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1月18日

“金色名片”曾侯乙编钟将申报“世界记忆”

曾侯乙编钟甬钟与纽钟。(省博物馆供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海冰 通讯员 曾攀

随州曾侯乙编钟作为著名的音乐文物,近日“跨界”入选第五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其背后得到了国内外各界支持。1月15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采访了湖北省博物馆馆长、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方勤,他回忆了历时数年的“申报之路”。

曾侯乙编钟1978年出土于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年代距今约2400年,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出土青铜编钟,是全球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为国务院禁止出境的一级文物。40余年来,国际学界围绕曾侯乙编钟及铭文发现开展持续研究,涉及考古、历史、冶金铸造、物理声学、天文、古文字、化学、音乐等领域。曾侯乙编钟及其铭文、音响的研究,是中国音乐考古学的重要课题之一,至今有五百余篇文献对此进行专题或相关研究。

曾侯乙编钟复制件则频频出现在国际舞台上,先后出访2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文化交流“金色名片”。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6亿多人通过各种途径领略了《编钟乐舞》视觉盛宴。

方勤介绍,2016年10月,第十届国际音乐考古大会在湖北省博物馆召开,来自世界各地的音乐考古学者济济一堂。围绕曾侯乙编钟为代表的曾侯乙墓出土音乐文物及其反映的中国青铜时代音乐文化,学者们充分讨论认为,曾侯乙编钟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重大发现,在人类文化史、音乐史、科技史等领域占有重要地位,是公元前5世纪中国文明成就的集中体现,展现了人类智慧在“轴心时代”所创造的高度。曾侯乙编钟音乐性能卓越,音律纯正、音色丰富、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其长篇铭文系统记载了中国当时的音乐学理论。它以声音和文字互相印证的方式,保存了2400年前人类的音乐记忆,是世界文明史上最早的有声音乐理论文献。曾侯乙编钟加入世界记忆名录,当之无愧。学者们就此共识签署了《东湖宣言》。

201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助理总干事弗朗西斯科·班德林访问武汉期间与方勤会面,班德林也建议曾侯乙编钟申报“世界记忆名录”。

此后,湖北省博物馆在多方协助下,积极推进曾侯乙编钟申报“世界记忆”工作,此次由湖北省博物馆、随州市档案馆、随州市文化和旅游局、随州市博物馆联合提名,成功入选第五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这为下一步申报世界记忆名录打下基础。

参与遗产申报工作的湖北省博物馆研究馆员张翔介绍,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中,具有广泛影响力和世界意义的项目,有望被世界记忆项目中国国家委员会遴选,向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或国际名录提名。

--> 2023-01-18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208904.html 1 “金色名片”曾侯乙编钟将申报“世界记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