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文俊 通讯员 林治国
“2022年1至11月,全省专利授权总量为14.6万件,同比增长8.4%;其中发明专利授权2.74万件、同比增长30.8%;截至2022年11月,全省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1.61万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20.1件。”1月10日,2023年全省知识产权局局长会议召开,省知识产权局局长刘治田在会上介绍,我省知识产权综合实力稳中有进,有力支撑了经济高质量发展。2022年,全省有效商标注册量已超97万件,增长16.4%;累计认定驰名商标391件,获批保护的地理标志产品165个,注册地理标志商标514件。
专利转让许可同比增长近三成 实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市州全覆盖
2022年,湖北作为中西部唯一省份与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共5省市获得国务院知识产权工作督查激励;湖北在全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检查考核中获得优秀等次,知识产权行政保护绩效连续3年位居全国前列、中部第一。
知识产权要转化运用,才能产生更大价值。围绕创新主体培育,省知识产权局实施企业知识产权发展“百千万计划”,发布100家专利优势企业、100名发明专利领军人才名单,打造高价值专利培育示范样板,我省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达60家、优势企业270家。上线“知慧桥”湖北专利运用公共服务平台,全省专利转让许可24341次,同比增长29.67%。5所高校入选全国高校专利转化百强。
2022年,湖北专利质押融资额63.23亿元,同比增长54.7%。武汉专利质押融资金额超34亿元,宜昌、黄冈、襄阳、十堰、黄石、随州、孝感、荆门等八市专利质押融资额突破亿元大关,首次实现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市州全覆盖。
武汉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东湖高新区、武汉经开区分别获批国家级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示范园区、试点园区。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2年全球创新指数(GII)》中,武汉位列世界城市集群第16位、中国城市第6位。
建成43家省级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 品牌建设成果居全国前列
加强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优化创新环境和营商环境,建成省级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43家,市州各级保护工作站212家。武汉保护中心通过预审绿色通道案件的授权率近90%,平均审查周期压缩70%,武汉快维中心首次成功受理3件《海牙协定》外观专利申请。新增19家知识产权海外护航服务对象,全省首单知识产权海外侵权责任险在光谷发出,保额过千万,居全国第2。“湖北构建‘四位一体’行政裁决工作机制”入选全国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建设典型经验做法。
品牌建设加速推进,不断促进商标强企、地标富农,6项品牌建设成果入选全国商标品牌建设优秀案例,入选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建设117家商标品牌指导站,成立全国首家商标与地理标志研究院。开展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核准改革试点,全省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人达到1781家,比上年增长60%。商标质押融资达到11.3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4%。
刘治田表示,2023年省知识产权局将充分发挥知识产权激励创新、优化营商环境、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作用,按照“4554”工作思路推动知识产权强省建设再上新台阶,以提升企业竞争力、产业创新力、环境吸引力、品牌影响力等“四力”为目标;以深化知识产权“五大工程”为基础,重点抓好知识产权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知识产权强企培育、知识产权保护效能提升、专利转化、地理标志助力乡村振兴五大专项行动;着力完善知识产权强省建设工作体系、品牌强省建设工作体系、知识产权服务体系、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体系等四个工作体系,全面提升知识产权的创造质量、运用效益、保护效果、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强力支撑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的四化同步发展,为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