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报评论员 余姝满
阅读提要
大语境从来都是与小日子、小插曲紧密相连。消费并不抽象,消费信心也不会凭空增加。每一次消费,不仅是个体体验,也是消费市场回暖、提振消费信心的具体落点。
从春节的热闹红火到元宵的喜气洋洋,消费火热的故事不断上演:电影票要抢了、餐馆要等位了、景区要排队了……“抢”“等”“排”这样的字眼里,藏着消费的活力,藏着经济的升温。
从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到今年1月底进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在一个个重要会议上,“消费”“信心”等是热词,传递的信号鲜明清晰:促进消费、提振消费信心,正在成为社会的大背景、大环境、大语境。
大语境从来都是与小日子、小插曲紧密相连。消费并不抽象,消费信心也不会凭空增加。信心哪里来?
对国家、地区和社会而言,来自暖心的政策激励,对于消费者而言,来自生活的小片段、亲身经历的小插曲。一段时间来,不少关于消费的小故事常常引发关注。有消费者点赞的,比如生意火爆,店家仍为预订了的客人留房;客流量大,景区仍为游客的“小需求”做好服务。
但面对持续高涨的消费热情,有些商家急了甚至乱了,只惦记消费者口袋而不顾消费者的感受和评价。不要小看一个个小插曲,借由信息传播,它们都可能影响一个领域或一地的环境声誉,影响消费信心。
针对新型消费,曾有调查报告研究指出,消费场景的丰富拓展重新定义了消费习惯和消费内容,体现出消费方式和行为的积极变化。但不论场景如何丰富,消费有一些不变的内涵本质:在强烈的物质属性外,它还连通人们的非物质性需求,比如舒适度、愉悦感、满足感,最终传导至一个个小的消费场景、消费故事。正因如此,消费越显活力,越要持续长久地做好消费服务,越是要在细节上打磨服务品质,切忌“一锤子买卖”。
很多时候,我们比较关注大的动作,对细微末小不在意,导致不少“鱼刺”般的感受影响人们的消费获得感。一个个消费小插曲,其实也是观察消费信心的小窗口。每一次消费,不仅是个体体验,也是消费市场回暖、提振消费信心的具体落点。行业上的每一环、每一个节点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守住消费信心,需要在点滴细微处保持长期专注的耐力、定力,构筑起一个诚信打底、品质保鲜的消费环境,把“喷涌而出”的消费意愿变为“细水长流”的消费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