”在引领大家参观研发中心时,大冶宏泰铝业的技术总监王再国如是感叹。2019年,宏泰铝业联合广东工业分析中心、湖北理工学院、华中科技大学等共建黄石市市级专业研发机构——黄石市东楚铝加工技术研究院。短短3年,研究院已参加8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定,并在已颁布实施的3项中作为主要编制单位。
矿产资源丰富的大冶,素有“百里黄金地,江南聚宝盆”之称,是全国铜矿石重要生产基地。如今的大冶又有了许多新名片: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市、全国工业互联网推动数字化创新领先县市、全国县(市)科技创新百佳典范、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大冶湖畔,曾经密密麻麻的采矿企业被大批行业翘楚和“隐形冠军”所取代。目前,大冶市拥有高新技术企业242家,湖北科创新物种“独角兽企业”和“瞪羚企业”共10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555家。
改吃“知”源饭,资源枯竭倒逼强悍转型
当很多县级市还在吃“资源饭”的时候,大冶已在开拓“知”源上大步快跑。2022年,大冶市企业研发费用近20亿元。
“大冶作为全国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老工业城市,谋划创新驱动是大冶发展的必答题。”黄石市经信局局长王斌说。随着矿产资源逐渐枯竭,因矿而兴、因矿而立的大冶抓住创新“牛鼻子”,未雨绸缪快速转型。2019年以来,大冶坚持以先进制造为龙头,以大冶湖国家级高新区为载体,着力在技术研发、产品创新、科创平台、创新人才等方面实现突破。
相比沿海地区,内陆地区面临人才、平台等短板。如何破解县域创新资源集聚难题?大冶市经信局党组书记、局长辛勇现场传授内陆老工业城市迈向创新型城市的大冶经验——构建创新生态,充分整合现有政策资源,努力筑牢投入、人才等全要素创新保障体系,全力打造热带雨林般的创新生态。
创新发展,人才是关键要素。近年来,大冶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出台“新科技18条”,通过政策引才、平台聚才、项目揽才,加快集聚科创人才。其中,“服务产业专才”项目就成功引导湖北工业大学等院校12名专家教授服务大冶企业。
大冶还鼓励企业“草船借箭”,拓宽武汉、黄石等高校院所、企业人才引进渠道,探索建立“星期日工程师”柔性引才工作机制,依托共建的研发机构,联合本地行业协会、科研院所、重点企业等多方主体协同开展“揭榜挂帅”攻关行动,借势借力开展研发活动。同时,该市力挺企业“自我造血”,探索科技金融服务,制定出台《大冶市科技创新贷款实施细则》,设立科技创新贷款专项保证金2000万元,撬动贷款额度1亿元,解决科技型企业融资难题。对企业在黄石(武汉)离岸科创园等建立飞地型研发机构,该市按企业缴纳的年房租给予50%的补贴,最高资助20万元。同时鼓励企业“走出去”,对设立海外技术转移中心、海外研发中心、海外创新中心等研发机构,按企业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给予50%的补贴,最高资助200万元。
2021年以来,大冶市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省级企校联合创新中心1家、省级专家工作站3家、省级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2家、黄石市级企校联合创新中心10家,规上制造业企业研发机构实现全覆盖。
“大冶经验,可看可学!”省经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这次推进会,加速我省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推动我省制造业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