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评论员
湖北是长江干线径流里程超千公里的唯一省份,担负着确保“一江清水东流”的特殊使命。
水污染治理是长江大保护的首要任务,其中一个重要抓手,就是长江入河排污口整治。
排污口是连接水里和岸上的最后一道闸口,抓好排污口整治,是政治责任,也是民生实事。长期以来,长江流域的污染之所以难以根治,一个重要原因是,这道“闸口”失控、失守,排污口底数不清、源头找不到,对污染原因“摸不着头脑”。
从全世界来看,江河排污口治理都是一大难题。排污口情况复杂,有明口、暗口,有“大口子套小口子”,有“口子”错接、混接。除此,还有涉及农村生活污水、城镇雨洪、养殖废水侵扰、港口船舶污染等多种情况。加上部分排污口污染严重、历史欠账较多,让治理难度加大。
整治排污口,就是为长江污染“找病根”“开药方”,算“明白账”。2018年,湖北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启动,其中一个显著成果是:清查入河排污口12480个。近年来,湖北精准把脉,全省所有长江入河排污口已完成溯源、分类、命名编码,在此基础上对症下药,制定“一口一策”整治方案。
排污口整治落地见效,也要形成长效机制,算长远账。排污口治理是一个动态过程,不是“一锤子买卖”,不可能一劳永逸。已经整治完成的排污口,仍有可能出现回潮、反弹,需要时刻警惕。
排污口问题,表象在水里,根子在岸上。从“站在水里看岸上”的视角出发,抓住排污口这个“牛鼻子”,倒逼的是岸上污染治理。坚持溯源思维,理顺“岸上”的问题,用对办法,才能解决水里的问题。坚持系统思维,多地、多部门协作配合联动,防止“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搞各自为战、各行其是,避免出现监管脱节、治理真空,才能握指成拳,携手共护母亲河。
把好闸门,清水入大江,是湖北持续推进长江大保护的生动缩影,体现了对当前与长远、加法与减法、治标与治本等关系的深刻把握。对于生活在长江边上的人们来说,治理前后的景象,对比鲜明、感受深刻:昔日“化工围江”、今日“江豚逐浪”,过去“水上漂”、如今端上“生态饭”,曾经“脏乱差”、现在“清秀美”。令人欣喜的变化背后,是湖北水环境整治的长期努力,是湖北牢记“国之大者”的尽责担当。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为长江经济带发展立下的规矩、划下的红线。
着力推进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的四化同步发展,这是省委、省政府立足当下、放眼长远的重要部署。
三大流域治理,长江打头扛鼎,我们必须以更高的站位、更大的决心、更严的要求,把长江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做实做细,不断巩固提升整治成效,不让“臭水”“黑水”“彩虹水”排入母亲河,确保“一江清水东流”,答好流域综合治理的湖北“考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