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左晨 通讯员 宏小萱
作为全国首批七个碳交易试点之一,湖北已建立了成熟的碳市场交易体系,累计交易量和成交总额保持全国前列。
近年来,瞄准碳交易、碳金融、碳普惠、碳资管等领域,湖北碳市场正加速转型,由参与碳配额交易的“卖碳翁”,向点碳成金、提供绿色金融综合服务的“碳券商”转变。
由碳交易向碳服务、碳投资转型
2010年,湖北提出“打造全国碳金融中心”。次年,湖北入列国家碳排放权交易试点。2014年4月,湖北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开市。
截至2022年底,湖北碳市场配额累计共成交3.75亿吨,占全国份额的44.6%;累计成交总额达90.71亿元,占全国交易总额的46.9%。覆盖企业数量从最初的138家扩大到339家,涉及钢铁、水泥、石化、化工等16个行业,均为年耗能1万吨标煤以上的工业企业。另外,还有合格投资机构940多家参与交易,形成了多元化、多层次的市场主体结构。
正因湖北试点碳市场的领先优势,中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以下简称“中碳登”)得以花落湖北。
随着2021年全国碳市场的开市,试点碳市场交易面临的外部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作为区域“双碳”工作探路者,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以下简称“湖北碳交中心”)开始了湖北碳市场的转型之路。
湖北碳交中心总经理何昌福介绍,通过新设中碳资管公司,由碳交易向碳服务、碳金融和碳投资转型,初步构建起多元化、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在创新业务体系方面,联合湖北电力交易中心推出全国首批电、碳市场双认证的绿电交易凭证,建立了电力市场与碳市场协同联动机制;上线碳监测云平台,利用金融科技推进网点绿色转型。
在绿色金融服务产业方面,推进建设“鄂绿通”平台,助推绿色企业和绿色项目融资发展,并发挥专业优势,协助多家银行完成项目减排总量审定工作;新组建的碳达峰基金规模已达20亿元,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助推湖北打造低碳产业集群;开展“碳关税”专项研究,为相关进出口企业的业务需求做好技术储备。
每一次“绿色出行”都可存入碳账户
乘公交、骑自行车、步行……未来,你的每一次“绿色出行”都可被量化存入个人碳账户。
“减碳事关每个人、每家企业,湖北在碳普惠方面已积累大量经验。”湖北碳交中心碳中和部负责人刘树说。
什么是碳普惠?简单来说,它是对个人、家庭、小微企业践行低碳行为产生量化的减碳结果给予价值确认,并赋予经济或政策激励的减碳引导机制。其特点是个体减碳量很小、不容易记录和监测,同时又在社会上大量存在——“量不大但面很广”。
目前,湖北碳交中心已与武汉市和武昌区的碳产业平台共同成立碳普惠管理公司,该公司将建立并运营集个人碳普惠、企业碳核算、碳账户登记于一体的统一碳普惠平台,企业和个人低碳行为(低碳消费、低碳出行、植树造林)将会被量化并计入“碳账户”,支撑武汉市碳普惠体系建设。以武汉市试点为起点,平台将逐步延伸覆盖全省和全国。
在碳中和服务方面,湖北碳交中心还与吉林大学、中国能源建设集团、中国饭店协会、中传互动、吉利数科等达成战略合作,为会议活动、建筑、赛事、企业运营等输出碳中和服务体系。
在林业碳汇方面,湖北碳交中心与十堰市、恩施州、来凤县、英山县等地方政府签署林业碳汇开发协议,将碳汇资源转化为资产、生态产品转化为资本。
五大平台逐“绿”新赛道
面对碳达峰、碳中和的庄严承诺,湖北将绿色、低碳发展作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作为省属唯一金控平台,湖北宏泰集团同时建设了全国、区域“两个碳市场”,已布局形成五大“涉碳平台”——
中碳登,定位为全国碳市场基础设施平台,承担全国碳市场注册登记和清结算职能;湖北碳交中心定位为区域碳交易和碳金融创新的承载平台;筹建中的武汉碳清算所定位为全国性涉碳金融工具清结算基础设施平台;中碳资产管理公司布局碳服务、碳普惠、碳认证、碳投资、碳汇开发等全产业链涉碳业务;双碳基金公司依托基金投资工具,着重培育打造低碳产业群。
湖北宏泰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陈志祥表示,集团将认真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要求,充分发挥好“两个碳市场”协同发展效应,协同式、突破性推动碳金融创新和低碳产业培育,积极打造全国碳交易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