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李朝霞 通讯员 黄小俊 戴辉
1月11日,“宜才码”认定的B类专家、“湖北工匠”杨文华接到临时通知需立即出差,紧急之下他联系三峡机场人才服务专员,通过贵宾通道,及时赶上了当日的航班。
这是湖北自贸区宜昌片区打通人才服务“最后一公里”的生动写照。目前,宜昌市通过“宜才码”完成注册超10万人,认定近3万人才。
企业创新发展,人才是引领,资金是“血脉”。湖北自贸区通过一项项创新举措,为企业聚集人才、盘活资金妙招频出。
“智高点”抢占“制高点”
聚焦人才培养、服务、支持、激励等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湖北自贸区纵深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助力“惟楚有才”的美誉转化为“人才兴鄂”的现实生产力。
宜昌片区创新打造一站式、系统化、智慧化人才服务信息平台,集合住房安居、交通出行、便捷就医、子女入学、休闲疗养等9大类15项人才服务和144项公共服务,实行人才政策“一站受理、一网通办、智能匹配、免申即享”,实现人社、住建、卫健、教育等多部门联办和县市区多层级协同,确保人才服务“码上联办”。
人才引进来、留得住,还用得好。武汉片区上线“光谷数字人才卡”,转变了以往由政府单方面为高端人才提供服务的单一模式,引入市场化资源,为高端人才提供“政务服务”“医疗服务”“子女入学”“休闲度假”“融资对接”“商业服务”等全方位服务,助推人才服务体系进一步升级。
目前,该片区已精准服务478名高层次人才,相关做法被国务院自贸试验区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印发简报向全国推广。
以人才“智高点”抢占发展“制高点”。襄阳片区围绕制造产业发展规划,创新“企业订单、学校下单、政府买单”的人才培养机制,确保政府、学校、企业人才供需匹配,更好地满足高新技术产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帮助传统制造企业向智能化、自动化、信息化方向转型升级。
“首贷担”送去“及时雨”
资金是企业的“加油站”。湖北自贸区坚持服务实体经济,聚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着力推进金融创新,为企业送去“及时雨”。
破解小微企业首贷难,武汉片区为小微企业在银行获取的首笔经营性贷款(50万元以下)提供政策性担保,帮助企业建立在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履约记录、做好信用培植,引导信贷资金精准流向真正需要扶持的小微企业,2022年新增“首贷户”870户,担保服务金额12.28亿元。
推进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襄阳片区支持推动我省首笔20亿元资产支持票据(ABN)落地,发行主体凭借支持资产的未来能力获得融资,助力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盘活企业的存量资产,实现未来收益的现时兑现。
为科技企业减负,武汉片区组织多家保险公司参与,成立武汉东湖科技保险发展促进中心,作为辖区“产、学、研、用、孵”一体化平台,为科技企业提供“保险补偿+风险管理+保险融资+管理赋能”的综合服务,聚焦科技企业风险痛点推出一系列重点产品和创新产品,补贴企业投保科技保险和享受科技保险保费。全国首单“环保装备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保险”“植物新品种权侵权损失补偿保险”,全省首单“首版次高端软件安全责任保险”“建筑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等全国、全省首单科技保险产品在该片区接连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