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1月10日

江汉油田涪陵页岩气开发——

石头缝里“挤”能源

页岩气科研人员在检测设备。 (通讯员 宋国梁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胡琼瑶 通讯员 黄予剑 王彦

去年12月28日,中国石化江汉油田涪陵页岩气公司发布《10周年社会责任报告》称,涪陵页岩气田创下了我国页岩气开发平台井数最多、井组采收率最高两项纪录。

页岩气是一种被封闭在致密岩石中的天然气,必须通过大型人工造缝工程才能形成工业生产能力,因此,开发页岩气也被称为“石头缝里挤能源”。

涪陵页岩气田是我国首个进入商业开发的大型页岩气田,位于重庆市涪陵、南川等区县境内,10年来累计探明储量近9000亿立方米,为长江经济带沿线70多个大中型城市送去了绿色清洁能源。

“洋外援”到中国打工

从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就开始寻找页岩气,那时,装备技术研发大多是空白,国外对此更是严格保密。

科研工作者刘莉清楚地记得,2014年2月聘请了一家国际知名企业来涪陵进行焦页11-4井的取心卡层作业,施工方将作业现场用塑料布围得严严实实,不允许中方人员靠近。

这个场景深深刺痛了中国油田人。涪陵页岩气田从零起步,依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发挥院士专家工作站的作用,与国内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进行合作,自主研发网电钻机、连续油管作业车等装备工具,关键设备全部实现国产化。

10年前,涪陵页岩气田打一口井需要100多天,如今周期最短为25天。去年,焦页18-S12HF井顺利完钻,完钻井深7161米,水平段长4286米,水平段“一趟钻”进尺4225米,一举刷新我国页岩气井水平段最长、水平段“一趟钻”进尺最长两项纪录。

“我们用6年时间,走过了美国30多年的技术攻关之路。”江汉油田页岩气领域首席专家刘尧文说。

杰森是美国一家知名油服公司的员工,2016年1月,他来到涪陵,承担井下带压作业技术服务工作。他说,与北美相比,中国页岩气多埋藏深,构造复杂,开采难度更大,他们也需要不断向中国学习。

200多人的油公司

高效管理大气田

涪陵页岩气田项目星罗棋布地分布在大山深处,生产区域广,管理难度大。

以往,石油行业某个区块油气开发动辄几万人、十几万人参与,如今,涪陵页岩气田推进“油公司”模式改革,实行专业化整合,由“分散管理”向“集中管理”转变,仅需200多人就可高效管理大气田。

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手段,在这里得到充分应用。

在智能采气平台上,每天上亿条数据汇集于此。通过深度挖掘分析智能采气平台上的数据“宝藏”,涪陵页岩气田可迅速编制技术方案,促进气藏的高效开发。2022年,涪陵页岩气田累计实施老井综合治理措施452井次,年增气量3.29亿立方米。

涪陵页岩气田还创新开发了智能预警决策系统,实现现场工况、场站设备全面感知、实时响应。目前,涪陵页岩气田70个集气站达到无人值守条件。

为降低对环境的影响,涪陵页岩气田形成以井筒瘦身为核心的井身结构优化技术,使钻井废弃物同比减少17%。同时,运用清水钻井技术,最大程度降低钻井对岩溶地层水资源的污染风险。

80、90后扎根深山

从重庆江北机场出发,大约一个多小时车程,就可以到达涪陵页岩气公司的办公基地。

崭新的办公楼、宿舍楼、食堂,还有刚刚修好的草坪足球场,这在葛兰看来,曾是遥不可及的事情。

90后女孩葛兰是最早一批参与开发涪陵页岩气的女员工。她回忆,气田开发之初,办公环境非常简陋。

相比环境,更艰难的是科研。“没有任何经验借鉴,靠着自己摸索。”葛兰回忆。

2015年,她身怀六甲,仍然坚守岗位,对气井做合理配产方案。经过多年历练,30岁刚出头的她已经成长为公司技术中心气藏工程所的负责人。

技术中心办公室整整一面墙的柜子里,摆满了各种奖牌、证书,葛兰被同事称为“气田花木兰”。

在涪陵页岩气田,还有一批这样的80、90后,每个人都能独当一面。据介绍,200多人的管理队伍,平均年龄不到35岁,70%以上是共产党员。

“经常会遇到一些急难险重的事情,这个时候,这群年轻人都不讲条件,冲锋在前。”涪陵页岩气公司党委书记宋军备说。

--> 2023-01-10 江汉油田涪陵页岩气开发——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207423.html 1 石头缝里“挤”能源 /enpproperty-->