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应松
公安县地处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的走廊,湘鄂边上,这里的民俗兼有湖南和湖北的特点。比方,看戏与听戏,公安县人都是湖南花鼓戏,而不是荆州花鼓戏,实实怪哉,过年的民俗也略与湖北不同。
春节我们叫过年。过年得忙年,忙年至少一个月,但一般到了冬至就开始杀年猪。就算忙年一个月,过了春节,还得请春客一个月。这么算来,春节大约是两个月的节日,够漫长了。在农耕时代,这种生活节奏是很吸引人的。何况,冬天太冷,人们需要希望和想象,来打发漫长的寒冷,迎来春节——即春天之始的节日,再想象春暖花开,阳光明媚。虽然,公安县在长江以南,但春节离春天依然遥不可及。
有一句旧时俗话说:“大人望种田,小伢望过年。”过年才有肉吃,才有新衣穿,才有钱花(压岁钱),才有鞭炮放,才能敞开肚皮吃饱饭。对于长期处于半饥半饱中的我们,过年就是另一个世界的生活,而这种生活很短暂,昙花一现。
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大都与鬼神有关,在喜好巫鬼的荆楚,春节是要与死去的祖先们一起过的。春节有一连串的祀祭活动,从大年三十吃年夜饭时的给过世亲人们烧纸、“叫饭”,到傍晚去给先人坟上送亮(上灯),到正月十五夜又给先人坟上挂灯,有一种想象先人们的回家和参与,是人与鬼大团圆的节日,而人鬼不能分开,依然如活着一样。炽盛的巫风加深和渲染过年习俗的繁缛,也是呼唤人神同娱、三界同乐的一个借口。
在一本同治年间的《公安县志》上,有这样的记载:“……以牲醴祀神,换桃符,写春帖,向晚祭墓,掰芦作栀子灯,插于先墓,野田荒冢,恍若灯市。爆竹之声。远近交应,通宵不寝,谓之守岁。元旦黎明,举家盛服祀先,择吉时开门,迎喜神,谓之出行。男女遂拜尊长,男人出拜族党,谓贺新年。”
印象中小时过年总是大雪纷飞,而且齐膝深的雪是寻常景色,这样的雪让过年变得年味十足。
所谓忙年一个月,即指进入农历腊月之后,过年的气氛就蠢蠢欲动了。杀猪声是属于别人家的,我们家因为父母是裁缝,家里没人养猪,养过一年,杀的年猪很小,杀猪时会有羞愧之感,因为别人家的年猪膘肥体壮。但不管杀与不杀,家里总会有腊肉腊鱼晾在檐前。再穷的人家,腊月间也要弄两刀不论好坏的腊货装点门面。
干鱼是我们穷人家孩子年前要干的活。“干”读一声,就是在一些野沟里,截一段,两头筑泥坝,将里面的水戽干,捞里面的鱼。筑坝的工具有戽斗和锹,用戽斗拢软泥,用锹挖硬泥。再加上一个水桶将水戽干。这得大半天,而且赤脚入水,冻得人双腿麻木。如果太冷,就会生一堆火,烤烤后再戽水。坝里面可能就几条小鱼,也可能有一两个甲鱼,一两条大黑鱼,还有鲩鱼和鳊鱼,但鲫鱼肯定不会少。反正,作为一个男孩,团年时桌上的鱼是要指望你的,还得弄些腌成腊鱼。我的记忆中,每年的冬天,我们都要到处找荒湖野塘干鱼,冻得不成人形。
还有,就是挖藕。因为藕要用来煨汤,用砂罐煨,穷家小户的,就是一大罐骨头藕汤,可以吃半个月,也是家家必备的年节菜。藕从哪里来?自己挖。我家的周围有大面积水塘,都是野藕。但也有时有人管,不让挖。别人家养了鱼,要等鱼抓完后,不要这藕了。挖藕的工具跟干鱼一样,戽斗和锹。挖藕同样需要筑泥埂,然后戽水,找泥中藕芽,顺着挖下去。藕有深有浅,深的在硬泥里,会很吃力。赶藕,一根藕有的两米长,你要一锹锹挖,还怕挖坏了藕,淤泥进入藕孔,这藕就没用了,洗时费力。这样挖一锹必须用手抠藕沿两边的泥,全是十个手指特别是指甲的功劳。挖时不觉得,到了晚上睡觉,十个手指尖焦辣火疼,这种疼痛会持续一个星期以上。而挖藕难受的还有寒冷,一般是腊月二十后,天寒地冻,北风呼啸,有时还会大雪纷飞。但这都难不住为了过年的男人们,赤脚,上身穿旧棉袄,两个袖子下掉。烧一蓬火,跳下湖去就什么也不管了。像我这种瘦弱少年,一天也可以挖几十斤。
干鱼挖藕,我青少年最痛苦的记忆。
这些除了自己动手,其他的春节食物,也靠自力更生,没有上街花钱去买之说,说白了,没有钱。
晒苕皮,先将苕(红薯)煮了捣成糊状薄薄地刮到被单上,划成小块状,上面可撒些芝麻,待晒干或晾干后剥下,以备腊月二十七炒苕皮。摊豆皮,豆皮是用米加荞麦磨成粉后蒸好,摊成薄块再切成丝,然后放在冬阳下晒干,成干豆丝后,可放很久。苕皮、豆皮摊晒在门口禾场,作为家底殷实的一种显示,是不能少的。但摊豆皮时,村里的邻居要参加,摊好的热豆皮,切成丝后,要让大家共享,炒热豆皮,里面加些大蒜,如果家里富裕,可放些肉丝,刚好杀了年猪,再摊豆皮,一定炒肉丝豆皮,一人一碗。摊好的豆皮会吃去一半,主人家会高兴。反正,别人家摊豆皮,你也去吃,轮流坐庄。
打糍粑也是左邻右居都要参与的事。打糍粑是用碓窝,将蒸好的糯米放入碓窝,两三人用木棍杵,杵得愈久愈细愈好吃。碓窝家家转,一天晚上要赶几个场子。有一年我家因未能借到人家碓窝,糯米又蒸熟了,没法,就想到用水缸代替。这水缸薄,必须小心翼翼,基本上不是杵,是搅拌。好在米蒸得烂,竟把糍粑“杵”好了,到最后收工之时,乐极生悲,一不小心,我把水缸杵破了,杵了个圆洞。后来这水缸用一个大盘子,糊了水泥补好,装水还是漏,只好做了米缸。杵好的糍粑未冷却时,就得切成块,等它变硬后,得放入水缸泡着。糍粑可用鸡蛋炒,可用豆皮一起煮,放点腊肉青菜最好。还有一种吃法,是在炭火盆里,用长火钳搁在火盆上,将糍粑烤着吃。糍粑遇火,会鼓起来,烤得焦黄之后,将鼓起的糍粑戳个洞,里面灌入白糖,这种糍粑外焦里嫩,香糯柔甜,热噜噜的,甚是好吃。
大约到了腊月二十,小镇上的文墨之人,就会摆出对联摊子,写着除旧迎新、春回大地、福满乾坤、人勤春早的对联来。在我们那儿,写对联有一种鸟形字,不用笔,用竹片沾着各色广告颜料,每个字由数只彩鸟、蝶组成。这种鸟形字写在蜡光纸上,是彩色,很好卖。如今,这种鸟形体对联没有失传,依然在公安乡间流行,竟然还有了印刷的鸟形字对联。
公安县是腊月二十四过小年,这一天,家家得扫堂尘灰。因过去是茅屋,家中烧柴,烟熏火燎,屋梁顶上伸出的稻草上会吊出一条条堂尘,越吊越长,随风摇曳,如今想来非常奇怪。这一条条的堂尘,只有到了过小年这天才能扫,还要洗桌子板凳,为吃年夜饭作准备。一年的大清扫,大清洗,都在小年这天。
接下来就要准备团年饭了,家家小孩都被驱赶到虎渡河边的码头上,一桶桶地洗藕、洗苕、洗海带、洗猪蹄、整猪头。天虽冷,但小孩大聚会,河边热闹非凡,一双双小手冻得通红,想着团年饭的饕餮口福,谁会拒绝这样的河边热闹?
“酥食”的准备也很重要,这是待客的必备之物,也是一年才有的稀罕食品。平常,没有哪家会吃得起这些东西:黄豆酥、水晶糕、酥饺。做酥食的师傅,在公社小镇上,就一两个,得夜夜赶场,帮你做,也就给两包烟。他们是腊月之后飞俏的人物。因为是一次下油锅,所以,必须在做酥食的同一天炸苕皮、炸米叶子、炸肉丸、炸藕夹(我们叫藕鸡腿子)。
炒货必须在腊月二十七,谓之“炒七不炒八”,炒了八,翻过年来天天“吵”。炒货甚丰,炒花生、炒苕皮、炒豌豆和米子(米泡),米子用糖稀浇,又成为米子糖。炒货炒好后将陶坛擦干、烘热以便贮藏。贮藏得好,几个月还嘎嘣脆,当地叫蛮焦,不嗝(焦脆的反义词)。炒米子,不是一般的米泡,是糯米蒸熟后,晒干,称为阴米,再炒。阴米做的米子糖,有嚼劲。
团年饭,北方可能叫年夜饭,但我们叫团年饭,也有写成团圆饭。那个年代的团年饭,在我家至少也有六七碗菜。生活稍好一点之后,团年的年俗才讲究,即“吃十碗”。有豆腐、鱼、肉,珍珠三丸子,粉蒸肉,排骨、鸡和肠肚三扣,有藕夹,炸苕丸子,藕丸子,炸鱼块。还有一个重要的头菜,就是鱼糕,用三鲜浇帽。鱼糕叫湘妃鱼糕,但现在叫公安鱼糕,已经名声在外,这也说明,公安的菜肴主要是湖南风味。因为公安为有名的美食之乡,这些年,公安锅盔、公安牛肉已是名满全国,农村的生活越来越好,吃饭越来越讲究。我们过去是一个火锅(公安叫炉子),不知哪年开始,一个桌子上有五六个火锅已成常态。而团年饭,已经达到二十多碗了。农村有八大、八小、八拼盘二十四盘的“腰汤席”。
团年饭开席一般在中午前后,先在门口燃放鞭炮,然后关门,“叫”(祭)祖先及去世的亲人,同时在桌下烧纸,弄得满室烟雾。祭酒则倒于地下,接着才入席用餐。
公安有这样的习俗,团年桌上煎的鱼不能动,谓之“年年有余”;不能喝汤,否则来年出门即遇雨。
但如果你在公安过年,你会发现在腊月二十九半夜,燃放鞭炮团年的多。这是何原因?其实,公安约有一半人为湖南人,都是当年从湖南过来开垦湖区的,往往聚村而居,全是说湖南话的。而他们团年与湖北人不同,就是在腊月二十九半夜,说法很多。在我看来,他们因为是外乡人,是想与湖北人在团年上抢个头彩吧?而且他们团年桌上的鱼是用木头雕的,此“鱼”数年不换。我见过各种雕鱼,若有爱好收藏的去收购,一定不虚此行。
团年过后最重要的事,是去祖先及去世亲人的坟上“送亮”,也叫“上灯”。每年,我们都会自做这种供奉先人的灯,用墨水瓶加灯捻子,放入煤油,纸罩,用四根树枝支撑。带纸钱和香,去几个先人的坟上送亮,让先人们也亮堂堂地过年。在公安县年三十夜的田野,晚上看去,到处是荧荧的灯火。如志书上说的:“野田荒冢,恍若灯市。”这情景,真是温馨而又怅然。生与死,生生死死,在这片田野上,是何等壮观,又蕴含着什么样的田野或者村庄的伦理?慎终追远,不忘亡者,而民德归厚矣,这真的是地道的中国情怀。
年三十晚上全家围着火盆守岁,也有叫辞岁的。年三十夜在没有电灯的时代,大约是最黑的一个晚上,但小孩子则是聚集到另一家宽畅好客的人家里“摸眼”(扑克),小赌,一分钱一盘。到了子夜时分鞭炮大作,叫着“出行”,这时候,在外玩牌的小孩就要摸黑回家。这种回家,就是两眼一抹黑,等于是闭着眼睛凭感觉找路。而此时,由母亲将猪头放置在灶口,焚香,跪拜。据说这是拜灶神。为什么新的一年第一个要拜灶神?我感觉是想让灶王爷保佑老百姓新的一年有饭吃,天天灶火不断。
正月初一去长辈家拜年,就是以拜年的名义讨压岁钱,讨得五分一角就不错了。而父母给的压岁钱,也就五分。我们叫牙酥钱,意思是买酥食去吃。
这一天开始,玩狮子、龙灯、采莲船、蚌壳精的,送财神的,走马灯一样来来去去。
采莲船唱的是“采莲船来得快,恭喜老板把年拜”,真正的韵味在众多衬词“哟哟,呀嗬咳”中,最有水乡特色。当然,蚌壳精同样是水乡的产物。这蚌壳精是用竹篾做的,人在蚌壳里,蚌壳打开,是一个乡村嫂子,红袄绿裤,妖冶异常,就像是一个大蚌壳里藏了个女妖精。
玩狮子的一来总是气势逼人:“我金狮,踏春风,踩祥云……”一般人家,也就是一包烟打发而已,富裕人家(或单位)还“挂红”。“红”是红布,用绳子系在堂屋中檩上,狮子得搭几张方桌才能够到。两人的狮子,须配合默契,有些功夫,稍有闪失,桌翻人落,不摔个半死才怪。玩狮人多是高手,不会出偏。取了“红”,满堂喝彩。
送财神的多为老者,所谓财神,一张红纸条,上有木雕财神的印戳,进门即唱:“财神进门来,四季广招财……”财神印戳各不相同,像原始的木版画,是挺有价值的民间美术作品。
公安有请春客的习俗,从正月初一到正月三十,家家轮流请客,吃了张家吃李家,日日酒宴,夜夜欢歌。公安人好客,也会吃,整个正月总是吃得满嘴跑油,村里酒鬼乱蹿。各家的好菜都尝遍了,春耕也就要开始了。
正月十五的元宵节,在公安县很淡,俗话说三十的火,十五的灯。这天依然要到先人坟上挂灯,现在是电子灯。那时没有汤圆,也没有灯节,但“赶毛狗”的习俗甚为特别。元宵之夜,田间地头,不约而同点起柘树枝叶,一同燃起,齐声吆喝,还有敲锣敲盆之声,煞是热闹,犹如暴动。毛狗为何物,即毛虫也,为害庄稼的田蚕也。春至,虫虺蠢蠢欲动,乡人必须将其驱逐出境,不让有虫灾,庄稼才丰收。也有说毛狗是吃月亮的天上的妖狗。不管是什么样的“狗”,就是人们恐惧的、为害一方的妖怪。那狂乱的喊声,敲打声,同仇敌忾,气势磅礴。人们从来没有这么团结,在这一天,在岑寂的田野上,一起喊出他们内心的排斥和愤怒,一起用群情激昂的声音,表达他们对丰收的渴望和呼唤。他们石破天惊的喊叫,他们点亮烧退妖魔的熊熊大火,将驱走一切邪秽,让大地吉祥,人寿年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