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余姝满 通讯员 王晓丽
近日,走进襄阳市樊城区太平店镇徐堤村的鳜鱼养殖基地,五个整齐排列的“巨型水桶”映入眼帘。
这是鳜鱼在陆地上的“家”——陆基高密度养殖桶。老板徐奥杰正在捞鱼,通过观察鱼肚子,看鳜鱼的进食情况。
徐奥杰,“95后”,退役军人,当过电工。因为对养鱼有兴趣,2021年,他辞掉工作,凭着积累的知识,投入12万余元,购入直径6米、高2.2米的陆基养殖水桶,搭建相关设备,成了徐堤村第一个在渔业养殖上“吃螃蟹”的人。
陆基水产养殖是一种摆脱自然水域对养殖带来的影响,以陆地为基础的新型模式。
徐堤村水资源并不富集。过去,基本无人从事过水产养殖,陆基圈养在该村更是头一遭。
2021年5月,徐奥杰开始投放第一批鱼苗,由于缺乏实践经验,死亡率90%以上。求助襄阳市水产技术专家,症结找到:排污不行,鱼体感染细菌。
除此,之前的露天养殖方式也开始暴露问题。水质逢雨就变差,影响鱼的健康。
听从专家意见,养殖场将“巨型水桶”底部平改椎,方便鱼的排泄物更好集中、处理,另外,搭建大棚,加大水管直径,利于水循环,保持好的水质。
一次次改进后,情况好转。第二批投放的鱼苗,成活率达到90%以上。
在我国现有1000余种淡水鱼里,鳜鱼是名贵鱼类,也是汉江流域的土著种类,对水质、溶氧等环境要素有较高要求。
徐奥杰指着大棚外的一个蓄水池向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介绍:“这里的水,通过管道分流进五个桶,再从其他管道排出,部分流进生化池过滤,再次进入蓄水池。另一部分密度较大的,流入其他管道,过滤一次后,用于灌溉田地。这样可以高效利用水资源,且生态环保。”
第二批投放的鱼苗养殖周期短,重量不足1.2斤的鳜鱼,单价较低。徐奥杰算了笔账:“就是这样,也卖了近20万元。”
去年8月底,养殖基地投放第三批鱼苗,共15000尾,养殖周期9个月,预计今年6月上市。
这几年,徐奥杰有时间就在抖音上发发自己养鱼的视频,吸引不少养殖人士和客户咨询,甚至来基地参观考察。“养鱼这条路走得不容易,但每次看到活蹦乱跳的鱼儿,我信心满满。”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