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戴文辉 通讯员 刘涛
“从‘企业人’变成‘社会人’,当初心里直发虚。”今年71岁的赵继满是东风公司发动机厂退休职工,家住十堰市张湾区花果街道头堰社区。2020年,国企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改革中,他和近4万名东风公司退休职工一起,划归张湾区管理。
近两年里,变化每天发生:小区改造、道路拓宽,楼梯间的灯也更明亮了。赵继满子女都在外地,老两口腿脚不便,最满意的是社区筹资、东风公司提供场地建设的长者食堂。“一餐4块钱,没涨过价!”他说,“社区是我们的第二个家,舒服、自在。”
31个老旧小区改造升级
2020年,东风公司66家单位近4万名退休职工移交张湾区。“许多老人顾虑重重,觉得自己是不是被当作‘包袱’甩掉了?福利待遇还有没有保障?”张湾区委负责同志说。
要安定人心,必须找准突破口。
张湾区有许多小区,原是东风专业厂宿舍,大多年久失修,老人们住得不方便、不舒心——这就是突破口。
车城路街道友谊新村小区建于上世纪70年代,665户居民,多是东风公司退休职工。早些年,小区有两个东风物业站,8名员工,还忙不过来。“路窄,车子随便停,经常堵路吵架。”物业管理人员李梅说,小区供热、供水设备和管网都是超期服役,每到供暖季,爆管、漏水是常事。
半年时间,小区黑化路面5000多平方米,增设排水管道1000余米,更换路灯50余盏,增加停车位120余个,引进市场化物业公司。“凡事征求居民意见,扯皮自然就少了。”李梅说。
2021年,小区改造完成,物业费从每平方米0.5元涨到0.75元。近七成居民赞成。“硬件好了、服务上来了,物业费该涨。”老住户董岩说。
红卫街道界牌社区吕沟巷原先有条土路,坑坑洼洼,70岁的饶巧云推着婴儿车走得战战兢兢。小区改造后,路面平整、人车分流,“小孩自己跑都没问题”。
饶巧云1972年从云南来到十堰,进入原二汽动力设备厂,“最早住干打垒土房,后来是砖房,再搬进楼房。如今,家里有暖气,下楼就是小游园,住着很舒服。”
“十四五”期间,张湾区计划改造东风老旧小区57个,目前已完成31个。“升级的是环境,凝聚的是人心。”张湾区委负责同志说。
近2万平方米闲置资产再利用
“做梦都想有个乒乓球馆!”57岁的高林山家住花果街道铸一社区,这个社区是东风商用车铸造一厂的家属区,老年居民喜欢跳舞、打太极拳,以前没场地,只能“打游击”。
“这个活动中心,必须建!”社区党委书记曾付彦瞄上铸造一厂一栋二层小楼,它原是厂里的职工俱乐部,厂区搬走后,闲置下来,常年大门紧锁。
铸造一厂爽快地交了钥匙。该厂离退休管理科科长谭照松说:“我们就是退休职工的‘娘家人’,凡是能让老人们生活更舒适的,都全力支持。”
去年7月,社区向上争取改造资金100万元,小楼改造动工。铸造一厂承担水电费用,并参与小楼的日常管理。居民出点子、提建议,商定改造方案。
8月,改造接近尾声,资金出现缺口。居民们有的来现场帮工,有的送来软装材料,还有的捐资购买球台。“乒乓球设备购买原本需要5万元,居民们出钱出力,最后只花了3000元。”曾付彦说。
小楼焕然一新:一楼是舞蹈室、摄影室、手工编织室和书画室,二楼是乒乓球馆。高林山和几个老伙计天天来打球,他说:“地面防滑,墙面特意漆成浅绿色,灯光柔和。这样的条件,不比专业球馆差!”
目前,东风公司共向张湾区移交不动产95处,面积约10万平方米,其中,空置土地、房屋等闲置资产11处,面积近2万平方米,绝大部分被改造为社区活动中心、邻里中心,实现资产盘活、重复利用。
加速构建15分钟养老服务圈
“刘大爷,房子租到了!”一大早,红卫街道袁家沟社区桥头小区,75岁的李纪兰和76岁的赵福全赶到79岁的刘满家,捎来一个好消息。
刘满患尿毒症,每周要透析2次。他家住5楼,最怕下楼。李纪兰是小区“敲门”行动队队长,发动全队帮忙找房子。
“价格不贵、距离也近,很合适。”刘满很满意。
桥头小区有住户500户,60岁以上老年人占比达八成,80岁以上老年人有100多户。在社区组织下,80多位低龄老人成立“敲门”行动队,服务高龄老人。
李纪兰随身带着手写的“小区老人信息记录本”,用不同颜色笔迹记录着哪些老人要定期回访、哪位老人需要定期去医院复查等。她说:“许多老人是二汽建厂时就来到十堰。当初,树是我们栽、路是我们开、厂房是我们建,我们对这个地方都特别有感情。现在,我们互敬互爱、互相帮助,让大家的晚年生活都能幸福安康。”
除了发动老年人“自助”,袁家沟社区还引入“时间银行”,建设红色驿站,招募志愿者为老人提供服务。“手机功能越来越多,没有志愿者教,我还真不会用。”上周,社区组织一堂老年手机课,李奶奶为活动点赞。
张湾区采取财政补贴、无偿或低偿提供场地等方式,进一步整合政府、企业、社会等资源,加快构建15分钟养老服务圈。目前,全区已建成1个智慧养老服务中心、5个嵌入式社区养老服务站、89家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养老床位3000余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46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