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记者海冰、通讯员鲁黎)2月19日从“2022年湖北六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会获悉,2019年至2022年,荆州博物馆考古所对荆州城墙11号马面遗址进行了三次考古发掘,发现荆州城墙共分4个时期,分别是五代、宋、明和清,明确了不同时期城墙墙体的营建方式。
荆州是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荆州城墙同样历史悠久,它跨越朝代多、保存状况好,有“南国完璧”的美誉。
该考古项目负责人、荆州博物馆田勇介绍,荆州城墙有25个马面(马面是为了增强防御能力,在城墙上建造的突出的矩形墩台),2019年,在对11号马面修缮过程中发现明代墙体的下部有一段青砖垒砌的墙体。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专家组现场踏勘后建议在遵从“最小干预”原则前提下开展考古发掘,以明确荆州城墙历史沿革及各时期营造技术,并希望借机为治理墙体病害提供实物资料。荆州博物馆多次召开专家论证会,制定详细的发掘方案,经向国家文物局批准,在此进行了三次发掘,发掘面积345平方米。
田勇介绍称,考古发掘获重要收获:首次,发现明代砖墙直接修建在五代至宋代城墙之上的“墙包墙”重要现象,为展示荆州城墙的沿革提供了直观场景。
其次,该段墙体叠压在唐代地层之上,明确了该段墙体的年代上限。明确了五代时期该段墙体为土城垣内外包砖结构,宋代为土垣外侧包砖,并有内坡排水沟结构,明清为土城垣外侧包砖结构。宋代的三期城墙一直沿用五代的墙体,仅在不同时期对五代的墙体内侧进行增加护坡厚度与高度。明太祖甲辰年,湖广平章杨景在宋代城墙外侧进行填土垫高后重新修筑而成,在万历十年该段城墙向南移了约3米。
此外,宋代城墙墙体出土有2件“鄂”字、1件“後”字铭文砖出土,为研究古代城墙附属建筑及城墙砖制作与来源增添了新的实物资料。
专家表示,荆州城墙砖墙建造始于五代,经后世不断增补修建,历经千年使用而未间断,可以说荆州城墙是全国唯一一座连续使用时间最长、保存最完整的砖城。相关考古发掘成果,为荆州城墙保护与研究提供重要考古学资料,进一步丰富了荆州古城历史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